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一片绿地——读归有光散文《寒花葬志》1
标签:
读书 |

寒花葬志/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邱,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葧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余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寒花就像她的女主人一样,正当青春华年,却过早的离开人世。这是人生的大不幸。然而,寒花又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婢女,一个不为人看重甚至轻贱的小丫头,却在主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且她的主人不是一个凡夫俗子,是一个重视个人感情的大文学家,他把对寒花的记忆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因而能够传之永远,不然,谁还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个寒花呢?多少和她同命运的小姊妹不是早已默默无闻的消失了么?这难道不是她难得的幸运?
归有光记得,她刚陪嫁来到归家时,才十岁,还是一个没有长成的小姑娘。她梳着两个小抓髻,穿着深色的绿布裙。也许是个头矮小,而裙子又长大吧!裙子总是拖着!多少年过去了,他也没有忘记小寒花衣着不太利落的可笑模样。
归有光还记得,一个冷天,寒花削满了一盆煮熟的荸荠,正好这时自己从外边走进来,顺手拿起就吃,寒花竟然淘气地把盆子端走了,似乎只有女主人才有资格吃她削好的东西。在寒花幼稚的心里,不仅认为只有小姐她该好好侍候,也许还觉得只有她和小姐最亲近吧!不是吗?她是从小姐娘家来的,只有她才是小姐的“娘家人”、贴心人。她对小姐的偏爱和对新主人不够亲切,在她看来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而两位年青的主人也理解她的心思。所以,她这个不太得体、有欠礼貌的小动作,不仅没有受到责备,相反的“魏孺人笑之”,笑她的天真可爱、笑她的傻气,笑她还不懂得,女主人和自己的丈夫才是最亲近的。
归有光没有忘记,当他们夫妻用饭时,都让寒花倚在桌旁一块儿吃。每当这个时候,寒花总是慢慢地眨动着眼皮,一副调皮的样子。也许寒花对这位新主人还有着距离和陌生感吧!所以,老是眨巴着眼在审视他、探索他,因而“孺人又指余以为笑”,似乎在告诉丈夫,小家伙一直在“研究”你!
归有光用充满爱意和深情的笔调所叙述的这件件小事,使小寒花的形象多么活脱、鲜亮地浮现在我们眼前。这个小家庭主仆之间、夫妻之间往日亲切、融洽的欢乐气氛也弥漫在纸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