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蝶舞晓清晨
蝶舞晓清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97
  • 关注人气: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海棠亦是应着人生的,《红楼梦》中的海棠情结

(2021-12-20 04:04:27)
分类: 读书笔记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和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一样,都是爱花惜花的人,以花喻人,将花看做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人。其中,作者似乎对海棠花情有独钟,在《红楼梦》中,海棠花多次出现,被赋予了女性的特质,以花喻人,咏花惜人。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庵》写晴雯被撵出去,宝玉预感晴雯将香消玉殒,哭着说这是有先兆的,因为阶下的一株海棠花无故地死了半边,袭人听后笑道:“草木怎么又联系起人来?”宝玉回答:“你们哪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例子多有,孔子庙前的桧、诸葛祠前的柏,当世道紊乱时则枯萎,天下大治时则茂盛,这难道不是兆应?还有杨太真沉香亭的木芍药、王昭君坟上的长青草,和那相思幽怨凝成一股,“难道不也有灵验?所以这海棠亦是应着人生的”。


草木有情,亦能感知人的命运。情,这个字,便这样将人与花的命运相连起来,借花喻人,以人喻花,花开花落,与生命的起伏生死一样。


在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去宁国府时在美人秦可卿的房间里休息,看到墙上挂着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配着“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的对联,充满了闺阁中的温柔气息,《海棠春睡图》画的是杨贵妃醉酒后,脸泛红晕,如醉酒的海棠一般娇艳慵懒,酒不胜力的美态,将醉酒的美人比喻成睡去的海棠花,也是一种喻人为花,以花喻人的对照和描绘。贾宝玉在这种充满闺阁温柔的氛围中,不由得沉沉睡去,去女儿国般的太虚幻境中游历了一番,在似梦非梦中初次领略了男女之情。


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怡红院迷路探曲折》中,贾政带着贾宝玉一行人初次参观了修建好的大观园,其中一处便是种植了海棠花和芭蕉的园子和住所,被贾宝玉命名为红香绿玉,也就是后来被宝玉的姐姐元春改名为怡红快绿的怡红院。


有人借此说元春不喜欢黛玉,所以改名为怡红快绿,这种观点纯属无稽之谈。怡红公子,潇湘妃子是元春题名后的事,在宝玉和黛玉还没有住到大观园里之前,元春凭什么就认为“红香绿玉”就指的是宝玉和黛玉呢?宝玉戴的是绿玉,穿着红衣,怎么会认为绿玉是黛玉呢?因为潇湘馆的竹子是绿的,绿玉就是黛玉?又因为宝玉说了个故事,里面的小耗子精提到了“香芋”是黛玉,就说“红香绿玉”是黛玉?怡红院后来住进去的是宝玉和一群女孩子,所以“红香绿玉”怎么说也没有和黛玉有关的意思,黛玉的名字里有玉,可“黛玉”的黛却不是绿色的意思,而是黛色,远山如黛,黛是青色与灰色的,忧郁的颜色,眉黛的颜色。何况,元春看到宝玉题名“红香绿玉”的时候,宝黛还没有住进大观园去,凭什么就认为,元春改题名就是不喜欢黛玉呢?牵强附会太厉害了。怡红院里的粉红色的海棠与绿色的芭蕉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元春看到很喜欢,将此处改名,希望住在这里的弟弟妹妹们心情怡悦,难道不是为这个原因改的名字吗。


书中写道:

说着,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俱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哪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众人笑道:“然虽不经,如何此名传久了?”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众人都摇身赞妙。


宝玉和父亲贾政第一次参观刚刚建好的大观园,见到了园中的海棠,提到因为海棠花的颜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大约可以知道,海棠是书中女孩子们的化身,娇美柔弱。


贾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女性之友也,花,就是女儿的化身,怡红院里的海棠花象征着青春年少与女孩子们一段生活。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探春发起海棠诗社,引来宝玉的热烈响应,大家以白海棠为主题一起咏诗。


为什么不以粉红海棠为题,而是以白海棠为主题呢?在海棠诗社成立前,发生了清虚观的张道士为宝玉提亲的事,宝玉向黛玉表白心意,又发生了金钏投井,宝玉被父亲贾政毒打一系列的事件,贾宝玉因此遭受到了不小的精神打击。


作为宝玉的妹妹,探春一向与宝玉友好,兄妹情深,在宝玉经过了毒打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探春给宝玉的安慰是邀请宝玉一起成立诗社作诗,以文会友,在吟诗作对中抒发情怀。


为什么不以粉红海棠为题而是以白海棠为主题呢?书中提到贾芸赠送了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夏天的时候发生了金钏跳井的悲剧事件,众人有一种悲伤的情绪需要抒发,虽然金钏的死有自己的错,可是,一个青春女孩就这样死了,还是会令众人感到惋惜和感叹,金钏姓白,又有作者为书中人物哀婉叹息的意思,由金钏的死感到一种对生命逝去的惋惜和悲叹。


借诗咏怀,一向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背景下,众人咏白海棠诗不仅有凭吊死去的金钏的意思,还有抒发各自对人生的看法的用意。


探春的《咏白海棠》诗写道:

  

