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庵在黑窑厰,庵西偏為陶然亭。』
清 ●
【日下旧闻考】
京城之南有黑窑厂,人皆俗称窑台儿。今为陶然亭公园。
湖中有島,島上有古刹慈悲庵。
史载慈悲庵初名观音庵,創建於元。《日下旧闻考》载:『慈悲庵,康熙二年重修,侍读北平田种玉碑谓創於元,沿於明,则招提勝境由來旧矣。』,又载:『庵北院内有辽寿昌五年(1099年)慈智大徳师佛顶尊勝大悲陀罗尼幢并记,又庭前有金天会九年四月石幢,四面各镂佛像,其三隅刻咒文,皆用西域梵書而标以汉字……』。此碑记为清康熙二年(1663年)侍读田种玉所撰《重修黑窑厂观音庵碑记》。
据此可知康熙時慈悲庵院内有辽寿昌五年和金天会九年(1131年)石经幢,据此推想在元代之前的辽代和金代(相当於北宋和南宋時期)此处即应有寺院庵堂。今两座石幢仍存于慈悲庵中。其中金代石幢下部有『大清国康熙六年八月重修佛像』题记。
至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時任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的江藻监理黑窑厂厂务,『康熙乙亥岁,余以工部郎官监督厂事,公余清暇,登临览观,得至其地(慈悲庵)』,江藻描述慈悲庵之景色:『庵不数楹,中供大士像。面西有陂池(池塘),多水草,极望清幽,无一点尘埃气,恍置身於山谿沼沚间。坐而乐之,時時往游焉。』。
江藻钟情於慈悲庵处清幽之景,遂在慈悲庵『因构小轩於庵之西偏。偶忆白樂天(白居易)有一醉一陶然之句(白居易诗句:“更待菊黄佳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余虽不饮酒,然來此亦復有心醉者,遂额曰陶然。』。此即陶然亭建之始。
陶然亭兴於康乾之世,文人墨客常聚於此,留有諸多诗句。赴京赶考举子多暂住宣南各地会舘和客棧,亦常临慈悲庵拜祀文昌帝君和魁星阁,以佑高中。今文昌阁内存魁星石刻,魁星像由『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合而成。
清代及民国诸多名人如江藻、查慎行、翁同龢、张之洞、谭嗣同、毛泽东、李大钊、邓中夏、齐白石等都曾临於陶然亭。
今之陶然亭虽青山碧水,游艇蕩漾,景色宜人,然每日歌者揚喉,舞者翩翩,音响嘈杂,清幽尽失,令人心慌气躁,实大煞风景。古人所云:『春中柳烟蕩漾于女墙青影中,秋晚芦雪迷濛于欹婩斜阳外』之心境不复存矣。
诗之以记:
打鷹洼
2018年9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