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泽慧的朴素与伟大——读薛之砚散文《风骨无需雕饰》

(2025-11-11 05:49:22)
标签:

读书

                                  何泽慧的朴素与伟大——读薛之砚散文《风骨无需雕饰》
                                                                                                               (何泽慧)


风骨无需雕饰 薛之砚

 

十年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单位食堂里买的两个馒头。

2006年,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年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年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年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从2005年到2010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年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1940年,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1948年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年努力,于1956年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

2011年初夏,97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是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1932年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仁慈明敏”,一块是2006年,何泽慧为百年母校的题词——“爱国奋进”。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何泽慧的朴素与伟大——读薛之砚散文《风骨无需雕饰》
                                                                                               (何泽慧、钱三强)



【读与评】

读薛之砚先生的散文《风骨无需雕饰》,我深深被何泽慧先生的朴素与伟大所打动。她的一生,既是一部科学家的奋斗史,也是一位爱国者的奉献史。她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伟大并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或刻意的修饰,而是源于内心的坚定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朴素的生活,伟大的心灵

先生开篇便描绘了何泽慧先生朴素的生活场景:八十多岁的她,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和解放胶鞋,甚至在下班时还会带上单位食堂买的两个馒头。这样的形象,很难让人联想到她是一位享誉国际的科学家,更难以想象她曾留学德国、法国,并在核物理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正是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彰显了她内心的纯粹与对物质生活的淡泊。

何泽慧先生的朴素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参加国际会议时,她依然穿着打了三层补丁的鞋,提着用绳子扣着的人造革书包。这种对物质生活的极度简朴,反映了她对科学事业的专注与执着。她不在乎外表的华丽,也不追求物质的享受,她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中。这种朴素的生活态度,正是她伟大心灵的体现。

科学与爱情的双重坚守

何泽慧先生与钱三强先生的爱情故事,同样令人动容。两人从清华同窗到共同留学欧洲,再到携手回国投身祖国的科学事业,他们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升华,更是对科学理想的共同追求。文中提到,何泽慧在战争期间给钱三强写了一封仅有25个单词的信,这封信不仅传递了她对钱三强的思念,也开启了两人的美好姻缘。

婚后,何泽慧与钱三强共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发现了核裂变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他们的生活与事业紧密相连,彼此扶持,共同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这种科学与爱情的双重坚守,不仅成就了他们的个人幸福,也为中国的核物理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

何泽慧先生的一生,始终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相连。她在德国留学期间,毅然选择了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这一选择不仅源于她对科学的兴趣,更源于她对祖国的热爱。她坚信,只有科学才能使祖国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1948年,她与钱三强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科学事业。

回国后,何泽慧先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领导研究小组成功研制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她还积极推动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研究,成为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她的科学成就不仅为中国的核物理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体现了她深厚的爱国情怀。

何泽慧先生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她的科学事业中,也体现在她对母校的深厚感情中。文章最后提到,她在苏州十中校园留下的两块篆刻——“仁慈明敏”与“爱国奋进”,正是她一生信仰的写照。从“仁慈明敏”到“爱国奋进”,她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与奉献。

风骨无需雕饰

何泽慧先生的一生,正如文章标题所言——“风骨无需雕饰”。她的伟大并不需要外界的赞美或修饰,而是源于她内心的坚定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她的朴素生活、她对科学与爱情的双重坚守、她的爱国情怀与科学精神,无不彰显出她高尚的人格与伟大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追求物质的享受与外在的华丽,而何泽慧先生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外在的修饰,而在于内心的坚定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她的风骨,无需雕饰,却足以让人倾慕与敬仰。

何泽慧先生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与爱国情怀。她的故事不仅是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激励,更是对后世的宝贵财富。她的风骨,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无数后来者继续前行。

永远记住她的名字:何泽慧——中国的“居里夫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