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和歌山奈良十日游D8——奈良春日大社、东大寺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旅游 |
今天就留在奈良逛逛奈良最著名的奈良公园一带。
门口坐公交车先到东大寺,路过17年我们看完烧山后吃的志津香的釜饭店,一如既往的大排长队。
今天儿子看到小鹿已经没有昨天这么害怕了,一路往若草山上走,树林里的小鹿跟着我们,陪我们一路上山,儿子又开始兴奋了,一路喂着小鹿往山上引。
总有小小鹿处在弱势,儿子像想喂小小鹿,其他几头凶猛的鹿围过来,小小鹿不敢靠前,吃不到食物,灰溜溜地走开了。
从若草山下山,顺道去春日大社逛逛,前天父母也走到了这里,但是没有进去。
710年从橿原(藤原京)迁都至奈良平城京时,当时的掌权氏族为了请求众神庇护新的京城,因此向鹿岛神宫请求建御雷神(武瓮槌命)分灵至奈良来祭祀,据说当时建御雷神便是骑乘着白鹿降临至春日山,从此奈良的鹿就被认为是神的使者,而春日大社就是当时最重要的祭祀中心。春日大社是日本全国各处的春日大社的总部,
与伊势神宫、石清水八幡宫一起被称为日本的三大神社。
768年,当时的日本称德天皇敕命,在半山腰兴建了壮丽雄伟的社殿,从香取神宫请来经津主命、从枚冈神社请来天儿屋根命和比买神等尊贵的神灵,共同供奉,从而开启了春日大社的历史。
768年,当时的日本称德天皇敕命,在半山腰兴建了壮丽雄伟的社殿,从香取神宫请来经津主命、从枚冈神社请来天儿屋根命和比买神等尊贵的神灵,共同供奉,从而开启了春日大社的历史。
进入大门口,正面是捐赠钱物和演奏神乐的拜神所,左手是直会殿,隔着拜神所的前庭,一处高出一阶的地面上座落着中门,再向内行,则是正殿。
正殿从东数起共四殿,全部都是桧皮葺的春日造式殿堂,从镰仓时代开始,这些建筑每隔20年就拆掉,再按原样重新修建一次。所以现存的这四座殿堂虽是1863年重建的,却原汁原味的保留着平安时代的风格。明治以后,出于对文物的保护,不再进行重建,只以修缮屋顶等手段进行维护。
我们去的时候正好在举行一场传统的日式婚礼。新郎新娘都穿着洁白的日本传统礼服,面向神像进行婚礼仪式,周围一圈围坐着穿着正装的亲朋好友观摩仪式。
直会殿是面朝东边的雄伟建筑,南北向长8间(1间约为2.7米),东西向长4间,纯木造建筑。东边的两间为母屋,举行春日祭时,敕使副官在此宫殿举行直会仪式(食用供奉神灵的供品以获得神灵意识的仪式)。
离春日大社不远处是夫妇大国社。


春日荷茶屋以十二个月应季食材熬煮的万叶粥出名。用昆布高汤,白味噌打底,搭配日本《万叶集》提及的当月蔬果,熬煮出充满季节味的粥品。一月七草、二月大豆、三月油菜花、四月樱与黑米、五月笋、六月是赤米与小豆,七、八两个月是薄茶冷粥,九月是小芋,十月是栗子蕃薯,十一月是菇类,十二月是山芋。此外,还有煎蛋卷、渍物、热茶、柿叶寿司和葛饼,都十分美味。
南门760年建成但因为火灾烧毁了,于镰仓时期1199年(我国南宋)被修复重建。宽约50米、高约25米,是日本最大的寺门。重檐庑殿型屋顶在中国的建筑中属高等级的规格,大且多的斗拱支持,使悬挑出的部分也非常大,唐宋之后的建筑这部分就越来越小了。
东大寺的前身是733年创建的金钟寺。728年第45代天皇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的皇子菩提早逝,为此在若草山设山房,为金钟寺之前身。光明皇后非常敬仰武则天,武则天创建的大云寺被认为是仿效的对象。武则天在洛阳造大佛铜像及在龙门奉先寺雕刻大佛石像的消息由入唐求法僧传至日本。天平740年,在参拜完河内国大县郡(今大阪府柏原市)知识寺大佛后,圣武天皇发愿“朕亦奉造”。743年圣武天皇下诏铸造大佛,745年开始铸造。753年大佛制成后,大佛殿也开始动工,758年后完工。东大寺的寺号应该是始于此时。

