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盐与雪·北方生活的诗意与坚韧——读迟子建散文《北方的盐》

(2025-09-29 05:23:22)
标签:

读书

                                   盐与雪·北方生活的诗意与坚韧——读迟子建散文《北方的盐》


北方的盐 迟子建


盐那雪白的颜色常使我联想到雪。在北方,盐与雪正如雷与电,它们的美是裹挟在一起呈现的。

  盐与雪来历不同。雪从天上来,而盐来自地下。雪的成因与低沉的云气有关,而盐的提取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多年矿物质的沉积,其二是海水的凝结。不论它们来自天上还是人间,其形成都有一个浪漫的过程。云与海水作为雪与盐的载体,其氤氲与浩淼的气质总令人浮想联翩,谁能想到缥缈的云会化出那么轻盈、美丽、灿烂的雪花?谁能想到奔涌的海水会萃取出结晶、闪着宝石一样光泽的盐粒?

  是北方的寒冷引得雪花翩跹起舞,还是姿态婀娜的雪的降临赋予了北方以寒冷?反正在北方,寒冷与雪花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总是结伴而来,形影不离。尤其在北方之北方,也就是我的故乡北极村一一那个夏至时能看到白夜的地方,每年的九月底就进入冬季了,雪花会与还没有享受够暖阳的我们不期而遇。初始的雪似乎还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它们的落脚之地,所以雪下得斯文,有点小心翼翼的味道。一旦它们发现这片寒冷的土地使它们毫发无损,又能保持其明艳的肤色时,它们就一改矜持的姿态,沸沸扬扬的腾空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洁白、一片苍茫。

  雪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这时的北方大地寸草不生,看不到一抹绿色,所有的植物都成了寒冬的战利品,被彻底俘虏了,无声无息。我童年记忆中的北方人的餐桌上,是看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的。不似现在,运输的畅通和市场的发达,数九寒冬也能吃到来处南国的蔬菜。

  盐在漫漫寒冬中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了。它其实在秋天就亮着她的白牙向北方女人微笑了。秋季是北方人腌菜的时节。家庭主妇们把还新鲜的豆角、辣椒、芹菜、黄瓜、萝卜、芥菜等等塞进形形色色的缸里,撒上一层又一层的盐,做成咸菜,以备冬季食用。北方人爱吃的、一直以来被大张旗鼓腌制的酸菜,更是缺少不了盐。盐被白花花的地撒向缸里的时候,会发出簌簌的声响,好像盐在唱歌。在秋天,山间的蘑菇也露出毛茸茸的头了,蘑菇除了晒干外,还可以用盐腌渍在坛子里存储起来,冬天时用清水漂出它的盐放在菜蔬最后的清香中。如果你问一个北方人,你们的灶房里什么物件最多?我猜十有八九的人都会冲口而出:咸菜缸!的确,腌酸菜的大缸,腌萝卜和芥菜的中等型号的缸,以及腌糖蒜和韭菜花的坛子等等,就像乐池上摆放着的形形色色的乐器一样,一进灶房,它们直扑你的视野,并且在你不小心碰撞了它们的时候,为你奏出或沉郁或清脆的乐声。

  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正宫娘娘”,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占据着统治地位,因而北方人较其它地区的人摄盐量大,形成了口重的习惯,似乎不多加盐的食物都是寡淡无味的。北方人对盐有种近乎崇拜的心理,靠力气生活的伐木工及家庭主妇,对盐的青睐可想而知。记得童年时看电影《白毛女》,看到白毛女在山洞里因为多年吃不到盐,而过早地白了少年头的时候,盐在我心目中还具有乌发作用,这印象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现代膳食讲究低盐少糖,这与北方人对的巨大热情是背道而驰的。北方人心脑血管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江南,其气候的寒冷与摄盐过量无疑是两大元凶。尽管如此,北方人对盐仍然像对老朋友一样紧紧相拥,人们并未将它当敌人一样警惕着,虽然冬季可以从副食品商场购得新鲜蔬菜,紫白红黄地点缀着餐桌,但在餐桌的上角,总会有几碟颜色黯淡的酱菜与之唱和着,有如一部歌剧在结尾时撕下的袅袅余音,它们呈现着旧时阳光的那种温暖与美好,令人回味。

  在过去的岁月中,当我们吃着腌制的酱菜望着窗外的雪花、听着时光流逝的声音时,浓云会在深冬的空中翻卷,海水会在遥远的天际涌流。‘而当我们为着北方的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无限感怀时,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咸的?

