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和镜头见证大自然的诗意与尊贵——读李元胜《昆虫之美》

标签:
读书 |

露珠里的世界(节选)——昆虫之美/李元胜
雨季。整个西双版纳的上空,就像一盘变化不定的棋局。云团时而沸腾着聚集,密密的雨脚笼罩着下面的雨林和原野;时而散开,下面顿时晴空万里。有时,晴空中会多几朵点缀似的云。说点缀,是它们真的太小了。它们独自带来的雨点,甚至打不湿一个森林公园,你可以在亭子里,看左边的雨,看右边的烈日,如同看一本魔法书。
这样的季节,从万米高空看下去,近 400 公顷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就像一片上半部模糊、下半部边缘清楚的阔叶。思小高速像一根丝线,穿过这片阔叶,而在高速公路的左边,有一粒晶亮的露珠,里面变幻不定,仿佛有着另一个世界。
那其实是整个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一块空地,建筑、溪流、人工开凿的湖,都向天空反射着光,才会让空中经过的人,看到这粒神奇的露珠。那正是野象谷,位于保护区的南端——一个被团队游客的足迹严重磨损的地方。
繁忙的旅游活动,肯定让一些羞怯的物种退避三舍,但野象谷,仍然是观察昆虫的绝佳区域,因为这一带空间相对开阔,是密密丛林透气的地方。这里的溪流,甚至人类开垦、种植等活动散发到空中的微粒,都会让很多美丽蝴蝶兴冲冲地飞来。
下午 5 点,整个公园安静了下来。视野里除了繁茂的林木、遍布着野花和浆果的草丛,就是飞来飞去的蝴蝶。偶尔,还会有甲虫笨重地飞过,它们总是像失事的飞机,完全失去控制地栽落到草丛中。
在步道两边的灌木和草丛中,最容易发现的是直翅目种类的昆虫,这个规律几乎适用于我考察过的所有野外。在有些地方,甚至整整几个小时的观察里,出现在你眼里的都是各种各样的螽斯和蝗虫。再比如,秋天,虫声一片,除开蝉的最后嘶鸣外,其他的声音都来自直翅目昆虫。
它们真是成功而繁荣的大家族。对这个大家族,我总的说来有点厌倦了,但是在整个西双版纳,在三岔河地区,在这条步道上,我必须例外,因为这里的直翅目,有着精彩的造型和令人震惊的颜色,它们都是不容错过的神奇物种。
比如版纳蝗,它独有黑色黄色精致的搭配,离开这个地区,你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找不到同样的物种。它只属于西双版纳。另一种蜢科的昆虫多恩乌蒙,它不太像自然界的物种,更像动漫作品中的角色,长得非常夸张——很多热带生活的物种都有类似的特征。
在横过小路的树干上,我发现了黄斑珊螽,它本来正无所事事地往下爬。这棵倒仆着却又生机勃勃发着新枝叶的树旁,有路灯,我怀疑是前夜的灯光,把这只黄斑珊螽吸引到了这里。
我更近距离的观察,让它有些警惕,继而有些恼怒——或者,它明显感觉到威胁正在逼近。身体突然膨胀了数倍,这其实是它把翅膀整个竖了起来。它前翅拼命举起,后翅如折叠的锦绣次第展开又合上,想必,它经常这样吓退天敌吧。
和直翅目种类的容易发现不同,有些珍稀的双翅目种类,则需要专业的眼光,才能找到。
凹曲突眼蝇是一种较小的突眼蝇,它们飞行能力不强,但非常活跃,在草丛中飞个不停。第一次看到突眼蝇的人,都会感觉惊讶,因为它们的眼睛是由眼柄举到空中去的。它们在相对阴暗的落叶和草丛里生活,为了适应这个环境,更好地保护自己,它们进化出了这样的眼柄和眼睛。
比凹曲突眼蝇更小的,是野象谷溪边石滩上的拟突眼蝇,它的眼柄就要保守些,短而结实,即使这样,它两个复眼的距离仍然宽于身体的宽度,这同样使它获得了较大的视野。
就在凹曲突眼蝇出没的草丛上方,灌木枝上,还有着另一种神奇的双翅目种类——甲蝇。它有着甲虫的背板,但它的头型和口器,又明明确确说明它属于蝇类。三岔河的物种是地球最宝贵的收藏之一,它们就在距游人们脚边一米的杂灌中活着,却不在人们的视野里。
那么,有没有距游人不到一米的呢?有,比如这种尚难鉴定的袖蜡蝉,就在小道边的姜科植物的背面。由于只在这种植物上找到它,我也有点怀疑它不是本地物种,而是危害这种园林种植的姜科植物的害虫。
正当我推敲着精致的袖蜡蝉的时候,一场急雨刷地落了下来,我撑开伞,继续散步。一会儿,雨就停了,夕阳又缓慢穿透这片丛林和溪流。
雨抚摸后的丛林边缘,出现了更多的漂亮物种。斑凤蝶、文蛱蝶、律蛱蝶,甚至平时高高在上的裳蛱蝶,都出现在视野里,难道雨一点没把它们打湿?