南大门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尊木造金刚力士像。金刚力士像是镰仓时代由著名佛师运庆及他的庆派门生所做。庆派的佛像一改平安时代造型平淡的风格,走向拟真路线。从金刚力士像就可以看出典型作风:活生生的凶狠表情以及纠结的筋肉。这样的转变也显示出武士在历史上的崛起,影响了当代审美观。除了表现手法以外,金刚力士也把“寄木造”这种分别刻出局部再组装的技法发挥到极致,两个巨像各自用3000个部件组装而成,简直是现代钢弹模型的先驱。这种做法也让分工效率得以充分发挥,只花了70天就完成了这两个经典作品。


东大寺的伽蓝以大佛殿(金堂)为中心。在中门与南大门之间有东、西七重塔;北有讲堂、三面僧房、食堂,西有戒坛院,西北是正仓院、转害门;东侧有二月堂、法华堂(三月堂)、开山堂等。寺域广阔,规模宏大。


大佛殿面宽57米,深50米,高46.8米,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故宫太和殿连同基座的高度是35米。始建时面阔十一间,宽88米,和隋唐洛阳宫乾元殿体量相近。通过此寺可以想像唐代长安、洛阳由国家所建巨刹的规模气势。
东大寺以及寺内的大佛殿都是初建于奈良时代(710-794)的鼎盛期,圣武天皇(724-749)所处的天平时期,也是日本全面吸收中国盛唐文化(佛教、儒学、建筑、书法、医药等)的时期,所以天平文化也称奈良文化。虽然最初的大佛殿始建于奈良时代的八世纪中叶,但几经战火焚毁,甚至曾有一度大佛露天百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佛殿是江户时代的1709年所建成,其规模也只有原来的2/3了,但它依旧是世界第一大的木造建筑。
大佛殿前的金铜八角灯笼是奈良时代的器物。754年大唐高僧鉴真就是在此大殿前设戒坛为圣武tai
shang皇、光明皇太后和孝谦女天皇受戒,随后又为其他僧众五百多人受戒。
中门开着,可以看到里面大佛殿的外貌。此时唐破风下面的窗户是关闭的,看不到里面大佛的面庞。

前两天看宣传单页,说昨天开始的三天晚上灯光展,大佛殿免费开放,于是就打算晚上再回来,可以节省下500元的门票。

中门连着一圈回廊,里面就是大佛殿。


一处漂亮的小庭院,日本人很喜欢在院子里设计这种V字形的小道。

我说这是虫子在叶片背面产的卵,LG说就是长成这样的叶子,还是一味中药。。。
法华堂(三月堂)推测建于730~740年间,是东大寺内最古老的建筑,在始造大佛的那一年,在法华堂僧坊开始了教学活动。因为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法华会而得名法华堂。从外观上看法华堂,镰仓时代增建的礼堂和奈良时代的正堂连为一体,跨越不同时代的两座建筑连在一起也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堂内安置包括主佛不空羂索菩萨立像、梵天、帝释天、金刚力士、四天王在内的10尊国宝级佛像。高达三米六,三目八臂的不空羂索菩萨立像和东大寺同龄,已经成为奈良时代佛像的代表。
二月堂依山悬空而建,经常被人们与京都的清水寺相提并论。修二会(取水节)始于752年,节日期间僧侣们取若狭井水供奉二月堂的主佛十一面观音,祈祷世间太平和农业丰收。活动期间,训练有素的僧侣们肩扛大松明,在二月堂上急速奔跑并晃动松明抖出无数火花照亮夜空。取水节让二月堂声名远播,也正是取水节让两次都幸免于东大寺大火的二月堂于1667年时灰飞烟灭。如今展示在世人面前的二月堂是1669年时重建的。二月堂主佛十一面观音是秘佛,没有对外开放,据说连练行众(僧侣)们都看不到。
老爸老妈说前天已经来逛过这里了,不高兴再爬上去一回了。



第一次来奈良时就对二月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屋檐下垂下的巨型灯笼,门头上悬挂的巨型匾额,无不彰显着古朴大气的气势。




当大佛正在建造时,九州宇佐八幡宫(大分县)的八幡神降下神谕,表示希望到奈良庇佑工程顺利,守护大佛。于是朝廷将八幡神从宇佐劝请至奈良,作为东大寺的守护神,在旁边建立了八幡宫。八幡神从此也跟皇室越来越密切,不仅被视为古代应神天皇的化身,而从地方豪族的氏神变成皇室祖神之一,后来朝廷更授予“八幡大菩萨”的称号,成为“神佛习合”信仰的最早例子。而八幡神也是著名的武家守护神,以开创镰仓幕府的源氏一族为首,备受武士阶级的推崇。

