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屠洛涅夫
我站在一个坡度不大的山丘顶上;在我面前伸展着一片成熟的黑麦田,它有如一片五光十色的大海,时而闪传金光,时而闪着银光。然而这个大海没有一丝涟漪;闷热的空气凝滞不动:大雷雨即将来临。
我的身旁依然洒满阳光——灸热而又昏暗;然而在黑麦田后面,在并不太远的地方,深蓝色的乌云有如一个笨重的庞然大物,把半个天空完全遮蔽了。一切都隐藏起来了……在不祥的残阳的照耀下,一切都显得疲惫不堪。听不见一只鸟儿的啭鸣,也见不到一只鸟儿的踪影;就连麻雀也躲起来了。只有附近某个地方,一片孤零零的大牛蒡叶在顽强地喃喃低语,啪啪作响。田埂上去的艾蒿发出多么浓烈的气味!我望着那个巨大的深蓝色的云堆……心里惶恐不安。“啊,快点儿,快点儿吧!”我想,“金蛇啊,你闪烁吧,雷啊,你震响吧,凶恶的乌云啊,你滚动吧,翻腾吧,降雨吧,让这令人心烦的情景结束吧!”
然而乌云并没有移动。它仍然罩在无声的大地上空……而且仿佛在扩展,在变黑。突然,在乌云单调的深蓝色背景上,平稳而从容地闪现出一个物体,极像一块白手绢或一个小雪球。这是一只从村子那边飞来的白鸽。它飞呀,飞呀——笔直地飞着……然后隐没在树林后面。稍过片刻——仍然是可怕的寂静……可是你瞧!天上竟然闪现出了两块白手绢,有两个小雪球在往回疾飞:那是两只白鸽在平稳地飞回家去。
末了,暴风雨终于发作了——简直是地动山摇!我好不容易才跑回家。风怒吼着,疯狂地到处乱窜;一团团火红色的碎云再低空飞驰;一切都在旋转,天地一片混沌;暴雨哗哗地响着,摇晃着,像垂直的水柱一样砸在地上;一道道闪电发出刺眼的绿光;时断时续的雷声宛如大炮的轰鸣;空气中弥漫着硫磺的气味……
然而在屋檐下,在天窗的边缘上,却并排栖息着两只白鸽——一只是飞出去寻找伙伴的,另一只是被它领回来的,也许是被它救回来的。两只鸽子都蓬着羽毛,彼此感觉到翅膀相依……
它们是多么幸福啊!望着它们,我也感到幸福……虽然我孑然一身……像往常那样孑然一身。

【读与评】
屠格涅夫的《鸽子》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抒情散文。
全文描述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在暴风雨将来临,各种鸟类都躲藏起来,“越来越墨黑”的恶劣气候条件下,一只白鸽从树林那边飞来,飞到树林外面去,找回另一只白鸽,最后,两只白鸽并翅飞回家去。暴风雨来了,它们并翅依偎在屋檐下。
为了说明天气的情况恶劣,屠格涅夫在文中第二节至第五节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描写:第一,“在这片海洋上没有微微激荡的涟漪,郁热的空气纹丝不动。”这句话说明了当时天气闷热,一点风也没有。第二,“在我的身旁还有阳光照着——虽然灸热,但光线已经很暗淡了,可是在黑麦地后面,并不十分遥远的地方,一大块暗蓝色的乌云遮蔽了整整半个天空。”这句话说明了天空乌云密布。第三,“一切都隐藏了,听不见一声鸟鸣,也看不见一个鸟影,甚至连麻雀都躲藏起来了。”读了这三句话,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我的上空也乌云密布,仿佛我也处于非常灸热的环境,仿佛我也热得喘不过气来。
在文中第六节至第十二节,屠格涅夫继续用狂风怒吼、旋转飞扬、像水柱落下、噼噼啪啪、轰鸣、像大炮似的、风雨大作、势不可当这些词语,来加深对天气恶劣程度的描述。“这时,一只白鸽宛如一块白色的手帕或是一团白雪从村子里平稳而舒徐地飞出来……猛然间,已经是两块手帕闪过,是两团白雪往回飞。”读到这里,我明白了,原来屠格涅夫花了如此多的篇幅描写天气恶劣,目的就是为了反衬这只鸽子内心的安宁、行为的勇敢和对伴侣的忠贞,不顾危险,平稳而舒徐地寻找着它那丢失的伴侣。
通过这感人场面的描绘,屠格涅夫颂扬了鸽子那种在危难来临之际寻找伙伴,与伙伴相扶持、患难与共的崇高精神与生死相依的珍贵情谊,也含蓄地寄托了晚年的屠格涅夫对人间真情的期冀与渴望。
文章的结尾部分,屠格涅夫看着两只鸽子相依为命,自己却是孤单只影,并且“永远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抒写了他内心对亲情的渴望,寄托了他希望像鸽子一样过着安宁生活的理想。
晚年的屠格涅夫对自由主义幻想和对民主主义渐进论的信念,已被19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和西欧旧世界的现实碰得粉碎,同时,他又远离祖国,身患重病,生活艰难,因而情绪是消极悲观的。当然,屠格涅夫写风雨大作中的白鸽,寄托自己希望人类像鸽子一样过着安宁生活的理想,也寄托了自己对白鸽的坚毅、勇敢和对同伴救助精神的赞扬之情——赞美生命,憧憬自然,讴歌未来。
《鸽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时代和屠格涅夫的个人经历、品质,决定了他对此文的感情基调。细细读来,心灵为之一震,眼前为之一亮。全文寓意深刻,令人振奋,热血沸腾,心里充满了爱意。纵使天再黑,云再暗,雷鸣电闪,但那一份挚着的爱,超越了生命,超越了世界,让人震惊、震叹、震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