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兴中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物故事 |
表兄兴中是我姑母长子。大年初二,他没来拜年,我父亲老惦记着。初三,弟兄们都去走丈人,中午表兄来了,我父亲很高兴。
落座后,我给几个堂兄打电话,说表兄来拜年,他们都赶了回来。我们堂兄弟六人齐聚,又把叔父请了过来。两个80多岁的老舅见到外甥,非常高兴。这么高规格接待,在我们家从来没有过,可见我们对表兄的敬意。
他是个孝子。
姑母有两儿四女,都在外工作。她年迈无人照料,六个孩子商议,共同负担,送姑母去养老院养老。
有一天,我的父母和叔父母到养老院看望姑母,见她在养老院境况很差,就把表兄找来,说有多大困难,也不应把老人送到这里。
表兄有苦难言,一狠心辞去工作,办了病退,把老母亲接到自己家里。
表嫂工作做不通,他就另租房屋,和母亲一起吃住。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表兄给老母端茶倒水,洗衣做饭,一伺候就是几年,直到姑母去世。劳累、郁闷,表兄的身体大不如以前。
表兄是“老三届”。“文革”中姑父受到冲击,他和姑母及两个妹妹回到老家农村。后来“下乡知青”招工,他被分配到工厂。“文革”后恢复高考,他考上西安电力学校。毕业后回原厂。他吃苦能干,为人厚道,人缘也好,很快就成为车间负责人。
表兄在城市、农村、工厂都待过,身上有知识分子的睿智、工人的责任心和农民的忠厚。
他也算是个“仕”,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我常把他和春秋时的介子推联系在一起。
介子推随晋文公在外流落19年。晋文公即位,封赏有功之臣,介子推坚辞。言随公多年,未及奉母。今公已即位,愿回家奉母。
后来晋文公又要介子推出来做官,介子推和老母躲进绵山。有人给晋文公出主意,放火烧山,介子推就会出来。结果,介子推和老母被烧死在山上也没出来。晋文公万分痛心,就颁布诏书每年这天禁止生火,寒食一天,以示纪念。
这就是清明节的由来。
吃过饭,我们送表兄。聊起往事,说到表嫂。他说他丈母娘晚景也很可怜。
当初表嫂不愿赡养我姑母,现在表嫂的弟弟也把她母亲赶出家门,住在表兄家。
“那你愿意”,我问。
“对你嫂子来说,她对我妈不好,但我不能看着她妈没人管,反过来也不赡养。老岳母年龄大了,人很善良,儿子不管,把她赶出家门,我不管谁管。”
“再说,一个家里,冤冤相报何时了。心胸要大些。”
(后排戴墨镜者是我叔父、叔父右边是我父亲、挨我父亲站着的是我的表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