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攀枝花歌舞团建团五十周年大庆征文诗作(一)

(2022-10-27 16:09:09)
标签:

文化

攀歌征文诗作

 

我的青春我的团

 

缘起:

 

征文启事

关于“我的青春我的团”

    征文·索句的启事

       天府四川文艺界,显现一奇特现象,值得深思研讨,特征文索句一一

       有一众文艺人士,青春虽已逝;有一个文艺团体,建制早无存。可是,拥有火热青春、光荣历史的这一群·团,却谊意深厚,情结固系,其团队精神,雄健常青。

       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攀枝花市歌舞剧团和青春永驻的数百名团友所形成的“攀歌现象”!

       这群人士,时不限季节,地不分中外,无论何人何因,自打离团分手那时节至以后的年月里,都心系团体团友,情结不解,热意倍增。其间,抑或团友们小聚不断,中会常开,亦曾有过大团圆,而其行动,都如青山绕绿水;其心情,均似候鸟盼春归;其品性,全不计功与利;其行态,总主动且无私。

       如今,建团五十周年庆大聚会方案正处于策划讨论,实施推进阶段。而此大聚会之主题词即团长邓思义所体味提炼揭示:我的青春我的团!

       常言道,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俚语说,人走茶就凉;而现实不良风气,更是人情淡薄,金钱至上。那么,何以解释雷打不散,流年不分,休戚相关,众心相印“我的青春我的团”之“攀歌现象”呢?

       因此,特出题征文·索句!

       一、题目

      <一>你怎样理解“我的青春我的团”之相互关系?

      <二>“攀歌现象”的体会和启示?

      <三>“攀歌现象”形成的原因?

      二、应征·答句者范围:    凡“攀歌”人士均在其列。

      三、应征·答句要求:

    <一>文章:千字文,体裁不限,散文短论和诗词歌赋均可;

    <二>答句:多可三、五句,少则二、三言,精炼一、二句,以备今后有条件时制作纪念册“个人肖像”单元配套选用、聚会简洁发言个人宣讲;

      <三>歌曲作品,如能制作为小样或音碟尤佳;

      <四>提倡朴实体会,有感而发。欢迎形象思维,活泼文风。

      四、“文·句”答卷与歌曲作品或小样、音碟交付时限与收卷处:

      201651日至831日止。答卷发至“攀歌”微信群虞亮功收!

          攀枝花市歌舞剧团

       建团五十周年庆筹备组

       0一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筹备小组自2015.3.16在丹棱(造访秦德宣府)将于2016“我的青春我的团”的系列庆祝活动提上议事日程,此后在都江堰(凌光中府)、西胜街川菜馆、三友路茶坊(均有照片)、成华实小、双林小学、成华区教师进修校等地磋商,最后奔赴街子镇考察商谈,方有征文诗作编制成册及大聚会的成功举办。

通过以下照片可以看到“我的青春我的团”活动的成功举办是经过一些团友们幕后的努力分不开的!

2015.3.16(丹棱)原攀枝花歌舞团建团五十周年大庆征文诗作(一)

2015.8.27(都江堰) 原攀枝花歌舞团建团五十周年大庆征文诗作(一)

2016.3.21(三友路)原攀枝花歌舞团建团五十周年大庆征文诗作(一)

2016.3.29(西胜街) 原攀枝花歌舞团建团五十周年大庆征文诗作(一)2016.7.4(街子古镇)原攀枝花歌舞团建团五十周年大庆征文诗作(一)


 攀歌団庆征文诗作荟萃(此次活动应征作品)

 

诗歌类

 

什么是我的青春我的团  

 

戴定中

 

有人问我,什么是我的青春我的团?

