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铁狮子、铁钱库

标签:
杂谈 |
分类: 走遍中国 |
2010年11月27日我们驱车从泰安到河北沧州,住颐和庄园度假村。当天下午去沧州旧城旧州镇看后周铁狮子和铁钱库。28日早上又去沧州铁城公园看复制品的铁狮子,然后开车去河北廊坊固安华御温泉度假村泡温泉,在此休息一晚,29日吃完早饭回京。至此,我们结束了此次为期68天的沿海游。
河北沧州铁狮子: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州市政府驻地东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东关村西0.5公里处。铁狮子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采用“泥范明浇法”铸成,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宽5.35米,身长6.30米,身高6.6米,体宽3.0米,重约40吨,素有“狮子王”的美誉,一千多年来,它饱经沧桑,在古沧州,它曾被当成神物供奉,享尽了香火;在烽火连天、哀鸿遍野的战乱年代,又经受了刀戈的砍杀,在狮体内外斑痕累累。铁狮子又名镇海吼,它是古代沧州人民战胜自然,现在铁狮子已成为沧州的市徽。铁狮子采用泥范明浇法铸造而成的,铸造时在身上留有很多铭文。它的铸造比美国和法国的炼铁术早七八百年,所以铁狮子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打开世界冶金史就有沧州铁狮子,由于沧州铁狮子具有较高的科研、历史和珍贵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技术、雕塑艺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象资料。由于体魄宏大,造型雄传,文物价值甚高,但因年代久远,历经沧桑,铁狮子腐蚀严重,多处破损,狮身下沉,新中国成立前,曾建亭保护,未能根本改观。1984年11月将铁狮子向北移位8米,抬高近4米,经称量铁狮子重40吨。铁狮头顶及项下各铸有“狮子王”三个字,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铁狮腹腔内满铸有《金刚经》文。然因年代久远,字迹多漫灭不全。在铁狮子右项及牙边皆铸有“大周广顺三年铸造”字样,可以断定铸造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掌握这样精巧的塑造艺术。
2009年沧州市决定重铸铁狮,沧州东塑集团主动捐献全部铸造费用。新铁狮历经两年多时间,凝结了当代顶级雕塑、铸造专家等众多人的智慧和力量。铸造难度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得多,历史的、美学的、传统文化的、材料和工艺技术上的一个个专业课题被国内顶级专家一一破解,重铸方案经过多次试验和修改。终于在2010年12月18日进入浇铸阶段,4台冲天炉同时点火,120多吨沸腾的铁水,缓缓地注入砂模坑。新沧州铁狮子将于3月25日运抵沧州市,3月27日安放在沧州狮城公园供游人观览。
铁钱库:旧州镇是古沧州所在地,春秋战国时期属燕、赵、齐三国交界,秦统一中国后属巨鹿郡。旧州的建城至少可以上溯到西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西汉时设渤海郡,领26县,郡治浮阳,即现在的旧州;隋开皇18年(公元618年)改浮阳为清池,治所仍在旧州;至明永乐靖难之役,沧州城毁,州治迁至长芦(现在的沧州市区)。因此说,旧州是沧州的母体。历经2000多年的沧州古城旧址保存良好,年代久远,形状奇特,象卧牛,故又有“卧牛城”、“狮子城”之俗称。是华北平原现存最大古城遗址之一。现存文物有国宝铁狮子、铁钱库、礌石馆、毛公甘泉、开元寺等,铁钱库是当年钱库遗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关镇旧城内,国宝铁狮子东侧,距沧州市区约20公里,馆内主要展示近年出土的四十八吨宋代铁钱和五代时期的礌石堆。其中铁钱库又称铁烘炉,四十八吨铁钱横卧殿中,钱皆呈半熔化状态凝作一团,最大的一块有七吨多重,古币字迹依稀可辨,其中“大和通宝”系唐朝文宗年间铸印,“大观通宝”和“政和通宝”则铸于北宋徽宗年间。
沧州铁钱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