引起我浓厚兴趣的,是一只在草叶上一动不动的珍灰蝶——它只顾吸着雨水,没注意到我的靠近。它后翅两根长长的白色尾突真是迷人,不可思议。我一边拍摄,一边想:进化出这样的特殊尾突是为了飞行,还是为了性的竞争?
天色开始变暗。但是,昆虫们却显得更加忙碌。一只追杀蚊虫的黄翅腹腮蟌,把伫立的我,当成了一截朽木,直接停在我的肩头,逆光看去,它翅上的半截红色真鲜艳。我轻轻抖动了一下身子,它吃惊地飞高,停在一截真正的枯枝上,并把头部斜对着我,这表明了这是它需要防范和警惕的方向。
当我继续靠近时,它迅速再度拉升,停到了更高的树枝上,并保持着同样的角度和姿势。
但是,我顾不得跟踪它了。在因为急雨而变得浑浊的溪水上方,我发现了一对争夺地盘的双孔阳隼蟌。
它们不是以厮打,而是以优雅的舞姿进行较量。它们时而贴着水面疾飞,时而拉起再俯冲,眼看要撞上波浪了,又迅速拉高。在我观察它们的半个小时里,它们一直这样较量着,较量着,仿佛谁都不认输,谁都有着无穷的耐心。
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比赛啊。输掉的舞者,将被迫离开这片水域,以及这片水域里生活的雌性,到陌生而荒凉的地方顾影自怜,了此残生。
夕阳突然消失了。我不由把视线从这两只微型直升飞机上移开。新的时间就要开始。但是只要有新的一天,这些飞行、波光、各种神奇的图案,就仍然是野象谷里最迷人的段落——而且多数时候,它们处在人们的视线之外。


【读与评】
读李元胜先生的《昆虫之美》,首先跳入我眼帘的是先生那一段动人的序言——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你的镜头,能离昆虫如此之近?我从不回答。不是难以回答,而是担心不被理解。现在,应该回答了——那是因为我有足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改变了一切,至少,让笨拙的我变得灵巧,变得充满耐心。为了缩短距离,我的脚步非常轻,我屏住呼吸,在最关键时,我甚至想抑制住自己的心跳。事情就在这一瞬间发生了,我只不过后来才知晓——后来翻阅这些照片,我在空气的光晕中,听到了自己激动的脚步;从草叶的弯曲,发现了自己的呼吸;在扇动的蝶翅上,看到了自己的心跳。”
随之,那些精美的图片更让我瞬间目瞪口呆——先生镜头里的每一个模特,都是一个精灵,一个美的精灵——那些透着光泽的羽 ,那些伸手可及的触须,那些艳丽到极点的色彩,那在星空下草丛里的艳丽之舞,如梦如幻,美得犹如传说。不过是些蜻蜓、蝴蝶、土堆边的小甲虫,飞来飞去的小蛾子或夏日的知了和夜晚的萤火虫,却在先生的镜头和文字里演绎出千般的故事,万般的风情。原来,它们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性情和特质,只是很少为我们所知。原来,在那个不为许多人知悉的世界里,它们是如此诗意地存在着,在自然的某些角落,它们,才是辽阔天空下的华丽舞者。
水洼里的生趣——
原野里的水洼小得“连一朵云的影子也装不下”,即使你是诗人,也不能把它们称为镜子,因为很多青草窜出了水面,把你想象的镜面遮得严严实实“,但却是”许多昆虫生命的摇篮,也是它们重要的生活舞台“。先生描述着水洼里的居民,如安徒生在经营他的童话,但读者,却能透过这纸上的世界,看穿自己身边的世界。正如先生所说:”常常,我们能在水边发现成群的水黾幼虫时聚时散,组成了一幅变化着的抽象图案。这个图案就像是水洼这本书的封面,它提醒我们,里面有许多生命的奇迹,等待着我们去慢慢欣赏。
水洼尚且如此,我们身边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
黑夜里的小灯笼——
先生曾“不顾身边的东西,像着了谜一样……凭直觉跟踪着天空中的那个小点”,而“这些黑暗里的小灯笼,这些比身体还大还亮的光芒,更多的时候,只是孤单地在夜空中穿行,永远找不到另一个自己。”如果正读着这段文字的人碰巧也读过《追风筝的人》,那他一定会在猛然间发现,自己就是那追的人,但却不知道什么是黑暗时的小灯笼和天空中的风筝。
性是美丽的——
“一只斑蛾,再漂亮,也只有半朵花的形状,它们合在一起,正好形成一朵完整的花。”只有诗人才会这样来证明“性是美丽的”吧?比如“有的昆虫,虽然足够野性,但举止远比我们想象得绅士。”我以为,我这样的理解不会让诗人愤愤不平,毕竟真正的诗人就应该是这样的呀。
优雅舞者——
“是的,一定有我们所不知的旋律,在大自然中起伏不定,引领着万物生长、繁殖、进化。我们听不到,但是通过飞舞的昆虫,却能隐约感到那神秘而伟大的乐章”。昆虫在这个时候,是一个使者——飞进庄周梦里的是蝴蝶,飞进你我梦里的,为什么不可以是蜉蝣?
