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行之地何处寻  千佛山中觅胜景——千园道观记事

(2017-03-20 21:58:05)
标签:

千圆道观

定禅

清修

杂谈

分类: 随想

虽然文章主人公一再说旧事不值一提,不许张扬。但一想到其公心日月可鉴,谨记于此自阅。

      千园道观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花水湾镇千佛山中,位于芦山、邛崃、大邑三县交界处,据《圆觉洞碑记》:“寺始建于明季,重修于清代,增饰于民初,素称胜景……” 距今已有1940余年历史,不仅佛教在此曾兴盛一时,道教也曾繁荣一时,佛道双栖,可谓历史文化厚重。这里的景也是美不胜收。圆觉硐之下硐里的摩崖石刻群,总有野花自然供养,让人讶异,青狮白象石雕则镌刻着悠悠岁月。周围群峰耸立,远观近看都会让你怡然自得;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竹会让你欣喜。走在期间,你会想到“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而那变幻莫测的雾霭更会让你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眨眼睛就把道观对面的大小山峦描绘出一幅幅绝世水墨画,岂是妙手所能绘得。每当雾霭向道观漂移,似有神仙济世回来踏云归山,视线不忍离去。道观的水更是一宝,是清冽的山泉水,山涧小溪,斋堂里的龟龙吐水,以及无处不在的水声都似乎在喃喃细语,俗语云:“千圓道观听水语,方知到此未虛行!”早上的日出更是美不胜收,当晨曦载曜,穿过户牖,便知必有日出。一次见日月同辉,大风吹拂,情不自禁拍照发于朋友圈,并言到“大风起兮云飞扬,日月同辉兮照四方,踏遍山岗兮乐分享”。还有下雪时,上硐石崖下碗口大冰柱参差排列,让人至今难忘。古人曾题词于圆觉硐:“洞开圆觉却烟低,第一名山第一奇。叠叠峰回迂客塌,层层路转幽人居。云迷古树猿猴戏,雾锁长林竹鸟啼。借问仙缘何处所,桃花落尽水流溪”,实非虚言。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真修行人才是一座山的灵魂,而千园道观里的当家李至深师父无愧于这一称号。李师父又名定禅,发初心于道教,后因各种因缘在峨眉山修行十几年,在那里为真修行人修建了闭关道场九龙坪,将息心所和地藏庵也打造成清修道场。来探望他的朋友都会时时回忆起他为当地村民修路的义举,修闭关房的艰辛,以及上下可供二十多人闭关的硕果,话里无不对他充满了敬仰、敬佩和由衷的赞叹。一次在千园道观围炉夜话,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都在热烈地探讨佛道之理时,其中一人说到:“玄乎的理论说那么多有什么用?什么叫修行?看看定禅师的人生,看他的生活方式,看他所做的一切,看他现在正在做的,就知道什么就叫修行。多亲近,跟着他学,跟着他做,就在修行”,朴实的语言直指实相。而定禅师,每次提起至今有许多修行人在他修的那些地方闭关的那种欢喜,似乎比他自己修成还要开心;每次提及因人事调动离开九 龙坪后,在九龙坪闭关的一老修行不知何因提前出关时的那种痛心疾首,那种自责让人心碎,总觉得是他没有将其照顾好,其实大家都知道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他常说:他没文化,是粗人,修行不力,所以要为更多的修行人——不管在家、出家,创建更多的清修道场,修建更多的关房。他没有豪言壮语,不会借自己所做来抬高自己。每次谈到修关房时,都会说他其实是想自己闭关修行,才修的关房,那知一修好,就有修行人来,于是就让给他们闭关,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一下就修了七个。虽无心插柳,但正是他的善心善行成就了别人。他曾说过:不懂修行人,绝不要轻易修关房。修行人心地敞亮,放空的同时对万物极其敏感,在关房里,外面的丝毫异动都能感知,这其实是他自己闭关的体会。他知道修行人想要什么,不是名利,就是一块真正的清修地。因各种因缘,他往来佛道几次,也因此圆融了佛道之理,他说修行枯坐、苦参都无实义,只有多用佛教教义转自己的法身,多用道教之理转自己的色身,才能修有所得。道教有言:欲长生,肠中清;欲成仙,肠无滓。为转色身,他曾辟谷七次,多则四十九天,并详细记录,他说记录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经验能利益他人,在他指导下辟谷的人,唯一的要求就是记下自己每天的情况,他说这或许对他人有帮助。打坐更是他的必修功课,并深悟其理。看了他在山上的忙碌,有时上下山数次往返,或上到需四个多小时往返的万佛顶,或上云舍,或上玉皇殿,没有深厚的功力,那能如此勤行。而他真正的修行是他的心性的修为,他的公心和他的慈悲喜舍。

