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六和集團(二) 50開大步 家族分治五大洲

标签:
六和企业集团宗成立宗成本宗成志 |
分类: 汽車界 |
六和集团50岁 迎向新世代
昨周年庆 连战王志刚到场祝贺
http://s12/mw690/72c9b9adgd0bc725f40ab&69050開大步
【记者黄嘉裕/台北】
六和企业集团昨(29)日度过50周年庆,以「感恩50载,迎向新世代」的心情,感谢前人种树的辛劳。
副总统连战、经济部长王志刚及国外贵宾福特汽车公司副董事长W.Wayne Booker、日本丰田副会长田中幸夫等都到场祝贺,现场热闹、感人。
六和企业集团成立50年来,投资事业遍及食、衣、住、行、育等五大领域。虽然宗家第二代、第三代接手经营权,管理事业却交给专业经理人,开枝散叶,在国内家族企业中相当独特。
六和集团是由第一代的宗禄堂(老大)、宗圭璋(老三)和宗仁卿(老四),在民国36年将大陆上的机器运抵台湾,由针织内衣一步步扩及纺纱、织布、印染和成衣。六和集团在纺织业被归类于「山东帮」的成员之一。
现任六和企业集团董事长为孙照临,并不是宗家的人,是辅佐宗家第一代创业的功臣。宗家为感恩孙照临,董事长职位由他担任迄今。目前,宗家以第二代「成」字辈五昆仲及第三代「绪」字辈掌握集团的命脉。
孙照临在致词时说:「集团开办50年,回顾半世纪的发展,看见奋斗的成果,心中更是充满感恩情怀。」他感谢日本丰田、美国福特的技术合作,并在「贵人」总统府资政孙运璇(当时任经济部长)的介绍,成立福特六和汽车公司。目前,六和集团持有福特六和汽车股权约三成,福特六和现为国内第四大汽车厂。
六和集团在50个年头的经营并非一帆风顺,曾经在70年代中期,国内经济低迷、出口萎缩时,遭逢巨大难题,幸有中央投资公司和环球水泥董事长吴尊贤伸出援手,在精神和财务上给予莫大的支持,协助六和走出阴霾。
【1998-10-30/经济日报/03版/焦点新闻】
六和集团 以和为贵
家族分治不同事业 交由专业经理人管理
【记者黄嘉裕/台北】
六和企业集团宗氏家族一向秉持「诚诚恳恳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的理念,企业据点已由台湾扩及南非、巴西、澳洲、中国大陆等地。六和宗家长幼有序,第二代五昆仲大多担任集团企业的总经理,第三代则位居副总经理。
目前,宗家第二代宗成立、成志、成本、成道、成功五昆仲,其中三位常居海外,例如老大宗成立负责南非的纺织事业,老三宗成本掌管巴西的汽车和土地开发事业,老二宗成志在澳洲经营纺织,老四和老五以台湾汽车、机械、纺织为主。五兄弟可说是各掌一大洲事业。
宗家第三代「绪」字辈也开始浮上台面,崭露头角,例如宗绪南(排行第六)担任南非Dynasty纺织副总、宗绪基(行一)担任已西土地开发副总经理、宗绪光(行五)是三和实业执行副总、宗绪明(行八)则在青岛担任六和食品副总经理。宗家第三代正在青壮期,宗绪明将在31日订婚。
六和集团规模究竟多大,因六和宗家保守的性格,鲜少对外说明,再加上集团内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外界很难估算其集团规模的大小。不过,六和集团以「和」为贵,家族分治不同事业,并交由专业经理人管理,是国内家族企业中经营相当成功的典范。
以六和集团重心之一的福特六和为例,福特六和曾经是国内汽车业销售龙头,一年营业额达500亿元。福特六和最赚钱的时候,一年税前盈余可达50至60亿元。福特六和在福特与六和集团7比3的持股比例下,股票鲜少在外流通。几年前曾经有人因去世,拿福特六和的股票来缴遗产税,一股可拍卖到500元。
六和集团是以纺织在台发迹,继而设置机械、汽车厂,近年来这些厂房陆续外移,留下庞大的土地资产,估计达数千万坪。因此,六和集团规模不可小觑。
六和集团有一项特色,早期成立的关系企业,除以「和」来排列外,常用数字(如三、六、七与九都用过)来区别。
【1998-10-30/经济日报/03版/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