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体悟生命本身的意义——读周国平散文《活出真性情》

(2024-02-02 05:38:44)
标签:

读书

      真正体悟生命本身的意义——读周国平散文《活出真性情》


活出真性情/周国平

 

我的人生观若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的,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例如为了金钱、名声之类。他喜欢做这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这就好像一个园丁,他仅仅因为喜欢而开辟了一块自己的园地,他在其中培育了许多美丽的花木,为它们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当他在自己的园地上耕作时,他心里非常踏实。无论他走到哪里,他也都会牵挂着那些花木,如同母亲牵挂着自己的孩子。这样一个人,他一定会活得很充实的。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园地,不管他当多大的官,做多大的买卖,他本质上始终是空虚的。这样的人一旦丢了官,破了产,他的空虚就暴露无遗了,会惶惶然不可终日,发现自己在世界上无事可做,也没有人需要他,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你说,得活出个样儿来。我说,得活出个味儿来。名声地位是衣裳,不妨弄件穿穿。可是,对人对己都不要衣帽取人。衣裳换来换去,我还是我。脱尽衣裳,男人和女人更本色。

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情,报酬都在眼前。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创作的报酬就是创作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扬四海。如果事情本身不能给人以陶醉和满足,就不足以称为美好。

人不仅仅属于时代。无论时代怎样,没有人必须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趣味。人生之大趣,第一源自生命,第二源自灵魂。一个人只要热爱生命,善于品味生命固有的乐趣,同时又关注灵魂,善于同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灵魂交往,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真正体悟生命本身的意义——读周国平散文《活出真性情》


【读与评】

读周国平先生散文《活出真性情》,有许多深刻的感触。

先生觉得,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都会活得有意思。这爱好完全是出于他的真性情,而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利益。的确,倘使一个人喜欢做一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因而被事情的美好而吸引,那么他的心里一定非常踏实且活得很充实。相反地,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只是因为他觉得利益本身相当美好,因而被利益的美好所诱惑,那么他的心里一定非常惶恐且活得很空虚。一个懂得享受生命的人,绝对不会使自己成为后者,因为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把生命用来换取那些利益、权力及名声,那么他只是使用了生命,而非享受了生命。即使有了金钱和地位,那毕竟都是身外之物,不能永久留着,与其为金钱和地位伤脑筋,不如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乐趣。但是,现代人常误把消费当成享受,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真正的享受必定是用心灵来参与的,否则即使花了一大笔钱,也只能叫做消费,不能称做真享受。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如果人活得越来越复杂,得到了许多享受却不幸福,拥有了许多方便却不自由,因为太看重物质的享受,却必须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与其付出精神上的代价,倒不如省得简简单单,自自在在,这样会比较快乐,更能体悟出生命本身的意义。

先生曾说过:“我承认认识自己也许是徒劳之举,但同时我也相信,一个人倘若从来不想认识自己,从来不肯从事一切无望的精神追求,那么,工作绝不会使他成为完人,而只会使他成为庸人。”,事实上,真正的了解自己,然后成为自己,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确确实实地成为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真切地意识到“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就会明白:活在这个世界上,最要紧的事,就是活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自己闪放出个性的光华。如此一来,即使不可能真正地了解、认识自己,也能透过休闲或工作来使自己成为有人格与修养的人。

人必须要有人格上的独立与自主。对此,先生觉得,假使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的生活,也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环境和他人身上,得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一个人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但因缺乏根基,一旦有了挫折,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这是现在年轻人最无法克服的考验。因为他们总是依靠着别人,认为即使天塌下来,也会有人替他们挡着,等到有一天,所有的事情都得靠自己身体力行时,他们才会领悟到磨炼自己的重要性,甚至有些人会因此感到挫败而丧失斗志,与其落到这种下场,还不如早点在精神上自立自足。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才能够正视承受人生的苦难,如果能同时拥有单纯的心灵,对世界怀着童稚般的兴致,这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有许多人,认为身心的成熟很重要却忽略了最重要的赤子之心,如果能保有一颗赤子之心,同时善于思考,在成长的过程中,把单纯的童心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如此一来,不但会使自己更加成熟,更能让自己拥有一颗谦恭进取的心,帮助自己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独立自主。

国平先生曾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人生的内容、结局和意义的关系:

人生的内容:a+b+c+d+……

人生的结局:0

人生的意义:(a+b+c+d+……)x0=0

尽管如此,人们仍然想无限制地延长人生的内容即使已经加了很多次,也不厌其长,这就是生命本身的魔力。注重于人生的意义与内容,人生才有幸福或痛苦可言,对过程不感兴趣的人,是不会有生存的乐趣的。没错,消逝的确是人的缩命,但是,有了怀念,消逝就不是绝对的。人用怀念挽留逝去的价值,证明自己是与古往今来一切存在息息相通的。失去了童年,我们还有童心;失去了青春,我们还有爱;失去了岁月,我们还有历史和智慧。没有怀念,人便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所以,人一定要懂得珍惜与热爱生命,尽其所能的发散出对生命的炽热光芒。

要一个人活出属于自己的真性情并不困难,重点只在于愿不愿意去做能使自己真正快乐的事,那么,不论做成了什么事,也不论到底是成功或失败,因为成败不是真正的结果,真正的结果是要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使自己拥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不论人生留下任何的遗憾。我们应该要学习这种精神,让人生过得有意义,使自己活得多姿多彩,这样才不会枉费人生美好的旅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