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e光学/Taylor & Hobson历史源流
(2014-08-05 13:30:14)
标签:
摄影文化杂谈 |
分类: 摄影 |
本来是作为《Dennis Taylor,Taylor, Taylor & Hobson公司以及Cooke镜头关系考》的,不过还是起个大众点的名字。毕竟有些人是只认识cooke不知道Taylor & Hobson的…
因为有三个叫做Taylor的人,而且关系还稍微有点复杂。所以我想作为光学历史的部分,还是稍微写清楚一点。
Thomas Cooke(1807-1868),鞋匠的儿子。他早年从事数学教学,还在多所女校执教来补贴家用。Cooke在1836年(一说1837)于约克郡(York)建立了自己的科学仪器作坊。Cooke和妻子Hannah共生育2
女5男,其中两个儿子Charles
Frederick (1836–1898)
和Thomas (1839–1919)随后加入公司帮助父亲打理生意,所以他的公司就叫做了T.
Cooke & Sons(Thomas
Cooke父子公司)。Cooke在朋友鼓励下把兴趣投向了望远镜制造,现在其作品还保留在英国的一些天文台内。
Taylor, Taylor & Hobson公司,是1886年Thomas Smithies Taylor(光学技师)和他兄弟Herbert William Taylor(工程师)建立的生产镜头的公司,这兄弟二人和下文的H.D.Taylor没有血缘关系。1887年W.S.H Hobson加入了公司负责销售业务,因此公司就变成了Taylor, Taylor & Hobson(Taylor兄弟和Hobson公司)
H. Dennis Taylor,光学技师,彼时在T. Cooke & Sons公司里担任光学主管,他设计了著名的Triplet 三片三组结构镜头。原本想交给自己的公司生产,但是公司对于摄影镜头的制造没有什么兴趣(也可能是难度问题,具体后面会说),于是D.Taylor(一说是公司考虑到TT&H在光学制造上的良好声誉)找到了位于莱斯特(Leicester)的Taylor, Taylor & Hobson公司,TT&H公司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任务,开始生产此镜头。
基于授权协议,镜头将以“Cooke”商标对外销售。在最早的一批镜头上还标注有“H.D. Taylor's patents”(Taylor的专利)。从公司方面的资料看,这个完全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协议,然而在Kingslake的《摄影镜头史》中,似乎暗示了是H.D. Taylor推动了这一合作或者说是他自己去牵线搭桥的意思。具体不做深入考证了。
包括之后的镜头目录上一般都写Cooke Lens,made by Taylor, Taylor & Hobson,到后来很多并非T. Cooke & Sons公司设计的镜头,也是以Cooke的商标对外销售。
这个镜头就带上了两个公司(或者说个人)的名字,现代通称为TT&H Cooke
(Kingslake的文章中的说法是出于对Thomas Cooke先生致敬之意,仅供参考)
基本上就是这样。
然后我想说的是,如今的Cooke光学,其实是TT&H公司一线继承下来的,而非T. Cooke & Sons公司。所以这里还是容易搞不清楚,我对这两个公司的历史再说几句。
T. Cooke & Sons公司在老Cooke死后由其儿子管理,1916年Vickers(威格士)控股T. Cooke & Sons公司,1922年将另一个仪器制造商Troughton & Simms 并了进来,变成 Cooke, Troughton & Simms,1924年该公司成为Vickers的全资子公司。1963年更名为Vickers Instruments(威格士仪器)。于是Thomas Cooke这一脉到此就彻底失去了Cooke之名。
而TT&H公司在生产镜头的质量控制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发展出了表面分析技术,并且受到市场的热切期待,最初TT&H为了保全其Cooke镜头的霸主地位不愿对外销售这个设备,最终市场压力太大,还是做了这个生意,成就了今日专精于表面检测的TT&H公司。至于其光学制造的部分,则在1998年以赎买的方式剥离出来成立了Cooke Optics,即今日的Cooke光学。Cooke光学继承了TT&H的光学业务,自称的“源于1894”,就是指的这一年TT&H开始销售Cooke Triplet镜头(有说法镜头其实是1893年制造的)。
最后,
著名的Triplet 三片三组结构镜头的设计者,H.D. Taylor也算是个奇人,他设计的Triplet镜头的伟大之处在于——设计不基于之前已知的任何结构。他想如果有一个凹凸胶合双镜组矫正色差,但是镜组的折射能力为0,那么其Petzval Sum也为0。如果将这个镜组分开,那么Petzval Sum依然为0,但是镜组的折射能力不为0能够汇聚光线了,虽然边缘的象差相当可怕。在这个基础上,他将原本胶合镜组的凸透镜剖开置于凹透镜两侧,形成了最早的Triplet原型镜头(他也设计了将凹透镜劈开置于两侧的结构,不过更倾向于前者)。
这是开创性的结构,恰好拥有足够的自由度来解决所有初级象差(高阶象差并没有很好矫正——我不太懂光学设计,原意大概如此)。在此之前的所有镜头,都有可追溯的源流,而Triplet没有。这是最伟大的地方之一。而且D.Taylor设计镜头时不追踪光线,而是靠其自己研发的几何方程……
CookeTriplet镜头在最开始有一个问题,对装配精度要求很高。因为中间的那片凹透镜偏折光线的能力很强。甚至最早的Triplet镜头上用三个定位螺丝来调整中间的镜片位置,先装配,再调整,之后铲平螺丝并封口。有些厂家在一开始不愿生产此镜头就是这个原因。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于一切纸质媒体。
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