这真还是说不清,理还乱。

它不是理论的总结,更不是逻辑的研判。

也许有人会说假如,如果。

但生活不会有假如,历史不会有如果。

我们曾经在一起生活和工作,

我们爱过,恨过,哭过,笑过,吵过闹过;

我们为她流过汗流过血,

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有人说爱情恋情是甜蜜的,但婚姻有七年之痒。

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在一起的光阴胜过了和家人加在一起的时间,

我们之间没有隔阂。

后来,人分开了,离散了,还是忘不了那些日子,那些年。

我们大多数人早已过而立、不惑之年,不少人已进入知天命、耳顺甚至古稀、耄耋之年。

但聚在一起却感觉还像那些日子、那些年。相互间不觉得自己是大爷大妈,在公交上被让座的老年。

这真是说不明白,道不清楚的感觉,忘不了,割不断。

我们的青春像亲情,我们的青春似乡恋。

这,也许就是我的青春我的团,所以,我们要纪念它诞生五十周年!

        

      七绝、对联            

 凌光中

          

七绝

  

  青春不再战友在,

  攀歌奇功忆犹新。

  五十感怀故名号,

  还看老兵续传奇!

 

对联

上联:
         初生牛犊不畏虎克万难
         娘子军攻占三线文艺舞台   
下联:
         翅嫩雏鹰凌云志肩重任
   笆蕾舞慰劳开发建设大

 

横批:   赏心悦目

 

我爱你攀歌

 

乘着歌声的翅膀  

吴一平

乘着歌声的翅膀

我带着你飞翔

向着遥远的地方

我那美丽的第二故乡

戴邓赵杜王

齐余汪付张

一张纸熟悉的面容

一双双深情的目光

一万八千个日日夜夜

时时在我眼前浮晃

五十年前的相识相交

五十年后的铭心念想

我爱你,攀歌

我爱你,攀歌人。

注:诸性所指【戴(定中)邓(思义)赵(光远)杜(建国)王(克)

齐(福)于(农荣)汪(亚萍)付(秀萍)张(春,书冬)】

 

水调歌头

——攀枝花歌舞团成立五十周年“我的青春,我的团”

大聚会感赋

贾肖来

 

金沙揽天地,裂谷距山川。

层峦危岭深处,锣鼓震云天。

长抱豪情壮志,甘洒青春热血,岁月奏鸣弦。

婉转丽歌起,婀娜舞蹁跹。

 

浴骄阳,沐风雨,战荒原。

沉沉重负,伴我淌水复爬山。

难忘孤鸿缥缈,感慨蓬窗寂寞,携手共时难。

心有千千结,垂暮忆当年。

 

      
    

 —— 献给攀枝花歌舞团五十周年庆之一

 曾经的我们
       好年轻,
              稚气、青葱。
热血
       使我们活力无限,
工矿,农村……
       武钢、襄渝线……
我们的脚迹和汗水
       遍洒在崎岖山间。
精彩与平凡
       如此的短暂,
              仿佛眨眼!
或许回眸
        场景已远。
历史
      刻下了一个印痕
             ——攀枝花歌舞团。
那是
     我们的交汇点,
           铭刻在
                生命中的一个缘。

那份缘,
       来自那个山旮旯;
那份缘,
       来自那朵花
               ——攀枝花;
那份缘,
       来自那个战鼓
              ——歌舞团!
几十年了,
     无论岁月如何沧桑?
           无论我们现居何方?
曾经的人和事,
       那样的熟悉、清晰,
              记忆犹新!
毕竟是
      一起挥洒汗水、
             奉献青春的缘分啊。
让我们一起
       记住这个缘,
珍惜这个
        ——攀歌缘!

                初稿于二零一六年三月十九日
     完稿于二零一六年四月十五日


      
        —— 献给攀枝花歌舞团五十周年庆之二

黄金岁月你我携手并肩,
半百悠悠莫言似水流年。
歌舞青春昨日骄阳共沐,
康乐永伴我们真情共勉。
            

   
     —— 献给攀枝花歌舞团五十周年庆之三

回观几十年,
人生叹为短;
命中缘一个,
相约攀歌团。

             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四日

蝶恋花

陈质淳

金沙江畔迎晨晓,小小少年,青春正妖娆。勤学苦练恨时少,春夏秋冬尽起早。攀枝花开春意浓,琅琅皓月,夢里花正红。潇洒人生五十载,大洋彼岸寄乡愁。

 

