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深情回味的往事追忆——读冰心散文《关于男人》

(2024-09-15 12:15:12)
标签:

读书

     令人深情回味的往事追忆——读冰心散文《关于男人》令人深情回味的往事追忆——读冰心散文《关于男人》


关于男人/冰心

 

关于男人(节选)

四十年前我在重庆郊外歌乐山隐居的时候,曾用“男士”的笔名写了一本《关于女人》。我写文章从来只用“冰心”这个名字,而那时却真是出于无奈!一来因为我当时急需稿费,二来是我不愿在那时那地用“冰心”的名字来写文章。当友人向我索稿的时候,我问:“我用假名可不可以?”编辑先生说:“陌生的名字,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我说:“那么,我挑一个引人注意的题目吧。”于是我写了《关于女人》。我本想写一系列的游戏文章,但心情抑郁的我,还是“游戏”不起来,好歹凑成了一本书,就再也写不下去了。在《关于女人》的后记里,我曾说:“我只愁活不过六十岁”。那的确是实话。不料晚年欣逢盛世,居然让我活到八十以上!我是应当以有限的光阴,来写一本《关于男人》。病后行动不便,过的又是闭居不出的日子,接触的世事少了,回忆的光阴却又长了起来。我觉得我这一辈子接触过的可敬可爱的男人,远在可敬可爱的女人们之上。对于这些人物的回忆,往往引起我含泪的微笑。这里记下的都是真人真事,也许都是凡人小事。(也许会有些伟人大事!)但这些小事、轶事,总使我永志不忘,我愿意把这些轶事自由酣畅地写了出来,只为恰悦自己。但从我作为读者的经验来说,当作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怡悦自己的文字,也往往会怡悦读者的。

 

我的老伴——吴文藻(节选)

这里不妨插进一件趣事。1923年我初到美国,花了五块美金,照了一两张相片,寄回国来,以慰我父母想念之情。那张大点的相片,从我母亲逝世后文藻就向我父亲要来,放在他的书桌上。我问他:“你真的每天要看一眼呢,还只是一件摆设?”他笑说:“我当然每天要看了。”有一天我趁他去上课,把一张影星阮玲玉的相片,换进相框里,过了几天,他也没理会。后来还是我提醒他:“你看桌上的相片是谁的?”他看了才笑着把相片换了下来,说:“你何必开这样的玩笑?”还有一次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上午,我们都在楼前赏花,他母亲让我把他从书房里叫出来。他出来站在丁香树前目光茫然地又像应酬我似地问:“这是什么花?”我忍笑回答:“这是香丁。”他点了点头说:“呵,香丁。”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婚后的几年,我仍在断断续续地教学,不过时间减少了。1931年2月,我们的儿子吴平出世了。1935年5月我们又有了一个女儿——吴冰。我尝到了做母亲的快乐和辛苦。我每天早晨在特制的可以折起的帆布高几上,给孩子洗澡。我们的弟妹和学生们,都来看过,而文藻却从来没有上楼来分享我们的欢笑。在燕大教学的将近十年的光阴,我们充分地享受了师生间亲切融洽的感情。我们不但有各自的学生,也有共同的学生。我们不但有课内的接触,更多的是课外的谈话和来往。学生们对我们倾吐了许多生命里的问题:婚姻,将来的专业等等,能帮上忙的,就都尽力而为,文藻侧重的是选送学社会学的研究生出国深造的问题。在1935年至1936年,文藻休假的一年,我同他到欧美转了一周。他在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到处寻师访友,安排了好几个优秀学生的入学从师的问题。他在自传里提到说:“我对于哪一个学生,去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学校,跟谁为师和吸收哪一派理论和方法等问题,都大体上作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安排。因此在这一年他仆仆于各国各大学之间的时候,我只是游山玩水,到了法国,他要重到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学习“导师制”,我却自己在巴黎住了悠闲的一百天!1937年6月底我们取道西伯利亚回国,一个星期后,“七七事变”便爆发了! 



