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华
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3,747
  • 关注人气: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之所向,家园所成——读王剑冰散文《宝安的气质》

(2025-06-01 05:07:15)
标签:

读书

                                  心之所向,家园所成——读王剑冰散文《宝安的气质》


宝安的气质 王剑冰

 

  知道宝安的名字,是因为深圳宝安机场。后来才知道,这地名已穿越千年时光。

  不说前推多少年,只明朝以降,宝安就是沿海较为富庶的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重镇。

  我的目光抚摸着采集于小铲岛的石斧,它通体磨光,暗物质般的斧身,似有一圈金色的包浆。另一个石斧来自信宜遗址,它刃口扁平,磨制精细,在先人的手中有着极高的利用率。那是宝安这块丰饶土地上的第一批原住民。而林山遗址、径贝老村遗址的彩色陶片,则出于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说,中原战乱频仍之时,这里的人们正描绘着自己美好的生活。

  时光匆匆而过。我来到九围村碉楼、沙湾村碉楼前,几乎每个村子都有这种高矗于天的建筑。转回头再看旷古流芳的云野书塾、绮云书室,看气宇轩昂的江氏大宗祠、曾氏大宗祠,都闪烁着不同时代的祥和与荣昌。

  去清平古墟,先看到建于明代的永兴桥,桥的前面是一片水,连接着通海的茅洲河。宝安人海上归来,在偌大的一片水域上泊船,走过永兴桥,就进入了古墟。直到今天,一个个斑驳的铺面,一座座深幽的仓室,还在述说着曾经的繁华。其中一座广安当铺,碉楼加厅堂,赫然为地标。古墟的对面,两座敖包似的粮仓,与之形成对应。

  我知道,再往宝安的深处去,我还会被那些老井、古寺、高塔扰乱思绪——流连于这些地方久了,或会忘记自己现实的所在。很难想象,在深圳这座极富现代化的都市,仅宝安一地,就有不可移动文物290处,这个数字让宝安二字又一次闪亮。

 

  是的,我依稀在这里看到了两种脚印,一种是久远的以前,从老桥上岸后没入喧闹古街的脚印,一种是后来开放大潮中,从这里进入繁华都市的脚印——那带有磐石之声的步履十分相像。

  可以说,这里的门都通着一片海,晨曦中次第的开启声,让每个早晨鲜活烂漫。一代代人的生命史和奋斗史就此写满45公里长的海岸线,而虚拟的海岸线更长。

  沙井早就是声名远播的蚝乡,这里每天都熙熙攘攘,蚝的养殖、加工、交易……蚝肉蚝油改写了内陆的饮食文化。多少年里,宝安那涛涌般的商业气象,正是从这一条条窄巷里氤氲升腾的。

  这是一个异质多元的区域,因而富有活力。从街巷出来,很容易就进入了宽阔的大道,两旁是密集的工业区,众多知名企业都在这片区域内,优质项目也纷至沓来。近4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宝安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高地和高端制造高地,这个高地在大湾区经济战略布局中极其重要。

  我的眼前出现了奔涌的珠江。常听到“大潮起珠江”,现在这条具有象征意义的河流,要让宝安与大海对接。离入海口不远,伴着浑博的大江,是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与空中铁路,从上边看,像是激涌澎湃的三江并流,再加上分分钟起降的机场跑道,真就构成了多维的效果图:融汇与畅达。这是深圳海陆空铁交通最发达的区域,海洋经济与空港经济优势并举。

  现在,深圳机场的新候机楼正在亮翅,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又悄然跃起。我乘观景电梯上到一个制高点,无比宏大的主体建筑及配套设施正在完善中。时代的画匠,正在续写着深圳气魄和深圳速度。有了会展中心连带的片区发展,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区第八、工业居百强区第六、创新居百强区第二的宝安,怎能不以领跑的姿态,开始一次新的飞跃?

 

  宝安有心,留下了一座劳务工博物馆,这是宝安的另一种文化景观。走进去你会感到一种力量的源泉和潮水的喧响。其中贮存着一些慌乱的眼神,一些诚挚的渴望,一些草创的艰难,一些本真的信念,更贮存着一座城市的成长与成熟。

  原来只有两万人的沙井,已有了七八十万的外来人。他们是繁花的叶片,是森林最初的草木。听到一件事,小两口带着孩子来投奔亲戚,绕了半天也没有找到,眼看天色已晚,恰巧遇到一位上香的老人,将他们安顿在家中的一间余房里。后来男的成了专收金属废品的老板,女的建起了一个幼儿园。如果不是宝安人的友善,他们或许没有勇气留下。

  人心即是家园,有爱,宝安自然会成为一个大家园。那些入驻宝安的知名企业的领头人,哪个不是由外地融入宝安的呢?再说说我遇见的几位:程建是由江苏来沙井街道的,现在成了宝安的文化学者;四川女孩小李,父母很早就来了,她在此上学,现在成了宝安的第二代打工者;湖南的老高已经在宝安待了20年,现在是一家公司的副总,他带领的一帮人,大都来自内陆;陪我参观的晓玲是武大毕业,早凭借自身能力与一腔热情进入了单位中层。晓玲说她喜欢夜晚沿着通海的西乡河走,经常走出莫名的激动。她轻轻哼起一首名为《宝安有你》的新歌:“宝安有你,所有的经过都因有你,宝安有你,所有的美好都属于你……”