        因为有了寒冷,有了对寒冷尽头的温暖的永恒的渴望,有了对盐那如同情人般的缠绵和依恋, 我想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

 


                                   盐与雪·北方生活的诗意与坚韧——读迟子建散文《北方的盐》



【读与评】

读完迟子建女士的散文《北方的盐》,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黑白分明的北方图景:皑皑白雪覆盖着广袤大地,晶莹盐粒闪烁着微光,两种白色物质交织出北方特有的生活美学与生存哲学。盐与雪,这两种看似平常的物质,在迟女士的笔下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命隐喻,成为解读北方人精神世界的密码。

文章开篇便将盐与雪并置,揭示出北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关系。雪是天空的馈赠,盐是大地的结晶;雪带来视觉的纯净,盐赋予味觉的深刻。迟女士以诗意的笔触描绘了“云与海水作为雪与盐的载体”的浪漫过程,这种将自然现象人格化的写法,使得北方严酷环境下的生活显出一种近乎神圣的仪式感。在北极村的冬天,雪“沸沸扬扬的腾空而下,把大地染得一片洁白、一片苍茫”,而盐则“披着它银色的铠甲在北方闪亮登场”,两种白色物质共同构筑了北方冬季的视觉与味觉景观。

盐在北方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调味品,更是生存智慧的结晶。迟女士细致描绘了北方人秋季腌菜的景象:“家庭主妇们把还新鲜的豆角、辣椒、芹菜、黄瓜、萝卜、芥菜等等塞进形形色色的缸里,撒上一层又一层的盐”,这种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世代相传的智慧。咸菜缸如同“乐池上摆放着的形形色色的乐器”,碰撞时能奏出“或沉郁或清脆的乐声”,这样的比喻将平凡的厨房劳作升华为一种生活艺术。盐在这里不仅是食物保存的手段,更成为连接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文章深刻揭示了北方人与盐之间复杂的情感联系。北方人对盐有着“近乎崇拜的心理”,这种情感源于生存的需要与文化的积淀。迟子建提到童年时观看《白毛女》的记忆,将盐与生命活力甚至乌发作用联系起来,这种看似朴素的认知背后,是对盐在生存中核心地位的直观感受。尽管现代营养学倡导低盐饮食,北方人仍“对盐仍然像对老朋友一样紧紧相拥”,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文化习惯与健康理念之间的张力。盐已不仅是物质存在,更成为北方人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是抵御严寒的精神象征。

最令人动容的是迟女士将泪水与海水、盐联系起来的哲思:“当我们为着北方的冻土上所发生的那些故事无限感怀时,泪水一定来自大海,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咸的?”这一联想超越了物质层面,触及了情感与记忆的深度。北方人的泪水“会比南方人的泪水更咸”的论断,既是对生活艰辛的诗意表达,也是对北方人坚韧性格的礼赞。盐的咸味与泪水的咸味在此交汇,成为北方人情感浓度的度量。

《北方的盐》通过盐与雪这两种物质,展现了北方人在严酷自然环境下的生存智慧与生活艺术。迟女士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观察和诗性表达,将日常生活中的盐提升到了文化象征的高度。在全球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这种对地方性生活经验的书写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关注那些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与之相关的情感结构。盐缸里腌制的不仅是蔬菜,更是一个民族对抗自然的记忆;雪花覆盖的不仅是大地,更是一方人民精神的底色。

这篇文章让我意识到,最深刻的文化往往蕴藏在最平常的物质生活中。盐与雪,这两种白色的结晶,共同书写了北方大地上关于生存、记忆与情感的壮丽诗篇。在速食文化盛行的当下,我们或许更需要这种对生活本真的凝视与思考,让心灵回归到那些简单而深刻的物质与情感联系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