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朴素的语言,凝练的情感——读艾青诗歌《黄昏》

(2024-01-03 06:02:28)
标签:

读书

朴素的语言,凝练的情感——读艾青诗歌《黄昏》


黄昏/艾青

 

黄昏的林子是黑色而柔和的

林子里的池沼是闪着白光的

而使我沉溺地承受它的抚慰的风啊

一阵阵地带给我以田野的气息……

……

我永远是田野气息的爱好者啊……

无论我飘泊在哪里

当黄昏时走在田野上

那如此不可排遣地困惑着我的心的

是对于故乡路上的畜粪的气息

和村边的畜棚里的干草的气息的记忆啊…… 


朴素的语言,凝练的情感——读艾青诗歌《黄昏》


【读与评】

艾青先生的诗《黄昏》创作于1938716日。抗战初期的艾青辗转于西北黄土高原,目睹和体验了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北方农民的苦难生活,深刻领略了“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在战乱年代的沉重与沧桑,从而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这首诗是其中之一。

土地,在先生的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那是黑黝黝的泥土、以及那畜粪干草的气息,在先生的心中掀起一次又一次波澜。先生对于土地的深沉的爱,常常渗透于诗中,从而寄托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这些动人的诗情,常常催人泪下。这首诗就是一首撼人心魄的诗篇。

一般来讲,写诗要真诚,感情要真挚,不然,硬写出来也是空泛的苍白的。但诗要写好,还有一个真诚的程度问题,感情的深浅问题,这是来不得半点做作的,因为诗本身就是最好的见证,读者是最好的见证。这首诗,感情是那样真诚,那样浓烈,是因为诗句是从诗人心底流出来的。先生心底浓烈的情感,是长久孕育的结果,是先生的心与土地血肉相连的结果。这不只是从理性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感情上的深厚理解。

在先生同期写的作品中,常常写到土地,我们引用几段,就可知此时期先生心中对土地的感情是怎样一种程度。在193873日写的《人皮》一诗中,先生这样说:“你必须记住这是中国的土地/这是中国人用憎与爱/血与泪,生存与死亡所垦殖着的土地”。在《向太阳》一诗中,先生又说道:“我们是从田野来的/我们是从山村来的/我们生活在茅屋/我们呼吸在畜棚/我们耕犁着土地/田地是我们的生命”。由此可见,先生对土地是怎样一种感情,这感情决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长久以来流在先生血管里的。这感情不仅是朴实的,而且是高层次的。这土地“是我们的生命”,是中国人“用憎与爱、血与泪、生存与死亡所垦殖着的”。先生正是怀着这丰富的潜台词来写《黄昏》的,在《黄昏》中虽然没有像《人皮》、《向太阳》那样写得明确,但其感性的厚度,我们是感觉到了。如果先生心中没有那样丰富的“潜台词”,《黄昏》这首诗就不可能写得这样自然,这样感人。当然,要把这赤子的真诚、感情的真挚表达得好,还有一个技巧问题。《黄昏》这首诗表达得这样动人,是先生用了虚实结合的抒情方式,并且采用了以点带面的巧思。

这首诗以实写开始:“黄昏的林子是黑色而柔和的/林子里的池沼是闪着白光的而使我沉溺地承受它的抚慰的风啊/一阵阵地带给我以田野的气息……”而后,先生很自然地转向虚写:“我永远是田野气息的爱好者啊……/无论我飘泊在哪里/当黄昏时走在田野上/那如此不可排遣地困惑着我的心的/是对于故乡路上的畜粪的气息/和村边的畜棚里的干草的气息的记忆啊……”这对于故乡土地的深沉的怀念,当然不是直接的表白,也是以实写虚,以生动的意象来传达先生的感情。

这首诗以点带面的写法是很明显的。先生对于土地、特别是对于故乡土地的深沉眷恋,是集中以干草和畜粪之气息困惑着我的心来写出的,只点出对这一形象的“记忆”,把先生的感情就全部带出了。这样写不仅省去许多笔墨,而且凝练集中,形象更鲜明,给人的印象也更深刻。

这首诗,曾收入先生的第二本诗集《北方》里。先生在序文里这样说:“我是酷爱朴素的,这种爱好,使我的情感显得毫无遮蔽,而我又对自己这种毫无遮蔽的情感激起了愉悦。很久了,我就在这样的境况里继续着写诗。”先生还说:“……这集子是我在抗战后所写的诗作的一小部分,在今日,如果真能由它激起一点种族的哀伤,不平、愤懑,和对于土地的眷恋之情,该是我的快乐吧。”这是引用先生在序中说的话,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先生创作《黄昏》等诗时的心态、艺术追求以及所希望达到的效果,也就有助于我们了解《黄昏》这首诗。诗人自己的话,是最好的佐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