                

——  献給攀枝花歌舞剧团的歌    
               
            ·  ·
              <一>
       世间唯有心路长,
       情结难解开。
       我的青春我的团,
       风雨阳光走过来。
       这里人心齐,
       沧桑志不衰;
       弦歌舞流芳,
       美名今犹在。
       我的艺术百花园,
       令我心花开!
             <二>
       海角天涯路不远,
       心花为谁开?
       我的青春我的团,
       踩云追月我归来。
       这里春意暖,
       苦乐都欢快;
       情韵味传香,
       处处皆友爱。
       我的人生百花园,
       为你心花开!

        0一六年五月一日      

      1974年,经乐队余成云引荐,吾报考渡口市歌舞剧团,虽获团部人士首许,却因血统论被阻。时任市文化局副局长卜玉洁,力抗上议,坚决批定特召。据后知,类似分批次获录者非止吾一人也。为此,赋诗追思逝者,尊念感激之情,难于言表也!
                        
              ·张季次·
       (0一六年五月四日)
           心灵虔诚念玉洁,
           分明清新美皓月。
           抗命高压识低下,
           顿令艺心化冰雪。
           痛悔平素少交往,
           只叹探望病榻侧。
           可慰珍存亲笔信,
           朋友称呼字滴血!

追忆联二副
                 <一>
(题款)悲念丁厚生君
(上联)君眠苍山遗恨在怨似
          金沙水长流
(下联)我梦厚生来亦无怅如
          冷月辉难收
(落款)张季次追思
(横批)同难死生         
           0一六年五月五日

 <</font>>
(题款)追忆余兄成云引荐情
(上联)
     鱼跃龙门成云化雨腾空去
(下联)
     歌起船城季风拍浪圆梦来
(横批)三生不忘
(落款)季次哀思
        0一六年五月五日


            

吴丽章  

奈何二八离乡 泣别牛棚高堂 幸有攀歌人 诲我人生徜徉 追忆 追忆 拾得阳光满地

注:古代二八表示十六岁的意思

 

星空下悠悠的小摇床   

李红庆

 

当回忆越来越多时~~
人老了。
当某些人或场景经常占据你回忆的空间时,
这些人,这些场景,
必定是你有生之年不能割舍的。
……
一定是真的老了~
攀枝花,火红的攀枝花,
多少次,
染红了我的梦啊!
说不清,
歌舞团究竟是攀枝花的花瓣,
还是花蕊?
是花梗还是花叶?
但她一定是花的生命的一部分。
欧!是花粉!她是花粉,
风过处,便舞着唱着,纷纷扬扬飘荡出陶醉!
记忆里,
我早已模糊了攀枝花四季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清晰的,永远是她绚烂的怒放,
和怒放着的红!
那红,
是你,是他,是我,
是我们的青春呀!
只听你的声音,哪怕是轻轻一咳,
便能看见你的模样。
只闻你的脚步,不管是疾是徐,
就可辨出你是喜悦还是忧伤。
只看你的背影,
你的声音就能即刻在耳边回响。
这样的熟悉,
这样只有在亲人间才能够有的熟悉,
是我们,是我们歌舞团所有伙伴,
心的密码,
身的桥梁!
如今……
当过去的吵闹都软化成温馨,
任性的嚎啕都细腻成了歌唱,
当这一股股暖流一次次漫过你的心时,
谁能不想?
怎么能忘!
歌舞团呀,你是那朵红的让人晕眩的攀枝花,
你,可是我们曾经的,
星空下悠悠的小摇床啊!
摇着你的梦,
摇着他的梦,
摇着我的梦……
多少年了呀!多少年了?
悠呀,悠呀,
她依然摇荡着,
摇荡着我们一样的~
念想……

 

 

攀歌   真的好想你   

   吴丽章

 歌词

 

