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执念与放下:人类文明的困境与救赎——读华韵散文《大自然从不执着》

(2025-08-24 05:04:14)
标签:

读书

                                  执念与放下:人类文明的困境与救赎——读华韵散文《大自然从不执着》


大自然从不执着 华韵

 

  天空里的水汽积聚够了,云便形成了;风吹过来了,云便飘运;变化各种不同的样子;风大了,云便消散失踪。一切的变化都顺应自然,毫不坚持某一种状态,大自然如此的丰富多彩与生生不绝,是因为它从不执着。

然而人的执着却是不变的,却是刚强的,如果说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来自它的变化与柔软。那么人的执着反而战胜了大自然。可见人的聪明才智胜过一切。

  因为人不变的执着,才有了愚公移山的千古佳话,王屋与太行固然是大自然的支柱,但人的恒心改变了它,让我们有了两座如此巍峨之名山。

  因为人刚强的执着,才有了我们超速的发展。由猿经几百万年到人,再有现在几十年就有的一次科技的飞跃。同时这种执着也让我们生活所不能缺的水变成了紧缺商品;使我们身边的绿树变成了木桩;把我们脚下的土地化为了楼房。

  因为人永恒的执着,使人类与其他200多万种生物共同生活的地球更加美好。可是人的进取心总是很强,从来不会安于现状,于是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工业”、“发展”好多新名词。渐渐的才发现这些新东西破坏了我们的生活环境,然而人几百万年来形成的性格——执着已不容易再改变了,工业、科技依旧发展着,地球我们唯一的家园却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是大自然终究是人类的长者,正如俗话说的“他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还多呢!”如果说“秉性难移”的话,那它的这种不执着的性格更难改变。也正是因为他有较强的忍耐性才是人类为所欲为,同时也不要忘了凡事都有度,也许会有一天,人类就想叶子到了冬天该凋零了一样大自然会没有丝毫不舍得把我们落下。

即便如此,我觉得大自然的生命韵律,呈现在云是变化的;呈现在水是柔软的;呈现在人却是仁慈的。请不要让这位慈爱的母亲发怒吧。 


                                       执念与放下:人类文明的困境与救赎——读华韵散文《大自然从不执着》



【读与评】

在《大自然从不执着》一文中,华韵先生以云卷云舒的自然景象开篇,道出了大自然随遇而安、不执一物的智慧。这种智慧与人类永不停歇的执着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思考: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人类是否已经迷失了方向?

人类文明的进程,本质上是一部执着的历史。从愚公移山的传说到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执着推动着人类不断突破自然的限制。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用短短两百年时间创造了超越过去数千年的物质财富。但这种执着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森林消失、物种灭绝、气候变暖。数据显示,过去50年间,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了68%,每年有10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正是人类过度执着的代价。

大自然的智慧在于懂得放下。云聚云散、花开花落,自然界的一切都遵循着循环往复的规律。这种不执着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对规律的尊重。就像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自然以其包容的姿态,默默承受着人类的索取,但它的忍耐并非无限。近年来频发的极端天气、生态危机,正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度开发的警示。

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寻找平衡,需要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执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诗意地栖居”的理念,强调人类应该以守护者的姿态与自然相处。北欧国家的绿色发展模式证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不悖。瑞典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99%的垃圾回收利用率,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这些实践告诉我们,改变是可能的,关键在于放下对物质增长的单一执着。

人类正站在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继续执着于无节制的开发,还是学会放下,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抉择。放下不是放弃发展,而是追求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正如文章所说,大自然像一位慈爱的母亲,但请不要让她发怒。唯有放下执念,学会与自然对话,人类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救赎,更是对人类自身的救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