  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外来人,迎着飒飒海风,在这里会聚成了活力四射的宝安人格。

 

  晚上,走过建筑新颖的宝安图书馆,温馨的灯光像点点繁星,能想到繁星下的眸子在怎样地流转。这座全国区一级最大的图书馆,一年接待读者300多万。每天开馆前都会排起长队。这天,几个音乐人在门口演奏起了吉他,过几天,又会响起悠扬的小提琴曲。这在宝安不奇怪,这个广场有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那个广场有客家山歌和戏曲比赛。各种文化活动,在上百个文化活动点燃起参与者的热情。在这里,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基围文化始终没有失去生命力。

  几天来,我总是让肺叶深度扩张。在这个寸土寸金之地,总有一块绿地、一个公园或一汪湖水在路边等你。不需要远行,就有草甸、芦苇荡和鸟鸣引发你的乡情乡思。周边还有屏风似的凤凰山和羊台山。这是宝安柔软而温暖的一面,它有意释放一个现代城市的紧张与烦嚣。

  有人曾认为深圳只有经济,没有文化,哪里会想到,仅宝安一地,就有公共图书馆近百个,文化活动场所800余处,公园178个。

  黄昏,来到西湾。红树林上空,浓厚的云层如水墨调和,云下海潮翻涌。海天之间,游艇会的帆船在竞逐,宝安机场的飞机像从浪中腾起。此时,云层突然裂开,一道夕光如雨倾泻,一片欢声响起。晓玲说,这里每天都会聚集不少人。看着他们,能感觉出宝安人的欣然与自足。

  夕阳西下,一轮金黄的月在海面上升起,映照出一派古老与繁盛。被夜浇灌的海温柔地涌动着,似乎在孕育着什么。

宝安,即将迎来又一个绚烂的日出。

(本文原载《光明日报》2019126日)

 


                                  心之所向,家园所成——读王剑冰散文《宝安的气质》



【读与评】

王剑冰先生的散文《宝安的气质》似一幅流光溢彩的长卷,在深圳宝安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当我的目光抚过小铲岛石斧上先民的手泽,登临永兴桥遥望通海的茅洲河,直至凝望西湾海天间升起的金黄圆月——终于明白,宝安的气质并非凝固于历史或地理的标签,而是深植于人心深处、在开放包容中不断生长的人间家园。

宝安大地上,两种脚印深深镌刻着时间:从古桥踏向喧闹街市的先民足迹,与开放浪潮中涌入的奋斗者步伐。它们看似相隔千年,却如磐石相撞般发出同一种回响——是开拓者血脉里跃动不息的生命力。沙井蚝乡的窄巷中氤氲升腾的“涛涌般的商业气象”,正是这生命力的历史序曲;而如今近4000家高新技术产业构成的创业高地,则是这序曲在新时代的雄浑续章。从古墟斑驳铺面到现代会展中心亮翅,宝安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将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熔铸一炉,在时光的熔炉里锻造出自身不可替代的韧性。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片土地对“异乡人”如大海般深沉的拥抱。宝安有心,以一座劳务工博物馆珍藏了“慌乱的眼神”、“诚挚的渴望”和“草真的信念”,为奋斗的艰辛与城市的成长留下最温情的注脚。文中那对带着孩子茫然寻亲的夫妻,若非偶遇老人雪中送炭的余房与善意,或许便与宝安擦肩而过。正是这无数陌生人伸出的援手,让宝安成为真正的心灵家园。当晓玲沿着西乡河轻哼“宝安有你”,歌声里正是无数“程建”、“小李”、“老高”们共同的心声。他们如繁花之叶,似森林之草,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斯,迎着飒飒海风,将各自的生命根系深植于这片沃土。人心所向之处,才是家园真正的基石。

在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之外,宝安以惊人的文化自觉展现着自身的精神高度。当宝安图书馆温馨灯光如繁星点亮求知者的双眸,当客家山歌与交响乐在不同广场此起彼伏——178座公园绿地与800余处文化活动场所,正是宝安对人心诗意栖居的无声承诺。在寸土寸金的现代丛林里,这些空间如同珍贵的绿肺,释放着城市的紧张与烦嚣。黄昏西湾红树林上空的夕光如雨,人们面对古老与繁盛交汇时的欢声笑语,无不彰显宝安人源自内心的欣然与自足。文化非空中楼阁,它就在图书馆的星光、西湾的暮色与陌生人的善意里——在每一个被尊重、被温暖、被照亮的平凡日子中。

宝安的月光下,海浪温柔涌动,似在无声孕育着又一次绚烂日出。永兴桥的石板从明代一直延伸到我们脚下,它承载的不仅是走向古墟的商人,还有今天下班后哼着歌的晓玲们。当月光洒在西湾红树林上,它既照亮了千年海丝之路的古老,也映照着新移民手机地图上回家的导航光点。

真正的家园,从不在高耸的楼宇与冰冷的数字中;它生于人心相系的暖意,在每一个异乡人唱响“宝安有你”的时刻获得不朽的生命力。宝安以自身证明:唯有以开放之怀拥抱每一个漂泊的灵魂,让所有“经过”都化为“归属”,城市才能成为一片真正令人心安的沃土。


                                  心之所向,家园所成——读王剑冰散文《宝安的气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