星星牵我到神秘的地方
月亮照亮我梦里的故乡
大山将我的梦劈成两半
一半在攀歌
一半在舞台上

阳光铺满金色的理想
江水流淌着情深谊长
彩虹搭起深情的桥梁
我的攀歌我的师长
教我学步 托我飞翔

   攀歌
真的好想你
梦里的故乡 我青春的天堂
真的好想你 我人生的起点
真的好想你 让我惦记的地方
朋友啊 无论你在何方守望
都是我永远的念想

 我的青春我的团

 

我们没有退却   

陈若萸


三线建设的战鼓擂响,

未曾毕业就跨出校门奔赴战场。

会集一群翩翩少年少女,

怀着一股豪气,热血满腔。

战斗在莽莽的裂谷群山,

我们没有退却,更没有迷茫。

饮着混沌的金沙江水,

住在冷峻、简陋的干打垒房。

楼梯成了我们压腿的把杆,

土堆山坡是我们的练声房。

房前屋后是我们的排练地,

床边就是吹、拉、弹、拨的练习场。

青涩激越的歌声飞遍金沙江两岸,

稚嫩青春的舞步踏遍广袤的乡村、矿山、工厂。

卡车载我们到大小不同的露天舞台,

简陋的露天舞台我们也朝气蓬勃、斗志昂扬。

日晒雨淋,雨雪风霜,

已是家常便饭,大家习以为常。

鼻血长淌,我们依然无所畏惧,笑声朗朗。

雨透衣背,我们却迎着暴雨高唱“我爱渡口好地方”。

苦是什么?不知道,不知道!

难是什么?我们骄傲地大声回答: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认真排练好每一个节目,

给三线建设的工农兵送去欢乐和欢笑。

 

下基层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崭新的人生观、世界观给我们无穷力量!

去干校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学习,

荡涤了我们的灵魂和思想。

经历了十年动乱的磨砺,

我们浴火重生,百炼成钢。

长大了!成熟了!

广阔天地任我们展翅翱翔!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我们排除万难,战歌嘹亮!

排演了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

歌剧《江姐》、《热血情丝》、《小姐与货郎》......

脍炙人口的剧目,

在攀枝花的崇山峻岭中轰响。

慰问铁道兵赴演襄渝线从冬演到春,

给成千上万的官兵们送去温暖。

一场东方歌舞赴演川南历程三月,

誉满千家万户红遍浩瀚长江。

青春的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

“攀枝花歌舞团”名扬四面八方。

 

今天,我们的团虽不存在,

战友们也分散各地,居他乡。

但是:痴心凝聚,

情结不解。

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攀枝花歌舞团”

永远深深地珍藏!!!

 陈若萸2016.6.月亮稿

 

大山里的青春时光

- 谨此献给攀枝花歌舞团50年团庆。

胡肖强


还记得吗?

那大山里的青春时光.

多遥远,就象梦里一样.

又那么亲近,好似昨日星光.

红楼,琴房,排练场

还有门前的那个开水房,

我们一起舞蹈,一起歌唱,

挥撒着青春的光芒.

我们也遥望大山,

寄托着对外面世界向往.

副歌:

那撒落在大山里的青春时光,

能再来一次该多好.

别惆怅,

因为她从未远去,

无论我们飘到何方,

她都给我们滋养.

 

还记得吗?,

那白衣飘飘的青涩时光.

朦胧胧,仿佛清泉流淌.

纯真年代,有多少青春萌动的幻想.

田坝,营房,大礼堂,

还有舞台上的那个小姑娘.

我们踏遍山寨,奔向工厂,

把欢乐送到四面八方.

我们也独自忧伤,

心中的那个秘密始终没敢讲.

(副歌)

又怎能忘,

我们绚丽的青春乐章.

再见面,已银丝挂脸庞,

你的笑容,还是那个模样.

东风,宝顶,炳草岗,

还有那条滔滔的大江.

我们擂起的战鼓,

依旧还在声声回响.

亲爱的朋友谢谢你,

伴我走过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副歌)

 

胡肖强 20162月于德国汉堡

 

我们挥洒青春   

余农荣   

我们挥洒青春,编织“金沙江畔”的旋律......

