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的永恒思考——读荷尔德林诗歌《故乡》

(2024-09-13 05:11:11)
标签:

读书

                                  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的永恒思考——读荷尔德林诗歌《故乡》


故乡/荷尔德林

 

正如船夫带着他的收获,

从遥远的岛屿快乐地返回恬静的河边,

我会回到故乡的,

假如我所收获的多如我所失落的。

从前哺育我成长的可亲河岸,

你难道能医好爱情带给我的烦恼?

曾经在其中玩耍过的树林,

如果我回来,你能再一次让我平静?

在那清凉的小溪边,我曾注视着泛起的水波,

河岸旁,我曾望着漂向远方的小船……

不久我又要回来了,又要见到那些

曾经与我相守的山峰,还有故乡

 

让人安全的,也是让人崇敬的轮廓,

就在母亲的屋子里,我和兄弟姐妹们亲热地拥抱,

我将和你们交谈,你们缠住我吧,

像绳索一样缠紧我,治好我的心病。

 

亲情如故!可是我知道,

爱情带来的创伤不会很快痊愈,

就是母亲唱给我的摇篮曲,虽然一直安慰着我,

却也不能将烦恼从我的脑中驱走。

 

因为诸神从上天赐给我们火种的时候,

同时也赐给我们痛苦,

因此痛苦永存。

我是大地的儿子,我拥有爱,同时我也拥有痛苦。 


                                  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的永恒思考——读荷尔德林诗歌《故乡》


【读与评】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故乡》以“我”的口吻,展开内心的独白,倾诉了他内心的痛苦与对故乡的向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虽然是一首情诗,诉说着诗人的“失恋”之苦,但与一般感伤、浮泛的情诗迥然不同,诗人没有止于诉说个人的痛苦,也没有过多地宣泄情绪,而是在一种“平静的回忆”中,在“痛定思痛”中,结合了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我”为中心,但诗人却从收获后返回河边的船夫写起,接着才引出了背负着痛苦回乡的自己,这种写法有点类似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在“船夫”与“我”的比照中,“痛苦”被比喻为一种收获,一笔财宝。在这一“比喻”中,抽象的“痛苦感”不仅有了某种具体的可感性——“财宝”会给人沉甸甸的感觉,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痛苦”的独特理解: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它既是一种不幸的感受,也是一种珍贵的经验。在这一段中,诗人回避了直抒胸臆的做法,营造出了一种凝重、深远的抒情氛围。

接着,诗人正面展开了对故乡的咏叹。在他的笔下,故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河岸、森林、溪水、群山,既是眼前展开的自然,也与诗人记忆中的童年、少年经验相关,它们迎接着诗人的归来,抚慰了他心头的伤痛。在这一段咏叹中,诗人运用了不同的句式,先是疑问句——“你们能治愈爱的痛苦?”“你们会答应再给我安宁?”——追问故乡能否接纳他的归来;继而是排比句——“在清凉的溪边,我曾看水波嬉戏,/在大河边,我曾看船只驶过”——展开对往昔的回忆;最后,还有感叹句——“永葆忠实的你们”——抒发对故乡同胞的感激之情。句法的交替,使诗行本身就像大河的波浪一样,一波又一波推进,展开了一个丰富的情感空间。

然而,就在故乡展开双臂,拥抱“我”的一刻,诗人的语调又发生了陡转,“可是,我知道,我知道,/爱情的痛苦,不会很快就治好”,刚才对故乡的呼唤,被一种深深的质疑替代,故乡接纳了“我”,但并不能真正驱除“我”胸中的痛楚,像大河一样展开的诗行在这里发生了逆流、回旋,清醒的、思辨的语调与前面咏叹的语调,形成了反差,进一步强化了“痛苦”的。在最后一节,关于“痛苦”的思辨被引向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人的语调又一次变得昂扬。尘世之间人的痛苦,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也被转化成神与人之间馈赠与接纳。爱的“痛苦”源于天神的安排,它不能泯除,因为“痛苦”与“爱”一样,都是一个“凡人”真实的生命本质。诗歌的结尾——“因此,让它存在吧。我是个凡人;/生出来就是要去爱,去受痛苦”——有一种箴言的力量,让前面汹涌流动的情感突然凝固,获得了一种人生的造型。在“凡人”与“天神”这一宗教性的结构中,心灵因痛苦而显得更加高贵。

通过剖析,可以看出这虽然是一首独白的情诗,但诗人并没有沉溺于一己情感宣泄,而是将对故乡的热爱,对生命的永恒思考,结合在痛苦的思辨中。在展开方式上,诗人也显示出高超的控制能力,整饬有序的诗节,配合着内心的低吟,更像大河一样舒缓流淌。虽然,诗人使用了感叹、疑问等句式,形成一种咏叹的效果,但一种内省、思辨的声音也贯穿了始终,中和了情感的强度,这使得此诗张弛有度,一波三折,在痛苦中有激越,在激越中有反省,在肯定中也有否定,形成了一种辩证的、复杂的张力。在这种张力中,一个丰富而又交错的情感空间得以展现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