“虔诚之心,无私奉道”这是几年前我在《弘道》上发表的一篇记香港飞雁洞佛道社住持刘松飞道长的文章题目,这八个字可说是这位长者一生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个为道而生的人。见到定禅师,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说:他的公心和刘住持是何其相似,他何尝不是以一颗虔诚之心,无私地奉献于道。他们都有一个口头禅:只要心地无私,善缘就会来。他们做事都有一个共同点:总是从无做到有。他以前在峨眉山建关房时是这样。千圆道观的修建也是这样。曾经有一次,一朋友看到他所建的清修道场时,心里的恭敬无以言表,随口笑言:您为佛教修这么多关房,何不为道教也修几个。此话在他心里扎了根。去年本想在千园道观小住,看到因各种灾难损毁、只剩一新修的斗姆殿时,遂起心动念,一年的时间在原废墟遗址上重建了庄严、大气的玉皇殿,耗资少,质量高,一来他有修建经验,二来他不贪念一分一厘,人家给他个人的供养都让他用在修建的一砖一瓦上。千园道观也因此各种瑞相频现,想必灵地自有灵力在,上天也必感于他的公心吧。他本想就此罢手而去,但似乎前缘难尽,上面各级领导对其赏识,认定了只有他才能救千园道观于倒悬。在他对整个千佛山全方位的探知后,以他作为一个修行人的敏锐,觉得这是修行的上乘之地。于是宏愿顿生:建一个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清修道场,为愿意在修行路上行走的在家、出家人一方安修之所,让此地出几个真正的大成就者,让此地成为真正的文化研习、研修基地。听了他的总体规划,忽有一未来画面出现:“千年道场耀神光,圆觉硐里参悟忙。道本为一无分别,观里三圣精神淌”。他的执行力更是让人惊叹,云霄洞、云舍、天梯、道路初具轮廓。虽然年前的资金短缺给了他巨大的压力,但各种助缘也相继而生,或许正因为道场是为众生而修,必会感应众生而建,或借、或捐、或垫资修建,各种形式的援助应运而生,推动着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天细雨纷纷,看到师父年前的困境解除,年后的各种善缘源源不断,不禁为之感慨到:“细雨绵绵润空山,薄雾袅袅戏峰峦。冬寒肆虐凉人意,一场春雨一场暖”,是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千佛山之万佛顶,其名由来已久,于是在万佛顶上修建圣灯塔,以供三圣及万尊佛像,便成为修建的重中之重。他希望籍此可庇佑一方众生,保一方平安。庞大的资金也成了难题,许多人建议万佛认供,让众生共同培福修德,共植菩提胜因。但他和刘住持一样有共同的理念:不劝人捐钱。刘住持常说:只要有舍贪、舍名、舍利之心,上天自会感应,只有虔诚,才能增加这个愿力。定禅师也常说,只要初心不变,终会有善果。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善念护持,心系道教未来。定禅师常说,我现在满脑子除了修建,其他啥都没有。不错,与任何朋友交谈,谈得最多的就是他的修建,他的规划:三清殿片区作为文化研习基地,正规书院,小孩们可在哪里学习是他每次谈的重点,也是他考虑得最多、想得最开心的事。他常说,不管他们今后入不入道门,至少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从小在他们心地里种植善根,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同时在这个片区开展传统文化研习、讲座、论坛、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道医馆除济世利人外,研制养生丹药,养老院解决出家人的后顾之忧,圣灯塔则供灯、供佛、供经,按照古制祭祖拜天。湖区可开展小型的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游园活动。总之,来到这里,欣赏的不只是美景,要真正体味到文化的魅力、受到文化的熏染、点燃学习的热情。中心修行区则是清修区域,不做香火庙,道观里为想修行的人敞开大门,他常说,只要你想修行,这里就是你的家。在这里除了清修,可以共修,可以诵经、抄经、丹道、各种玄修、禅修、太极养生等养生。来到这里,就得真正的从修上下功夫。在这个片区,重中之重的是淡出人们视线外,外人不得进入的关房区的老修行们,他们是未来的大成就者,如今已有几位他非常认可并敬重的人。只要谁提及某人修行好,不管老少,不管佛道,不管在家出家,他就想见见,就想把他请来。就像我提及刘住持时一样,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请他过来修养。在他看来,不管儒释道,只要你在心上下功夫,性命双修,圆融无碍,就值得敬重,就值得为其护持。他觉得道教现在严重缺乏人才,特别是在修行上真正有见地的少,年轻人则更少。他请来老修行也是想给那些真正想修行的道教徒以引领。他常说自己头脑简单,其实是心细如发,吕端大事不糊涂。因为这两个区域大部分都是无盈利性质,为了这两个区域的正常运转,他不是去想着外缘的捐助,而是积极思索自养之道:茶叶基地已开始着手进行,丰富的山泉水可作为矿泉水和酿酒,矿泉水已在进行中,根据山上的气候特征种植药材,还有笋子的利用等等。对他而言,似乎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直心是佛,在与他的接触中,人人都感受到了他心地的坦荡、他的义气、他的侠骨柔情、他的琴心剑胆。很多人都担心修建会不会影响生态,他说他修建的一个原则就是保护生态。每次选址,他都会数次打坐感受,看这里是否与人相合,他说阴符经有言: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只有人与环境相合、相应,才有利于身心安然,也才有利于万物生长。有人担心这样修庙会不会负债累累,他说如果等把钱筹足了再做事,已晚了。他一直希望他修建的道场能有真正懂修行、懂文化的人荷担道业,他一直觉得自己只懂修庙,不懂建设文化,却不知他自己的一言一行对道观的影响、对文化的传承已远远超过一个人的有为管理。“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一次我们弹琴唱歌,定禅师用他浑厚的嗓音唱起了他最喜欢的《橘颂》,廓其无求,横而不流,秉德无私,何尝不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