东边那个湖


标签:
杂谈、美图、 |
(此图系老马所摄,后经《上海故事》编辑朱近帮忙制作,因此而高挂作开篇之用)
一位武汉博友在博文中写道: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一日,突发奇想,想独自一人到湖边走走。以图身心有一个舒缓和释放,转而又放弃了。老马即加评:如果换做老马,肯定会独自去那东湖边一走,当然,现在咱办了博客,免不了要拍几张美图。其实,加此话时,老马已经知道不几天将要第四次去武汉,而此去武汉除了开会和工作,心中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走进东湖,领略东湖,感觉东湖。
一日下午,独自去了东湖的听涛景区,因天色阴暗,时间短促,甚不尽兴;第二天,云开雾散,下午再去,此次去的是著名的磨山景区,至此,东湖在老马的心中算是初步撩开了那层薄雾轻纱……..
秋风萧瑟中的小小栈桥。
湖岸边的树林,也不知掩藏了多少充满着美的故事。
但见水波涟漪起,最是辛苦划桨人。
磨山楚城真正体现荆楚雄风的门楼烽火台。
磨山楚城依据楚人喜欢临水居高筑城的特点,按照郢都故城形制而建。城门23.4米,长105米,其中望楼高12.4米,城墙高11米。城门分水门和陆门,都是一门三道,由红砂石砌筑的水门、陆门、城墙、烽火台构成。
季连,楚人祝融后人陆终之幼子。据传,楚国兴盛由季连部落南迁至楚地开始。季连出世景点为8米高白色花岗岩柱,雕塑线条粗犷,充满了生命起源的力和神秘美感。季连从母亲的肋中探出半个身子,楚人具有浓郁神话传说特点的族源记载可见一斑。(此处为博友南云过雁先生查询资料,编辑介绍,特此鸣谢!)
绝地通天门
门宽
哲思院绝地通天门一景:“黎”。哲,哲人也;思,思索、探求。哲思园,寓意荆楚先古哲人艰苦思索人生、探求世界之旅。表现的是楚国始祖祝融的形象(此处为博友南云过雁先生查询资料,编辑介绍,特此鸣谢!)
惟楚有才组雕中的庄子塑像。
人擎华盖灯柱
连柱础高15米,其上青铜灯高2.25米,柱及柱础采用楚图腾柱形。此柱象征楚人先哲思想如灯光长明,光耀神州;亦象征楚人精神启迪后裔智慧,永远不熄。(此处为博友南云过雁先生查询资料,编辑介绍,特此鸣谢!)
烟浪亭,烟浪亭亭名取自宋代袁说友著名的诗《游武昌东湖》中的意境。
刘备郊天坛的门前石梯。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磨山景区东一峰,三面环水,风景优美。东面隔湖,可远望东湖落雁景区,西面与楚天台相邻;刘备郊天坛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距离今天已经1800多年历史。
宋 袁说友
只说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说东湖。
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
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
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