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通寺在巡河厂北,崇基若一岡阜,累级而升』。
清 ● 【日下旧闻考】
广通寺遗址在今西直门外高梁桥西偏北。
明嘉靖三十九年重修广通寺碑载:『广通寺实法王寺之别院也,至元间(元代)圆明普教三藏法师默克沙实里沙節依於斯,为诵经之所,住持贵吉祥建石以记其事』,历二百於年至明嘉靖時寺已『渐就颓坏』,时有『太监黄锦重建之。经始於嘉靖己未八月,迄工於庚申三月,嘉靖三十九年立石』。
至清康熙四十二年冬,『延禧宮(未能查到哪位帝妃)隨(康熙帝)跸过此,悯其倾圮,遂传命禅师实资移锡寺中议兴复之举。』,实资禅师深得延禧宮(帝妃)敬礼备至,曾委实资禅师于万寿兴隆寺(在今北长街原为兵仗局佛堂)『为圣躬祈福地』並请康熙帝『御书万寿兴隆寺额以褒之』。实资禅师不负所讬『劝善鳩工,十历寒暑』于广通寺旧址重建广通寺。
康熙此次重建广通寺规模恢弘『前为天王殿,后为大雄宝殿,中塑三世尊,左右环以十八阿罗汉,再后为方丈。各二十七楹,为禅堂,为斋堂厨库……山门左偏,复建茶房五间,隆冬盛夏,设茶湯以给行者。』。
康熙於五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特赐『御书广通寺额』。
此碑立於康熙五十一年岁次壬辰秋七月中元日。
雍正即位后於雍正十一年八月重修广通寺並御制广通禅寺碑。
碑文载:『雍正十一年八月,特发帑金,重为修葺,越一月而竣事焉。寺邻禁城门,当辇道,往來者络绎其下,故宜宣讲教乘,开导愚蒙,使知生佛之不二,身心之本幻而悉入如如法门……』。
至乾隆七年,乾隆皇帝过广通寺留诗一首:
門隐松篁天雨华,
驱车偶过梵王家。
山僧想是蕭闲甚,
古鼎敲烟自煮茶。
闲抛貝叶觅云门,
试问迦文旨若存?
会得经禅都是幻,
风旙公案不须言。
今之广通寺建筑已蕩然无存,只余古碑两统、匾额一方、龟趺一座,柱础一个、古槐三株、古栢四株、寺墙一面而已。
诗之以记:
高梁河畔落日霞,
禅林湮渺掩平沙。
老僧烹茗延帝子,
过客参佛品香茶。
古槐巍巍寒鸦宿,
松柏夭夭雀鳥哗。
此情此景皆过往,
残碑老柯叹嗟呀。
康熙《敕建广通寺碑记》碑

碑首

康熙《敕建广通寺碑记》碑座
雍正《御制广通禅寺碑记》
雍正御制碑碑首

雍正御制碑座
山门匾额
广通寺山门匾额--《康熙御筆之宝》
康熙御筆之宝(源自网络)
打鹰洼
2018年9月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