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示了一份亘古的感动——读何蔚散文《感动是一种养分》

标签:
读书 |

感动是一种养分/何蔚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说的感动。
臂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
譬如看见一只鸟儿,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甚至只有半声,尔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耀,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严 ……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象的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也有时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场景,正如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默化成一曲悲壮的挽歌和一场永久的仪式。
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即使是,也仅仅只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要感动。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和一条狗,都那么持久地拥有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呢?
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妖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荡漾,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
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是,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地探究,一条一款地罗列起来,为诱发下一次感动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真这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 : 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善、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斩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觅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对于我,感动始终是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丰盈甘美的母乳 ; 对于感动,我则始终都是一个受益不尽的吮吸者,吸着母乳的精华渐渐长高、长大,健康、强壮,享有智慧与激情。
因此我敢说,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你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你也决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以及与生俱来的发言权。
【读与评】
读何蔚女士的散文《感动是一种养分》,我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片中一位母亲和她七八个月的孩子被压在了废墟里。几天后,就在救助人员艰苦地出现在这对母子面前时,母亲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人们救起了安然无恙的孩子。这时,他们惊诧地发现,孩子的嘴里沾满了血迹。原来,母亲在危难中一向用乳汁维持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便咬破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血让孩子存活了下来。这让许多人看了难抑感动之情,流了泪。
在我们生活长河中,往往会激起感动的浪花。感动是什么?是对花草之木的细心欣赏,是对生命之美的诚恳关注,是对灵魂之污的完全洗涤……是情感的汩汩流淌。何蔚女士的《感动是一种养分》用细腻优美、深邃炽烈的文字灼痛了读者的心,激荡起叩问自我灵魂的涟漪,喷薄出拥抱人性真善美的爱泉。
《感动是一种养分》按“感动什么——为何感动——感动会怎样”的逐层递进的顺序写成,自然严谨,浑然一体。
在第一部分中,何蔚女士主要写了三个“譬如”和一个“总之”。三个“譬如”,个个纤微细腻,情愫定格于一刻,迸发出无言的感动来。第一个“譬如”中的“青涩的青苹果”和“熟透的蜜桃”不正是奇妙地分别示意中成长中的生命与成熟的生命吗?当它们“冷不丁地跳到地上”时,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灼”乃烧之意,可见,虽是一瞬,然感动得刻骨铭心;“打”而不用“砸”,一者与“水印”相搭配,二来水果是自然坠落,而非有人有意使然,三则水果并无沉重之感。措词之功,窥斑见豹。第二个“譬如”中把鸟写得跃然而出。“盼顾”一词一般指佳人,如“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辉,长啸气若兰”(曹植《美女篇》)。此处写小鸟轻盈生动活泼劲儿,真是妙不成收。这样一个可爱的小精灵冲着你那么清亮脆地叫叫,孰能不怦然而动呢?第三个“譬如”是采用三个“看见”的排比句式,极尽感动之细之多。“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是对友情拍打心灵之岸激起的浪花,露珠摔碎前的“结果一次闪烁”,是对生命真谛的倔强追求,而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的残骸在“大地”上“亦惨亦烈”地向前移动时,“我”被感动得目瞪口呆。血腥的残酷,胜利的娇姿,失败的默然,一切都湮没在“肃穆庄严”中,一切都融化在我的心里,默化成一种永恒。观察生活之精细,感动触角之敏锐,纤细纤细,用无言与自然、与人性、与生命对话。然而,也许有人说,何蔚女士说的感动我怎么就无动于衷呢?我想,这也很正常,因为感动是个性化的,你对“我”的感动没感觉,而你深深所感动过的,“我”也许同样不痛不痒。不过,感动又是有共性的,那就是生命的真善美。感动之花是绚丽多姿的。
当倾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时候,那高亢激越的旋律,那生命的最强音,不由想起他那句铿铿镪镪的名言:“扼住生命的咽喉!”当沉浸于王维《鸟呜涧》“鸟呜山更幽”的时候,那清亮幽邃的叫声,那生命的空灵恬淡,让人油然沐浴洗尽尘沙的人生境界。“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幻想的声音”,着实意味深长。
“一种色彩,一种沉重的、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一句,更是滋味十足。如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绿”、“红”、“清”,和谐融洽,怎能不让人生发出一种毫无功利的自由自在的性情呢?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啼鸣,翠柳迎风,而自己仿若随那一行白鹭,飘飘然,直上青天!何其活泼,何其昂扬!因某种色彩萌生的感动,不是轻肤浅薄的,而是有份量有厚度的。
“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明示话语,在这儿苍白颓萎,静静的时空中,静静流淌的是绵绵不尽的情和意,李商隐《宿络氏亭寄怀崔雍崔兖》:“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荷枯听雨声。”秋雨连绵,霜打枯叶,残荷凄凉,风声阵阵,看似听雨,实则听心,聆听的是无限愁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幕深沉,陆放翁醉卧床头,却可以听到风雨飘摇、战马嘶鸣之声,鸿鹄之志,燕雀何及?“高山流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皆心其妙。
感动,是世间美好事物的“持久拥有”的“特质”,为什么我们许多人常常冷漠麻木,摆出一种高高挂起的低廉姿态呢?为什么不能发现感动,享受那种想哭的感觉呢?为何不感动一朵花,人生“鲜艳妩媚”,感动一茎草,生命“摇曳多姿”呢?敞开心扉,让感动把我们冲袭得踉踉跄跄吧。不用追索感动的缘由,不用丝毫准备,只要被 感动并充满激情。
因为这是有福的。
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与一切美好的事物永远保持“和谐友好善,亲密真挚情”的联系,保持“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可以洗涤灵魂中某个小小的“斑点和污渍”,可能“斩断性还必须切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可使内心“变得清洁、明亮、丰富而宽敞”,最终能够“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因此,不能不说,感动是一种养分,一种“崇高的养分”,如同“母乳”。母乳,丰盈甘美,营养颇高,同时,又可增强抵抗病毒的免疫力。我们就是在吸吮着“母乳”,在精神上不断“长高、长大,健康、强壮”的。
我领悟,这种感动的细腻,昭示了一份亘古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