你,我,他的精彩,尽显在那跳动的音符里。

曾以为缺乏,却从这里走出更为丰盛的人生!

感恩!


金沙江畔的百灵鸟    

   

我们这群金沙江畔的百灵鸟,用我们清脆婉转的歌喉,唱红了攀枝花,唱

响了金沙江!如今仍在夕阳里快乐歌唱!唱队的朋友们:让我们乘着歌声的

翅膀,向青春幸福飞翔!飞翔!

 

忆秦娥  成昆线上忆攀歌

潘前忻

 

众山列,冷月横空霜如雪,雷声车走,笑语滇客,攀歌一去伤离别,栏杆倚遍衣衫热,衣衫热,秋水似烟,晓凤似铁。

 

七言古体组诗献攀歌诸团队      

李鸿涛

七古一首赞原攀枝花歌舞团舞蹈队       

忆昔娇娃与金童,身段容颜人堪颂。

不惧芭蕾塔尖艺,红白二剧下苦功。

擂战鼓,舞姿雄,天地做台豪情纵。

今朝相逢重相见,犹赞诸君当年勇。

自注:天地做台,言当年演出无论矿山林场,亦或学校农村,常常露天演出,其演出场所没有局限。

七古一首致原攀枝花歌舞团唱队

囊日歌声绕山川,管它日烈与风寒。

货郎小姐走乡下,热血情丝赴矿山。

纵劳累,苦亦甜,曾经豪歌遏云天。

今夕何夕重相聚,且喜能忆旧时颜。

自注:攀歌唱队曾经排演歌剧《货郎与小姐》、《热血情丝》(根据电影《夜半歌声》改编)等歌剧。

七古一首颂原攀枝花歌舞团舞美组

酷日晒来风雨飘,寒暑交替卡车摇。

场景绘就喜眉梢,常将戏台装山坳。

玉女起舞金童跳,万民翘首咱情豪。

幕后英雄人称颂,至今思之心如潮。


七言古诗赞原攀枝花歌舞团乐队群体

昔年攀歌频管弦,荒凉之地年复年。

霍曼开塞起步晚,呕哑嘲哳为哪般?

干打垒里度春秋,曲调几度令人烦。

勤奋会当有硕果,黄钟大吕终呈现。

呕哑嘲哳:刚排演《红色娘子军》,老战鼓的底子距离双管编制乐队相去甚远。乐队人员且来自四方八面,除老战鼓一些乐员能称专业,其他学生、知青、工矿等业余人员仅爱好音乐而已,基础很差。当时苦练风气浓,但底子薄,基础差,练习一般都是基础练习,管乐吹长音,弦乐练空弦,均属常态。

黄钟大吕:言《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草原儿女》、《沂蒙颂》等,皆管弦乐队演奏,渡口当年有很多其他工矿业余宣传队乐队,但均难胜任这样音乐的演奏。后来乐队排演的《彼得与狼》、《蝙蝠》等交响音乐作品,业余乐队演奏更是困难重重。渡口歌舞团乐队最终完成了上述作品的演奏,故曰“黄钟大吕”。


七言古诗赞原攀枝花歌舞团行政班子

人之初,性本善,同室何须窝里干。

当年举国人相残,这里却似桃花源。

纵然有司频施压,能费心思与周旋。

他日人走茶未凉,坊间至今口碑传。

自注:

1.“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和阶级斗争之弦绷得紧紧的年代,一个单位不整点人是不正常的,歌舞团里一些来自企业的人们于此深有体会。

2.不久前这个群里几个小青年回顾中谈到团里领导从不整人,近年会聚之中一些同事也有相同看法。现在大家已经离散多年,对多年基层干部还有如此口碑,实在难得。

 

