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来奈良2天了,还没好好逛过这个城市。今天打算就在奈良逛逛西边的景区。
一早起来就开始嘻嘻哈哈充满电量的娃。
在JR车站门口等公交车,花坛边成群结队的鸽子,儿子伸手去抓。上车后儿子告诉我说都摸到了它们的羽毛了,仿佛只要时间呆的久,就可以捉到一只回家了。
西大寺765年兴建,比东大寺晚27年。当时寺域内塔堂林立,可与东大寺并驾齐驱。最初建造西大寺初衷是安置四天王金铜造像,本无意过分铺排。但当时受宠于称德天皇(圣武天皇的女儿,鉴真东渡后曾为其授戒,一生两度出任天皇。第一任号为孝谦天皇,第二任号为称德天皇)的僧人道镜,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与东大寺系统分庭抗礼,力主扩建西大寺,落成后寺院规模、地位、声势均位略胜于东大寺,同样位列南都七大寺中。但从佛教教派的寺院系统上看,西大寺并没有明确归宗,首任住持常腾律师(律师是指能够传授戒律的僧人),先后修习过法相宗和律宗。
846年后遭遇数次火灾,创立时的建筑几乎全毁。现存的本堂(重要文化遗产)、爱染堂(重要文化遗产),四王堂(重要文化遗产)等是江户中期的建筑。西大寺也因由叡尊开创的“大茶盛”而闻名于世。
西大寺的东门,和东大寺比起来,这里人烟罕至。
四王堂(重要文化遗产)于江户时代1674年再建。
堂内供奉着重要文化遗产:十一面观音立像和四天王像。

一条长长的小道连接着四王寺和本堂,两侧分布着各间小院落。

这些小院落带着年代的古朴感。


西大寺坐落在居民区内,周围都是一栋栋紧挨着建造的一户建。

小路边一株独自开放的梅花。

在一片老旧的一户建里,少见的具有现代思维的小独栋,大面积的落采光玻璃,面向阳光面敞开着,没有遮遮掩掩的篱笆和紧挨着种植的树木。
天气好得仿佛快要入夏了。

路过一处小神社。


这个神社古今贯通,有座将军骑马的塑像。


奈良的菅原天满宫自号为日本最古老的天满宫,是菅原家的发祥之地,建造时间不明,但有记载的历史亦可追溯至927年,也足以称得上最古老之一了。
菅原天满宫原本不在计划中,到了奈良看到宣传单页上有盆梅展,正好在旅行线路上,就顺道过来观赏下。

入门处一旁就供奉着一支笔,学问之社名符其实。
和其他天满宫一样,奈良的天满宫也栽种着道真公喜爱的梅花,除了观赏庭院内的梅花,菅原天满宫的一大趣事就是每年2-3月的盆梅展,盆栽形态的梅树大多小巧,但风骨仍在。神社虽小,却展出了200余盆100多种品种的梅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乎每年都会展出,已有百年树龄,能开出不同花色不同花型的一株【菅原八宝梅】。
菅原天满宫一旁有一处梅花林。
喜光寺创建于721年,战国时代寺庙的大部分被战火殃及而被烧毁,保有的文化遗产是创建于室町时代前期的本堂和铸造于平安时代后期的高约233厘米的木造阿弥陀如来坐像。

坐在寺庙门口啃着刚从便利店买来的肉肠,补充体力。

天气晴好,离下一站唐招提寺还有2公里距离,考虑到日本的公交车间隔时间太长,还是决定走路过去。
唐招提寺由中国唐朝的鉴真和尚在759年建造,招提意思是在佛身边修行的道场,整个寺名寓意是为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在此修行而建立的道场。日本佛教是以中国四分律的南山宗戒律为中心的,而该寺又是日本最初的律寺。直到今天唐招提寺依然被尊为日本律宗总本山。有天平时代的讲堂、戒坛,奈良时代(710—789年)后期的金堂,镰仓时代(1185一1333年)的鼓楼、礼堂。
寺院创立者鉴真和尚是唐朝扬州大明寺高僧,应日本圣武天皇之邀到日本授戒,从出发到754年到达日本,历经五次失败,即使双目失眠也没放弃,直到第六次东渡才成功,前后共花了12年时间。寺院建成后鉴真和尚在寺院修行四年,于763年5月6日在此圆寂。弟子们预知鉴真即将圆寂,特制了大师的生前肖像,安放在御影堂内,每年农历5月6日忌辰前后大约一周时间才对外开放。大师的墓在御影堂东边的小树林中。

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其为日本历史上第四十六代天皇,是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天平胜宝元年(749年)即位,她治下的时代正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

