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造的人生:灵魂的追求与实现——读周国平散文《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2025-10-11 05:54:15)
标签:

读书

                                  创造的人生:灵魂的追求与实现——读周国平散文《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周国平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人类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合适的词便是这个词——创造。

所谓创造,未必是指发明某种新技术,也未必是指从事艺术的创作,这些仅是创造的若干具体形态罢了。创造的含义要深刻得多,范围也要广泛得多。人之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有一个灵魂,灵魂使人不能满足于动物式的生存,而要追求高出于生存的价值,由此展开了人的精神生活。大自然所赋予人的只是生存,因而,人所从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动都是给大自然的安排增添了一点新东西,无不具有创造的性质。这样的活动当然不是肉体(它只要求生存),而是灵魂发动的。正是在创造中,人用行动实现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把自己内心所珍爱的价值变成可以看见和感觉的对象。

由此可见,决定一种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有无灵魂的真正参与。一个画匠画了一幅毫无灵感的画,一个学究写了一本人云亦云的书,他们都不是在创造。相反,如果你真正陶醉于一片风景、一首诗、一段乐曲的美,如果你对某个问题形成了你的独特的见解,那么你就是在创造。

许多哲学家都曾强调劳作与创造的区别,前者是非精神性的,后者是精神性的。在这方面,马克思的看法也许仍是最有启发意义的。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更喜欢从事自由的创造活动的,因为人在这种活动中能够充分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然而,为了生存,人又必须从事生产活动。因此,我们把我们的时间划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把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以便为每个人从事创造活动腾出充足的自由时间。这个道理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一个人只是为谋生或赚钱而从事的活动都属于劳作,而他出于自己的真兴趣和真性情从事的活动则属于创造。劳作仅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唯创造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但外在的利益是一种很实在的诱惑,往往会诱使人们无休止地劳作,竟至于一辈子体会不到创造的乐趣。在我看来,创造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乃是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

真正的创造是不计较结果的,它是一个人的内在力量自然而然的实现,本身即是享受。有一位夫人曾督促罗曼·罗兰抓紧写作,快出成果,罗曼·罗兰回答说:“一棵树不会太关心它结的果实,它只是在它生命汁液的欢乐流溢中自然生长,而只要它的种子是好的,它的根扎在沃土,它必将结好的果实。”我非常欣赏这个回答。只要你的心灵是活泼的、敏锐的,只要你听从这心灵的吩咐,去做能真正使它快乐的事,那么,不论你终于做成了什么事,也不论社会对你的成绩怎样评价,你都是度了一个有意义的创造的人生。 


                                  创造的人生:灵魂的追求与实现——读周国平散文《度一个创造的人生》



【读与评】

周国平先生的《度一个创造的人生》一文,深刻探讨了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特征——创造。文章不仅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创造的本质,还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见解,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创造的价值。读之,我深受启发,对“创造”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如何过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创造的本质:灵魂的参与——先生在文中指出,创造不仅仅是发明新技术或从事艺术创作,它的含义远比这些具体形态深刻得多。创造是人类灵魂的体现,是人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动物仅仅满足于生存,而人则不同,人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驱使人去追求高于生存的价值。正是这种追求,使得人类的精神生活得以展开。

这一观点表明,创造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更是内在灵魂的参与。无论是欣赏一片风景、阅读一首诗,还是对某个问题形成独特的见解,只要我们的灵魂真正参与其中,我们就是在创造。这种创造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改变,更是对内在世界的丰富和提升。

劳作与创造的区别:精神性的追求——文中,先生引用了马克思的观点,强调了劳作与创造的区别。劳作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的生产活动,而创造则是出于真兴趣和真性情的自由活动。劳作带来的是外在的利益,而创造则带来心灵的快乐。一个理想的社会应当尽量减少必要劳动时间,为每个人腾出更多的自由时间,以便他们能够从事创造活动。

这一观点引导我们反思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许多人为了谋生或赚钱,终日忙碌于劳作之中,却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外在的利益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追求这些利益,而忽视了心灵的快乐,那么生活将变得空洞而无意义。真正的创造是不计较结果的,它是一种内在力量的实现,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创造的人生:心灵的快乐与满足——先生在文中引用了罗曼·罗兰的回答:“一棵树不会太关心它结的果实,它只是在它生命汁液的欢乐流溢中自然生长,而只要它的种子是好的,它的根扎在沃土,它必将结好的果实。”这句话让我深受感动。真正的创造不是为了追求外在的成果,而是为了内心的快乐和满足。只要我们听从心灵的吩咐,去做真正使它快乐的事,那么不论最终做成了什么,我们都是在度一个有意义的创造的人生。

我觉得,这一观点确实能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过去,许多人常常为了追求外在的成功和认可而努力,却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现如今,是有不少人意识到,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他们努力着,奋斗着。可是,现实很残酷,在许多能眼见的事实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够自觉、自由地保持心灵的活泼和敏锐,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做真正使自己快乐的事呢?

创造与生活质量:衡量标准——先生指出,创造在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这一观点让我深思。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却忽视了精神上的满足。然而,真正的高质量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丰富和满足。创造,正是实现这种高质量生活的关键。

是的,通过创造,我们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还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种享受,是外在利益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应该在生活中更多地关注创造,减少不必要的劳作,为创造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过上一种有意义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