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岁月,明智自勉——读纪弦诗《雕刻家》

标签:
读书 |


雕刻家/纪弦
烦忧是一个不可见的

“烦忧”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先生把它拟人化为“天才的雕刻家”,这种想象是美丽的奇特的。一个人的生命从呱呱坠地,到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逃不脱这个规律。人到年老,
先生多忧郁,这仿佛是他共有的气质,这是因为:生为诗人,总是多情敏感的,多愁善感的,正因为这样,悲秋伤月,长吟短叹,是常有的。在一般人见惯不惊的事物,在先生那里却能悟出个什么道理来,所谓“为赋新词强说愁”了。有的评论家也认为:“忧郁是诗歌必然的产物之一”。现在来看看先生是怎样来写出个人的烦忧的。
先生是把烦忧和人生之间画上了一个等号。生命是无法摆脱烦忧的,尤其是人到迟暮之际,就算是“夕阳无限好”吧,也毕竟是:“只是近黄昏”了。先生描写了老年人的微妙心态,他认为:人已成为“烦忧”凿子下的“艺术品”,随着人的年轮增加,皱纹增多,而“日渐老去”,而被凿的“艺术品”也“日渐完成”。一旦到了雕刻最后完成,人的生命也就到了终结之时。这是人生永恒的悲剧,“长生不老”,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而已。
难得的是:先生并非是一个徒然叹息的悲观主义者,他表现得从容不迫,坦然荡然,而知道人生苦短,岁不我予,在被凿的过程中。也就是自己生命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言外之意,就是启迪读者:要珍惜岁月,要奋进人生,要创造价值,要明智自勉,能够这样的话,人的“夕阳”,就会成为晚开的花,陈年的酒,无限的爱,最美的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