看了一眼手向山八幡宫已经关门,天色已晚,原路折回。


看了一眼手向山八幡宫已经关门,天色已晚,原路折回。

这里的小鹿有点凶,一路用头顶儿子。儿子喂鹿冻得双手发红,赶紧插在屁股里暖手,落荒而逃。这插屁股暖手的习惯也不知道哪里学来的。

儿子刚刚学会弹唱《父亲》这首歌,一路就不停地哼唱,我听着也记住了歌词,一路和他一起合唱。歌词写得真美,也很应景,送给同行的两位父亲,一生撑起一个家庭都不容易,愿美好的时光长长久久。

天公不作美,乌云密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赶紧沿着回廊往门外走。

坐在中门前的廊下避雨,不时有游客来张望里面的大佛殿。关门时工作人员等到所有的游客放下手中的相机时才把门合上,还反复向游客诉说着什么,文明都在细节里。
避雨时看到不少游客手里拿着一张大概是探秘的宣传单页,蹲下仔细观察两侧的金刚力士像,然后在纸上填写着什么。日本人确实很擅长搞这类小游戏,盖章、御朱印及这种线路图上的打卡游戏,总能吸引到老老少少的旅客。
雨下了大约20分钟就停了,天空又亮起来了,碧空如洗的样子大概就是这样吧,还有微弱的阳光透过厚重的云层洒下来,心情也随之晴朗起来了。


打算先去春日神社看看一年一遇的3万多盏灯笼齐明的模样。路过万叶植物园时发现已经排起了长队,也不知道大家排什么,言语不通,索性跟风排到了队伍末端。7点进园,大人收500元的门票。


打算先去春日神社看看一年一遇的3万多盏灯笼齐明的模样。路过万叶植物园时发现已经排起了长队,也不知道大家排什么,言语不通,索性跟风排到了队伍末端。7点进园,大人收500元的门票。
进园后先写一张心愿卡,然后找个木架挂起来。
大概也就这一片,绕一圈后工作人员引导着往前走,跟着人群居然就走出门了。大家都感叹这票价太不值了,我觉得是值的,要是不进来,回来后就是一个遗憾一个念想,心想当时为啥排这么长的队伍,里面到底有些什么,500日元的门票也不算太贵吧,为什么就不进去看看呢。这次逛完一圈,买的是一个不遗憾不挂念的心情,就很值得了呢。
夜晚的春日神社也要500日元的门票。晚上断断续续还在下雨,不少游客在回廊下避雨。工作人员在那头买票,我们借着避雨和给其它游客腾挪空间,居然从出口处进入了。
于是再逛一圈亮灯的神社。
唐破风下的那扇窗户每年除夕和元旦都会打开,让人从殿外就可以看到大佛的脸。

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重近500吨的大佛像卢舍那佛,比我国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像矮两米左右,大佛的腹部及莲花座的一小部分是仅存的原物,其它是17世纪末按原样重铸的。刻于莲花座上的莲花藏世界图,从基坛上发掘出的狩猎文银壶、蝉形鏁子(锭)、金佃庄大刀及镇坛具、大佛殿前的八角灯笼、灌佛会(花会)本尊——诞生释迦佛像等,都与大佛同期建造。
佛教中佛有三身,分别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那佛和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卢舍那佛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
卢舍那是指智慧广大,光明普照,又作“净满”。中国最有名的卢舍那大佛是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据说是武则天的报身像,而当时日本的孝谦女天皇是武则天的崇拜者,不知这是不是选择卢舍那佛的因素之一。当然了,卢舍那佛也是《华严经》的教主,东大寺也称大华严寺,又是华严宗的大本山,所以也有这层意思。
从大佛脚边展示的莲瓣复制品,可以看到上面也用金线绘满了华严经中的世界观。而现在呈现出青铜原色的大佛,在当初表面甚至还曾镀上一层金。参考大佛左右木雕金箔的虚空藏菩萨与如意轮观音,就可以想像当初大佛是如何光明遍照。
大佛左手边的如意轮观音菩萨,通常认为能除难求财。
逛完东大寺,一天的行程完美结束。赶紧在门口买了两串大肉肠先垫一垫肚子,还不知道晚饭在哪里呢。儿子中午来时就看中了,不好意思开口要。

昨天晚上找餐厅的经历,已经让我们对奈良的美食餐厅失去了信心,索性坐公交车回到酒店门口,还去第一天到达奈良时吃的这家餐馆,晚上9点多也会座无虚席,生意很好。

昨天晚上找餐厅的经历,已经让我们对奈良的美食餐厅失去了信心,索性坐公交车回到酒店门口,还去第一天到达奈良时吃的这家餐馆,晚上9点多也会座无虚席,生意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