征文类


误打误作撞进了我的团

黃天川

怀看虔诚的信念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三年多任何艰难困苦都没将我打倒而同去的知青们纷纷离开剩下我独自一人留在荒凉的丘陵山村没有家庭背景可靠没有父母身处的单位招工可望(因身处煤矿单位、根夲不招无背景女工)这种孤独、毫无指望的前景让我害怕了。
这时身在三线建设渡口工作的舅舅、舅妈向我伸了援手想到当招工机会多他们通过努力将我的户口从荣昌荣隆区转到了渡口农村刚落好户还没开始干活就听已在渡口文艺宣传队工作的表弟周元说他们团正在招工听说都要结束了由于急于跳出农村的意念太强未做任何准备的赶到团里撞进了考场当时的考官有廖小义、张再虞、崔仁民、乐华侨等我颤抖着嗓子唱了浏阳河这支歌又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郎诵了毛主席诗词沁园春.夲想再跳一个知青远飞的大雁"无奈蹈老师们都在忙于排练慰问襄渝线的节目我又没预约、没有考官就让我别跳但要考考我乐理天呀!乐理是什么我肯夲一无所知吓得我一身冷汗记得当时乐华侨从旁边的钢琴上随手拿下一夲谱子随意一翻指着1=F4/4问我是什么意思阿拉伯数字我认识这种大写字母我还只认得FC是运气吧我麻着胆子用数学的认识和字面意思问答了如果再往下翻我肯定露馅还好张再虞这时插言了建议将我录取如唱跳实在不行就演剧其它考官可能考虑招工指标不招也作废了也没发出异议当即通过复试都没参加下来就到办公室开出文件让我到生产队办手续如果让我参加复试肯定死定了我就这样撞进了我的团。
进团就参加了襄渝线慰问演出我在唱队只担任伴唱任务当时的老师们嫌我们新来的声音毫无修饰不准我们参予她们唱抒情些的《送粮路上》之类的只准我们唱《姐妹们喜晒战备粮》之类的带原生态唱法的伴唱此外,每天帮着午台组挽挽电线、叠叠幕布之类的轻松活但仍跟着辛苦的舞蹈演员、舞美队员们一样吃香的喝辣的晚上还要加夜歺坐着车这里到那里到处观景真是觉得天堂也不过如此罢常常坐在车上看到沿途有种庄稼的农民时都会惊一下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梦担心在梦中醒来。
由于夲人没有特长任何有规定参演人数的演出都没有我的份但又由于当时渡口地区还没有京、川、话剧团我还个可敎之人吧!任何下乡、下厂、到部队的演出小分队人数再少都有我的份跟着沈富珍老师演过李铁梅跟着张再虞老师演过话剧矿山人家海岛女民兵等小话剧小分队舞蹈演员不够时也会临时抓我充数在歌剧排演中由于唱腔功力差劲也只能演些二、三流角色混到团里整改撤消歌剧时,只留能独唱的演员其余唱队人员全部改行我当然的被划给了改行部分。
改行可到的部门有少年宫、艺术馆、文化局因当时我已获取了几科成人高考的合格证领导们建议我去文化局工作但因留恋歌舞出于本人对演出服设计制作颇有兴趣和基础就改行在舞美队服装室工作这个阶断的工作给我打下了服装设计的基夲功后考进中央工艺美院进修班学习服装设计让我迈进了舞台服装设计的这个门坎!
攀歌为我开启了不一样的世界、曾在这里努力过丶奋斗过、付出过、收获过……。所以感激每一个曾帮助过我、爱护过我的上级、师长、同仁、朋友……。啊!我的青春我的团永驻我心!

   我的回顾、感悟与祝福

丁朝霞                               

    每当结束一天的忙碌,临窗远眺,望着远处路的弯转、山的起伏,心里时常会生出些许疑问与感触:14岁时身背三弦,从山城重庆来到另一座山城攀枝花,会不会是命运刻意指引的一种归宿——唯有一路向上攀登,方可阅尽风光无数。

于是,记忆常常从脑海跳出,如同胶片的光影投射至银幕,一帧帧、一幕幕,让我能够时常回味来时那交错着艰难与轻快的每一步。

年少时,因父亲所谓的“政治历史问题”,全家人都被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桎梏。是大哥将一把老三弦绑在我的身上,激发了我的音乐天赋,引领我在乐海上荡舟摇橹。可以说,是音乐将我从生活的苦难里救赎。