斜阳寒草带重门,

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是作者借探春对玉代表的品格和精神的比喻,世人只看重玉的物质象征,书中却多次提到“精神”,“态度”,“灵魂”,“肌骨”,说明了作者认为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精神气节,要有品格和态度,要有风骨和灵魂。


作者在书中形容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世俗的人总是拿探春的庶出身份贬低她,可是,书中的探春却是一位有主见,有思想的女孩,“才自清明志自高”,一直竭力维持家庭团结,这是探春有责任感,有思想有主见的体现。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像白衣仙女那样升天飞去,何尝不是探春的一种理想呢?联想到探春后来远嫁,这首诗就成了探春借白海棠咏叹自己的情怀和人生的写照。

  

薛宝钗的《咏白海棠》诗,写道:

珍重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

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钗的这首诗被李纨评为海棠诗里的第一名,“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体现出宝钗矜持自重的淑女形象,胭脂的粉色柔情与冰雪的洁白清寒相对照,“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这与宝钗不施粉黛,淡雅的衣着和雪洞般的居所相对照,白色是一切色彩的衬托,洁白无色才能衬托出花的颜色更鲜艳,洁白的玉因为忧愁怎么能不留下泪痕,宝钗的命运与宝玉因金玉良缘而联系起来,而宝钗、宝玉和黛玉三人之间的纠葛,忧愁缠绕,给每个人的命运都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贾宝玉的《咏白海棠》诗:

  

秋容浅淡映重门,

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

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

宿雨还添沼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

清砧怨笛送黄昏。


经过了夏天里的种种,宝玉的亲事提到了议事日程,宝黛经过了反复的试探,猜疑和争吵,宝玉终于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在自己被父亲毒打后,看着眼睛哭成核桃一样肿的黛玉,心里很感动,宝玉派晴雯送去了自己的手帕,为黛玉送去了一份贴心的礼物,希望为她擦去脸上的泪水,两个少年私定终身,心心相印。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在宝玉的心里,将鲜艳明媚的宝钗比作杨玉环,宝钗似冰如雪,黛玉好比西子,有着玉一般晶莹剔透的灵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沼一痕“,白海棠花在晨风中摇曳,犹如含着散不去的千点忧愁;经夜雨浇灌更增添了一道泪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白海棠的姿态犹如美人独倚画栏,仿佛带着情意,听着捣衣声怨笛声送走黄昏,古诗中常借女子写相思之苦,宝玉也借诗写出了宝钗在宝玉出家后,孤独寂寞的身影,预示着宝黛钗的爱情悲剧。


黛玉的《咏白海棠 》诗被李纨评价为:“风流别致;若论含蓄浑厚,终让宝钗。风流别致,正是作者对于黛玉人品才华的评价。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体现了黛玉的任性和随性,与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克制隐忍不同,黛玉是真实率性的。

  

“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月中仙子在清冷的月亮中缝制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幽怨的女子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悲切,经历了父母早逝的黛玉对人生的感悟是悲观的,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对自己的爱情和未来充满了悲哀。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女孩子的心事是羞涩的,向谁诉说呢,在吹着西风的昏暗夜色里疲倦的倚靠着,默默无语。


湘云的性格,比端庄稳重的宝钗天真活泼,比忧郁的黛玉简单快乐,她的身世与黛玉相似,也是父母早逝,她的海棠诗里写出的不仅是自己,也写出了红楼女儿的整体命运。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

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

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

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

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价通萝薛门,

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

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

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

无奈虚廊夜色昏。


“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暗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宝钗;“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隐指在苦恋中魂牵梦萦、泪渍不干的林黛玉。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写出了爱情的纯洁和爱而不得的悲剧情结,为“悲秋”而“断魂”的是林黛玉。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被“晶帘”隔破的花影,与“水中月”、“镜中花”相类似,似乎是关于宝黛爱情悲剧的写照;相对的,“花难寻偶、玉烛滴泪”,“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又像是隐喻宝钗的未来,象嫦娥一样过着清冷孤寂的生活。


湘云的诗说了宝钗,又说了黛玉,也就等于说了她自己。“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判词已说明了她的结局同样是嫦娥那样的孤独,她将像黛玉那样为婚姻悲剧而哭泣,像宝钗那样过孤寂无着的生活。


作者借书中的人物咏诗,将宝、黛、钗、春和湘云的性格和命运,进行了描绘和预言。


白海棠的纯洁和清冽,正是书中几位女子的人品和性格的象征,而白色代表的悲剧情结,和后来落入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主题相一致,有种悲怆的情绪和氛围。


书中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到,贾宝玉生辰时大观园里诸位姐妹玩起了抽签的游戏,而史湘云抽到的花签正是海棠,花签上正反两面都题着字,一面是"香梦沉酣",另一面是"只恐夜深花睡去",与第六十二回中,湘云多吃了几杯酒,“醉眠芍药裀”的情景对应,可见,作者是将湘云比作春睡的海棠,娇艳动人,几次写湘云的可掬睡态,将活泼好动的湘云的静态美描画出来,由此可见,作者对于海棠和史湘云的偏爱之情。然而,无论是将湘云比作沉酣睡去的海棠,还是覆盖在湘云身上的芍药花瓣,都有花落凋零的时候,也预示着湘云的命途也恰如落花,总有“春尽红颜老”的那一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