金堂,正面7间、侧面4间,坐落在约1米高的石台基上,为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的建筑。天平文化(奈良文化)受中国盛唐文化影响,加之寺院由唐朝鉴真和尚建立,所以建筑也有盛唐建筑风格。
可以瞻观到有名的天平之甍,是唐招提寺金堂屋顶正脊西端原先安置的鸱尾,这件瓦制鸱尾烧制于金堂初建之时,历经千年风雨雷电屹立迄今,现时作为国宝,与正脊东侧的另一件镰仓时代烧造的鸱尾,一同保存于寺院的宝藏馆。
金堂内供奉着金色的主佛卢舍那佛像,高3.7米,为奈良时代特有的脱乾漆造,其两侧高5.36米的千手观音佛立像和高2.03米的药师如来佛立像,都是木心乾漆造。3尊大佛像前还有梵天、帝释天两尊小像和4尊天王的木雕像,堂内还有平安初期大日如来的木雕佛像,其中金堂、卢舍那佛像、千手观音佛像、药师如来佛像都是日本的国宝。
鼓楼往东是礼堂,当时是僧人的僧房(日本叫本坊)。礼堂往东是经藏和宝藏。
经藏和宝藏为原新田部亲王旧宅米仓改建。鉴真和尚来日本带来了大量的经书,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家的摹本和真迹。
在金堂和讲堂之间,东边(右边)是鼓楼,西边为钟楼。鼓楼是楼阁式建筑,上下两层都有平台环绕。
金堂后面,面宽9间、单檐歇山顶的讲堂,也是日本的国宝。它原是建于8世纪初的平城宫中的朝堂,在建寺时由皇家施舍,后迁入寺内,为平城宫留下的惟一建筑物。
讲堂内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如来佛像,佛像两侧有两个外形似轿的小亭,是当年鉴真师徒讲经之地。
讲堂庭院里的藏经室,收藏有1200多年前鉴真从中国带去的经卷。
2013年采用和当年相同的脱活干漆技法再造了一尊相同的鉴真像,供奉在这座开山堂内,以满足人们瞻仰大师的欲望。
御影堂通常是日本寺庙中安放该寺院始祖塑像的地方,多数的日本寺庙中,御影堂和开山堂通常是一回事,而这里却是分开的。
从开山堂看讲堂和鼓楼。
这个门进去是地藏堂(地藏菩萨)和中兴堂(大悲菩萨),没有开放。
招提寺本坊,就是僧房。和中国寺庙一样,不能参观。在门外看本坊里面,是很精致的小园林。


建于1688年的御影堂内,供奉着鉴真乾漆夹造的坐像,高2尺7寸,面向西方,双手拱合,结跏跌坐,团目含笑,两唇紧敛,表现鉴真于763年圆寂时的姿态,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3天供人瞻仰。
儿子陪我逛得没劲,就坐在台阶上,看着我去参观戒坛。


金堂侧面图可以看出大斗拱使得屋檐巨大,唐代特征明显。

唐招提寺外得花朵开得正艳丽。

在唐招提寺门口等车,我们人多,一字排开,后面来了一些日本人,就自然而然地排在我们后面,形成了一条队伍。
来到奈良公园附近,终于见到了此行的目的奈良小鹿。这里的鹿会主动向游客讨要食物。有的鹿还学会了日本人的点头鞠躬礼,见到游客首先主动点几个头,希望能得到食物。
昨天我们去大阪,老爸老妈就来了这里,对这里的小鹿赞不绝口,说这里的小鹿像日本人一样点头鞠躬,我一开始还不相信,17年我和LG来的时候小鹿还不会这样讨食。

一开始儿子喂鹿还有些害怕,只要你掏出食物来,一群小鹿就会围过来讨食,如果吃不到,还会用头顶。儿子看到小鹿来势汹汹,喂了一片面包就不敢喂了。
这里喂食很文明,看了下只有我们在用面包喂,周围的人们都和自觉的花200日元买鹿仙贝喂食,大概5片左右,我记得当时我们来得时候是150日元一份。

鼓励儿子继续喂,小心翼翼的儿子和大大咧咧的小鹿。

今天是除夕,LG早早就建议赶紧找个地方吃晚餐。奈良公园周围都是吃面条的小店,我提议去远一些商业街里的饭店吃饭。就这样一路走,中途还看到了菊水楼,可惜门口写的满座。
继续往商业街方向走,居然把LG走奔溃了,一向不太向我发火的LG居然板下脸,直说腿也酸了背也酸了。赶紧把背包接过来背上,如果我们两个都板下脸也解决不了找不到饭店的困局,正好也走到了商业街,赶紧找到饭店坐下休息。
这个城市最大的商业街,居然没有一家我们看得上眼能好好点上几样小菜的饭店。都是一些面条店、盖浇饭店或者斧饭店。好不容易看上的烤肉店、锅物店,不是说已经约满了就是说不接待了。终于找到一家什么都有的开在地下的餐厅。
过程很劳累,但除夕的大年饭也不算吃得太潦草。中间这盘是牛肉寿司,做成披萨的模样,下面一层米饭,上面铺一层腌制过的薄牛肉片,配上蘸酱,味道还真不错。每人点了一份奈良比较有特色的斧饭尝尝看。

填饱肚子,也放弃了去奈良公园附近看灯会的念头,走路回家了。近铁奈良站门口供奉着鉴真和尚的塑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