1978年,我被特招到了渡口市歌舞剧团,从此,一个小兵找到了自己的队伍。从三弦独奏、领奏,到模仿朱明瑛的载歌载舞;从怀抱吉他的浪漫弹唱,到用低音提琴进行心灵的倾诉——是攀枝花给予了我一片绽放花蕾、吐露芳馥的艺术沃土。

而今,已是知天命的岁数,可是我又一次开始了音乐上的学步,尝试把自己的心曲谱上“哆来咪发唆啦西”的音符,力求以歌传情,以歌言志,以歌为赋……

不觉间,在攀枝花已度过了三十八载寒暑,对这里的山山水水早已了然稔熟,也因此心中充满了难以割舍的情愫。

回望中,更是跟随我的队伍所走过了一路征途,一起见证过激情燃烧、梦想辉煌,也一起经历过风风雨雨、艰难困苦……在此,唯有送上心底最真挚的祝福——

祝福我的青春战友们:并肩携手,一路坦途;

祝福我的团:艺术长青,芳华永驻!

          丁朝霞

         2016515日  攀枝花

                                              

                                           

 我的青春,我的团  赖国和

19663月正上基本科的课堂,老师突然宣布有十个同学被选派到渡口市新组建的文工团,渡口是大三线,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去的同学是经过严格政审的,又红又专的学生。

成都集中排练一个月,我在乐队打扬琴,当时乐队里我们学校的同学为主。全是民乐,只有贾宝林是小号。在成都解放军影剧院审查演出获得成功。经过五天大巴车的颠簸,途径榮经 、石棉、西昌、会理、终于来到大渡口,住干打畾房,喝金沙江的黄泥巴水,吃海带、粉条、三月瓜、盐肉。

五一节在渡口总指挥部招待所大食堂水泥小舞台演出获得称赞,当时马团长介绍说团里平均年龄21岁,全是一帮学生,几个领导除外。

我们到工厂演出全是在泥土地上,还要给工人洗衣服打扫他们住的工棚,我们的交通工具是解放牌大货车,站在车厢上,任风吹雨打。

68年全团搬到大田接受再教育,挖板田,贺昌荣的英纳格手表被震坏,干农活。69年被安排到“五七”干校接受锻炼,河水淹了桥,我们踩水过河到五七干校,我喂猪、晒粉,70年底筹建样板戏,文化局毕同志负责,乐队代定,舞蹈队唐星负责招生组建。

71年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立项,招收知青,学生、企业工作人员,成立乐队、舞蹈队,我在乐队打扬琴替代没有的乐器、竖琴、大管、双簧管、打定音鼓。

73年初襄渝线演出慰问铁道兵,共三台节目:1、娘子军2、白毛女3、歌舞晚会,我木琴独奏。打扬琴,民乐队伴奏。男、女声独唱,男女声二重唱、笛子、板胡、二胡独奏。

74年,排练歌剧海岛女民兵》打板鼓,打扬琴,排演舞剧,沂蒙颂。75年排《草原英雄儿女》,77年排演歌剧《江姐》,我在乐队打定音鼓、扬琴、木琴。

78年春赴武汉演出,木琴独奏、打扬琴、打击乐。

78年川南演出101场,木琴独奏,打扬琴,打非洲鼓。

82年为方毅副总理带领的二滩水利专家演出,木琴独奏,受到总理的高度称赞,说:想不到大山里还有这么高水准的演奏。

多年来,在交响乐队里打定音鼓、木琴、钢片琴及各种小打击乐。

担任四川省舞蹈学校攀枝花分校,视唱练耳教师。

曾帮助川剧团弹电子琴,参加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第一届戏剧比赛。

参加京剧团现代京剧《雪宝公主》的伴奏,获得好评。

多年以来,招收的新学员由我负责教视唱练耳。

2003年底退休,(因工作需要延长一年退休)

我的青春献给了我的战鼓文工团,无怨无悔。

真可谓,献了青春献终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