                                   令人深情回味的往事追忆——读冰心散文《关于男人》


      【读与评】

1987年,冰心先生的爱人吴文藻已故去两年,先生因腿伤而很少出门,几乎谢绝了一切社会活动。87岁的先生常常陷入对往事和故人的回忆和怀念之中,她开始写《关于男人》的怀人散文系列。《关于男人》,记录了许多先生的亲人、朋友,文字清丽淳和,情感细腻动人。读过之后,方知酒是陈的香,先生的文笔醇厚老到、刚柔相济,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关于男人》散文着眼于寻味生命历程尤其是童年生活的丰富蕴涵。展示“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让童稚之梦、家人之爱、童真之趣不绝如缕地流向笔端;先生曾说回忆中留下的痕迹,“最深刻而清晰的就是童年时代的往事。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首先是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我周围的人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童年杂忆》)

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年事很高的与世纪同龄的女作家,写了一本以《关于男人》命名的书,多少有一些使人惊异。读者当然不会认为这里有弗洛伊德学说的心理含义,但是这题目又确实打眼。不错,在上世纪40年代,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以《关于女人》为题目的书,但那时她急需稿费,里面写的是游戏文章。而现在我们看到《关于男人》这本书里,所写的人都是对于先生来说很重要的,可以说都是从记忆的深处发掘出来的,这里写出来的是先生很深的感情牵挂。然而,除了与丈夫的关系之外,先生都没有从男人女人的角度看待人,也没有从男性女性的性的角度评价人。那么,到底先生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惹人注目的题目呢?不排除这个题目可能是一些出版家的建议,但是,在先生这方面,她是有感触、有思考的。她说:“我这一辈子接触过的可敬可爱的男人,远在可敬可爱的女人们之上。”这席话更是直率得有一点骇人听闻了。西方和中国的女权主义者肯定要反对这个说法了。就算通常的读者也恐怕会想不通。

女人怎么就比男人低呢?不是说妇女半边天吗?幸好这话是由87岁高龄的德高望重的先生说出来,她的诚实,她的阅历,她的见闻,她的体验,都在支持她的见解。但是虽然她不是要贬低女性,而是对女性提出希望,因为她自己就是女性。所以,先生是通过写男人来对妇女提出殷切希望,这希望我想在中国妇联的口号中也达到充分体现:自尊、自强、自爱、自重。尤其是在商品经济的情况下,妇女更容易受到伤害,也就更容易沉沦。这样看来,先生这本回忆往事的散文,就有很深的现实教育意义了。然而,先生的本意,又不是为了教育什么人。先生说她写的都是些凡人小事,轶事,她之所以愿意把它们自由酣畅地写了出来,“只是怡悦自己”。我敢说很多人一听这话就会跳起来:文章是载道的,是经国之大业,怎么能说只是怡悦自己?我们记得,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写作首先是为了自己,然后再为了别人。艾青说过:写作先通向自己,然后再通向别人。先生在说过写作“只是为了自己”之后,紧接着又说“但从我作为读者的经验来说,当作者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怡悦自己的文字,也往往会怡悦读者的。”这就是说,先生用她长期积累的写作经验告诫我们:要辩证地来理解创作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接受,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来运行的,而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或良好愿望为转移。总之,先生的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怡悦自己的文字,以及自由酣畅的行文风格。先生的《关于男人》,发挥了这种特长,尤其是其中回忆丈夫吴文藻、同学闻一多、师辈叶圣陶的文章,都是至性至情的散文。特别吴文藻的执著于学术的书痴的形象,十分感人。

先生散文的往事追忆,令人深情回味。有人这样说:“冰心把童年的美满生活视为爱的结晶,美的范本,生命的摇篮,幸福的源头。”因此,她追怀往事的系列散文,更多的是体味和升华童年时代的纯真与活趣、感念和弘扬父母师长的至爱与美德,领悟生命哺育的真谛和价值,探索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成效。

  她笔下的男子,立足于人生对爱的渴求,以人格魅力引人入胜,凸现的是人的美德人品,渲染的是浓郁的友爱人情,展示的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可敬可佩而又可爱可亲的人,即兴的抒写,或由回忆沉思引发,或由即景观物触动,都使得其文兴象浑然、情境和谐,呈现了柔婉情思和温文尔雅、端庄含蓄的才女性情。从而构成人格美人情美同在的人物长廊,引人向上思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