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牧歌风雨画,童心手足情——读高风散文《金黄的大斗笠》2

(2024-05-25 05:46:27)
标签:

读书

                       牧歌风雨画,童心手足情——读高风散文《金黄的大斗笠》2



金黄的大斗笠/高风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发出歌谣般亲切、柔和的声音。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

风来啦!

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小男孩脸上的汗珠被吹干,换上调皮的笑意。

雨来啦!

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那又粗又亮的线线,似乎能数得清。

风来啦!

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雨来啦!

它向小男孩跑来。小男孩一定很急,连鞋都不穿,光着脚丫跑得噼哩啪啦的。

风来啦!雨来啦!

姐姐带着斗笠来啦!

雨,只赶上洗洗斗笠。

风,总想掀开斗笠,看看下面遮着什么。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在用斗笠临时搭成的小房子里,姐弟俩坐着,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脚指头还在得意地动呢。

金黄的大斗笠下还遮着笑,遮着小山羊偶尔发出的咩咩声,遮着姐姐和弟弟的笑语:

——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

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

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

——姐姐,你要不送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我正好淋个澡。可惜……

啪!(是一只手打在另一只手上)。

——嘻嘻。

——咯咯。

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

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雨水润着它,它是那么有生气。 


牧歌风雨画,童心手足情——读高风散文《金黄的大斗笠》2


【读与评】

高风先生的《金黄的大斗笠》既是一篇优美散文,也是一首牧歌式的散文诗,通过串联的动态风雨画面,赞美了生活同姐弟的童心手足情。其修辞特色,很值得鉴赏。

间隔反复——风雨愈大情愈切。本文的内容若从记叙的角度看,实是一段农村儿童的生活小品:姐姐在暴风雨到来之前,从家里出发,为野外放牧的弟弟赶送斗笠;姐弟俩在斗笠下避过了风雨。这条人物动作线,开始是隐于串联的风雨动态线之下的暗线;明线是由三次“风来啦!”(A)“雨来啦!”(B) A——,B——,A——B——,AB——。”构成的间隔反复,把“小风稀雨——疾风急雨——狂风暴雨”的动态线串联起来;直到最后一次反复之后,从弟弟的视线中看到“姐姐带着斗笠来啦!”暗线才与明线交合。风雨牵引姐姐给弟弟送斗笠,间隔反复使明暗两线实虚并进,明写风雨情暗写手足情,风雨愈大情愈切。这是篇章修辞上的特色。

设问回答——补叙姐善爱弟心。在风雨变化发展过程中,姐弟俩在金黄的大斗笠下避着风雨,弟问姐答的两组设问:“——姐姐,你怎么知道雨来啦?/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姐姐,你怎么知道风来啦?/咱家屋后的竹林告诉我的。”弟弟天真地问,姐姐真切地答,补叙了情节的开端。这情节原应在首句“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之后;而先生却在串联的风雨画之后,以弟问姐答的设问来补叙,既交待了故事的动因,使情节完整,又表明了姐姐善察风云的聪慧和对弟弟的手足深情,并使性格明朗化。多么巧妙的修辞啊!

拟声代语——音响更比言语亲。姐姐关怀弟弟,观云影,听风声,识风雨,送斗笠;而天真的弟弟却不识好歹,说什么“——姐姐,你要不送斗笠来,哪怕晚送一会儿,我正好淋个澡。可惜……”。姐姐没有回答,只听到“啪”的一声,姐姐的一只手打在弟弟的一只手上,响声不大但很清脆,其潜台词是“你这小调皮,只想贪雨,着凉会感冒生病的。”“——嘻嘻。”是弟弟顽皮的笑声,其潜台词是“哪——谢谢你了,我的好姐姐!”“——咯咯。”是姐姐亲切的笑声,其潜台词是“谢什么?你是我弟弟嘛!”拟声代语,音响更比言语亲。

四、情景拟人——田园增添生机美。文中的风雨乌云都拟人化了:“小山羊的毛被梳理好,又弄乱。”“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风,总想掀开斗笠,看看下面遮着什么,”——这是拟人化了的风。“乌云被太阳照得受不了,越缩越紧,于是挤下了雨。”这是拟人化了的乌云。“雨,只赶上洗洗斗笠。“——这是拟人化了的雨。” 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乌云和风都拟人化了。连笑声也拟人化了——” 笑声冲出银线织的雨帘,笑声掀动金黄的大斗笠。“情景拟人,赋予作品以生活情趣,增添了田园的生机美。 

五、细节借代——斗笠凝聚手足情。金黄的大斗笠下,是并排紧靠坐着避雨的姐弟俩,但先生和读者的视线被大斗笠遮住了,斗笠下的人不可全见;先生采用了细节借代的手法来表达:那“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不正是借代了姐姐吗?那“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不正是借代弟弟吗?那“任凭雨水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脚”,“还在得意地动”着的“脚趾”,不正是借代并肩而坐的姐弟俩吗?借代成为描写的细节,透露出大斗笠下姐弟情的亲密和真切。

由于先生高超而娴熟地运用了以上多种修辞手法,把简练与细致巧妙地统一起来,形成清晰而明快的风格,那远看像个大蘑菇的金黄的大斗笠,经过雨水冲洗,被雨后阳光照射着,“是那么美是那么有生气”!先生赞美斗笠,实是赞美姐弟的童心手足情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