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昆虫、和昆虫以外的任何事物。但无论是什么事物,作为引领我们去“感到那神秘而伟大的乐章”的使者,它都是一个优雅的舞者。
知了和它的亲戚们——
“如果一个深谷中,只有一个胡蝉在鸣叫,你会觉得风中的树叶声都可能淹没它的鸣叫。它因为得不到应和,听上去似乎有一点寂寞和委屈。”这里的寂寞和委屈,与其说是蝉的,不如说是写书人和看书人的。
我们都是知了的亲戚。
可爱的幼虫——
“同翅目的昆虫,大都有夸张的造型,而比蝉更小的一些种类,特别是像蜡蝉、沫蝉、蛾蜡蝉、叶蝉等,都绝对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几种昆虫,成虫已经长得不够严肃,让人忍俊不禁,它们的幼虫时期,更是搞笑得无以复加。”我还没有看到幼虫们如何搞笑,就已经看到先生在笑了——是一个灵巧的、有耐心的、屏住了呼吸、甚至想抑制住自己心中的先生,在远离人的地方、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状态下,笑。
“从它们的卵开始,这样的比赛就开始了。每一个卵里,都坐着一个挖空心思,想要一鸣惊人的设计师。”我不知道先生写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在想谁。反正我读到这里时,看见了很多熟悉的影子。
春天之约——
“……这也使探望它们变得格外不容易,漫长的一年,只有十来天时间才能看到它们。在逐渐了解并喜欢上它们之后,我已经养成了每年三月底四月初,上南山去专程探望它们的习惯。不干扰它们的生活,只是拍照,有时甚至连照也不拍,只是在附近悄悄观望。”能让先生如此对待,除了“尊严”还有什么?短暂的,执着的、义无反顾的,即使是无意识的,也能让旁观者肃然起敬。
但毕竟不是所有的旁观者都能有这样的心态。这是共守尊严者之间的惺惺相惜。
寻找红粉蝶——
“蹲着看得累了,我干脆轻轻地坐在地上,一边喝水,一边微笑着看这些传说中的蝴蝶——原来,我离传说也可以如此之近。”长久地渴望和追逐,让我们学会欣赏:欣赏我们所追逐的,也欣赏能一直追逐着的我们自己。
星空下的华丽之舞——
“对于天蚕蛾来说,灯光是它们遭遇的最大的黑暗,是耀眼的陷阱。”对于人来说,最耀眼的未必就不是那最黑暗的陷阱。
艳娘翩跹——
“艳娘是流溪的脆弱而骄傲的孩子。它们和人类,和城市,小心地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一旦流溪受到污染,它们就会遭遇灭顶之灾,消失得无影无踪。”先生通过艳娘在告诉我们什么?我们的内心还飞旋着艳娘吗?谁又会为了“艳娘”而尽力维护一池“水”不被污染?
诗意的小网——
就像无意中闯进了一个精彩的艺术展览的现场,我时蹲时立,走走停停,不时在内心发出惊叹。我的动作十分小心,充满敬意,生怕自己不小心,弄坏了这些美好的艺术品。它们真是充满了诗意的小网。这个早晨的发现,从此改变了我对蛛网的印象。就算我后来遇到的蛛网没有如此诗意,我也能读到建造者的精巧和想象力。“
伴随着一行一行的文字,快乐一层一层叠加着向自己袭来。阅读的快乐莫过如此:浸进先生无意而有心构建的旋涡里,去感觉一些东西很自然地透过皮肤渗进我们的骨髓、再顺着骨髓滋养我们的灵魂。
《昆虫之美》值得每一个热爱美、热爱生活的人去读,文中的惊奇之处也太多了,就看你能发现多少。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跟随先生那颗发现美的眼睛,从他的镜头下和文字中,我们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