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盎然、意味隽永——读林清玄散文《冷月钟笛》1

(2025-02-12 04:40:25)
标签:

读书

                                  诗意盎然、意味隽永——读林清玄散文《冷月钟笛》1


冷月钟笛 林清玄 

 

月色是一把寒刀,森森闪着冷芒。

  有时候,月色的善良温和像一个婉致的少女,而如今,我坐在荒凉而空茫的城垛上,独零零地坐着,月色便仿佛一个老年的海盗。虽退守到砖墙的角落,他的眼睛犹青青地闪着光,手里还握着年轻时砍钝了的水手刀。

  那把水手刀,长久以来。在草地上四处游动,把我的胸腹剖开,冷漠的月色夹着古旧的城池猛然涌进我的胸臆,这时即使我静坐着,也不如月亮刚升起时那么安稳了。

  已经很夜很夜了,晚雾从地底慢慢地蒸腾上来。渐渐把树、砖墙、古炮。最后把坐在城上最高处的我也吞没了。

  来这个城要经过一个渡津,因为它被三面的海温柔地拥抱着。展延到远方的柏油公路在渡津口戛然而止。

我到时天空已晚。一位戴斗笠、穿汗衫、瘦削的老人用条小小的竹筏将我渡过海去。

  远远地看见城墙了。夕阳正好垂挂在护城树的树头上,夕阳的橘,晚天的红,树的郁绿,交杂着城墙黯淡的砖色,成为一幅很有中国风情的剪纸画。

迎头,是沈葆桢的半身铜像,刻写着他在台湾海防史上的不朽证言。在日本侵略台湾的紧急中,他以一年十一个月的短时间,建造了这个使海口不得停泊兵船、而郡城可守的城池,这个城与炮台便成为今天台湾仅存的历史炮台了。

  在月色下看洗葆桢铜像,明暗曲折,竟可以从线条中体会出他的识见与彀力,那是无可取代的威状与魄大了。我想到,我们永远无法仰见这些壮士的面容。但是我们随时可以见到他们的重现。我们走入民间,到处都有关云长的画像,浓正的长眉,丹凤的亮眼,紫红色的面孔,写在脸上不可侵犯的正气,如果我们把关公的五绺长髯去掉,相信就是壮士们的写生了。他们用生命的狂歌。为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写下忠义两字。

  月刀下的沈葆桢也有一股关云长的神气浮凸出来。事实上。他们的形体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不为他塑像。后人如我,也能体会到他们与强权抗拒时的虎目含威。

  在壮魄而虎吼有声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所有的英豪杰士都把自我的形体投入这条河里,即令碎成肉泥,也没有一声悲叹。他们的骨灰即使在胡雨夷风中也会散放着不朽的芳香。

  因此,沈葆桢死了,他的城池留下来了,但是这座坚甲厚壁的城池纵大纵深,也比不过他生命中无可更变的城池。

  我一个人独坐在城垛上,眼见星辉掩映下的城池、古炮。以及闪着夏虫与波光的护城河,竟久久不忍离去。我感觉,我是愈入夜愈坐到沈葆桢波沸万顷的胸腹之中了,在宁静的长夜,我们或者最能窥见前人的胸怀吧!

  月色你看久了,它洒在轻轻浅浅高高低低的景物上,仿佛响亮着断断续续的钟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口钟。

  月的微光你看久了,它在空中长长短短的散步,好像丝丝长鸣的笛声,那不是月了,那是一管笛。

  月亮的钟笛,千百年来就这样敲撞吹奏,让那些有威猛气概的豪雄壮士,可以和声地在历史上唱歌。这些歌,词句已经退淡了,曲谱仍在。在另一个冷月如刀的夜晚,还要被以后的人喝起来。

  浮天沧海远,万里眼申明,历史的歌声和月亮的钟笛慢慢的沉落。我坐在城垛下方写着亿载金城四字,却在清晨第一道哦光中渐渐鲜明。

 


                                  诗意盎然、意味隽永——读林清玄散文《冷月钟笛》1



【读与评】

《冷月钟笛》是林清玄先生散文创作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是一篇诗意盎然、意味隽永的抒情散文。

《冷月钟笛》主旨是:历史的风云已经过去,但千百年来抗拒强敌、保卫国土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会带来永远的光明和希望。

《冷月钟笛》的立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感悟沈葆桢及壮士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天地英雄气、虎目拒强敌的凛然雄威。正如他曾说过文章要“向内探索,向外追寻”。他的散文创作通常起源于平常之物,在优化文字语言的同时,意蕴也会得到系统性展现,透露出生命的玄机,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怦然心动的感受。

《冷月钟笛》在写法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先生善于营造气氛。文章开篇以“寒刀”喻月色,通过对比,用动感的语言对月色这把“年轻时砍钝了的水手刀”进行描摹,将全文笼罩在一种清冷的意境中;接下来写先生幸遇撑渡船的“戴斗笠、穿汗衫、瘦削的一位老人“,为下文发思古之幽情营造气氛;文章最后又以对月光的感悟作结,升华了情思。文章结束了,但读者却沉浸其中,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其次是想象丰富,情景交融。先生将月色想象为一把寒刀“,一个眼睛闪着青光,手里握着水手刀的”年轻的海盗“,非常新奇,是先生身处特定时空,以独特视角观察景物所得到的感受。由于先生长久地在月光下坐着,用心观察景物,又有了月如钟笛的发现。这时,读者都可以发现,先生已完全融入于月色中,“坐到沈葆桢波沸万顷的胸腹之中了”,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再次是文笔含蓄深沉。文中抒写了先生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思,道出了对民族英雄沈葆桢的仰慕和敬佩之情。但先生既没有直接写金戈铁马中沈葆桢及壮士们的奋战,也没有赤裸裸地直接抒情,更没有任感情无限制地宣泄,而是止所于当止,以凝炼的语言点化出沈葆桢的凛凛正气,并将其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去感悟和重视,用笔含蓄,情感深沉。

先生善于把握自己的激情,他有一套将激情纯化和晶体化的本领。在《冷月钟笛》文中,先生把对英雄主义的抒写尽力溶化到像月光那样清拔冷峻的情绪里,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对历史的感悟和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