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华
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40,971
  • 关注人气:7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现超乎成功幸福之上更有价值的目标——读周国平散文《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2023-03-25 05:37:44)
标签:

读书

实现超乎成功幸福之上更有价值的目标——读周国平散文《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周国平

 

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 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做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做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实现超乎成功幸福之上更有价值的目标——读周国平散文《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读与评】

 国平先生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一文中阐明了他本人的人生态度。他写道: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的确,人生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永远都没有复制的可能,这种惟一性意识的觉醒决定生命质量的不可忽视。

       人活在世上,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也相应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希望成功,追求幸福,是人生的理想和责任。但人生在世比成功幸福更重要的是做人,是无论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都保持做人的尊严。因此,我们也切切不可忘记人生的头等大事: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自己人生的责任,没有任何人可以替而代之。人世间社会关系的各种责任,在特定情形下,是可以转让、替代、分担的。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责任,每个人都必须而且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个人如果将唯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决无机会重新选择一次。明乎此,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呢!

 然而,现实告诉我们,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人生要负的责任,活了一辈子,也没弄清楚自己在世上的责任是什么。很多人对责任关系的确定完全是被动的,在他们的眼中视之为自己责任的一些做法,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迫于本能、习惯、时尚、他人、舆论或偶然因素等原因。我们只要环顾四周,在你的朋友、同事或邻居中,就可以发现有的人做事,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混口饭吃;有的人活着,纯粹以金钱权位定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把偶然因素而长期从事的某种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兴趣、性格的事业;有的人一辈子琢磨的就是身边几个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是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有的人甚至以同事、邻居的看法来决定自己的幸福。我的一位朋友起初执意卖掉旧房子,搬入高尚住宅区,以为与富人在一起,自己的身价地位也高了。孰不知住了一段时间后,良好的自我感觉没了。引发的却是嫉妒心理和失望情绪,被富有邻居包围着感觉并不幸福。可见,一个不知对自己人生负有责任的人,他自己的人生必定是放任自流,浑浑噩噩的;一个不曾思考自己人生使命的人,在责任问题上必然是错位、模糊和盲目的。

 其实,中国自古推崇良心、责任、气节、操守,提倡做人立世,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把修身做人摆在人生第一位。再如太上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也把做人看成是人生的根本大事。作为中华民族社会良心、智慧化身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忧国忧民、刚健自强、不屈不挠、经世治国的优良品质。孔子誉之为士志于道。历史上从曾参的士不可以不弘毅,到李膺的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从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可以看到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风骨精神和力量,其对国家民族和对自己人生负责的精神脉络清晰可见,且历千年而不绝。

 这些铁肩担道义的民族脊梁,令人肃然起敬。但我们明白,救世和改造社会是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不是人人皆能为之。我们是平庸之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可以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这无须任何社会条件,只要你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就能由此出发自觉选择并承担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对人生随波逐流、稀里糊涂的人怎么会爱人生、爱生活、爱他人、爱事业呢?这种人,往往把尽责看着是纯粹的付出而事事索求回报,他们甚至为别人而活着,太在乎自己身边几个人的看法评价,而消磨了自己的一生。

 人活世上除了吃饭睡觉,不外乎做事和与人交往,它们构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如果事业兴旺、家庭和睦、婚姻美满、朋友众多,那么可以说你在社会上是成功的,生活是幸福的。这是看得见模得着的。其实还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就是蕴涵在两者之间,比做事和交际更重要的东西——做人。透过做事和交际,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做人的总体方式和态度。因此,最重要的不是你在周围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不是你做了多大的学问、事业或生意,也不是你和谁在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做人之所以是人生头等大事,这是因为做事和交际是否顺利,包括地位、财产、名声方面的际遇,也包括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际遇,往往受制于外在、偶然的因素,非自己所能把握和支配,所以不应该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一个人真正能选择和把握的唯有对这一切外在际遇的人生态度。因此,假如你明白了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懂得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你就有了正确坚定的生活态度,不论成功与否,幸福与不幸,都可以乐不忘形,悲不失态,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简言之,做人比做事业交际更为重要,比成功幸福更有价值。

 我始终认为,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他一切责任心的根源和出发点。一个人活在世上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认清了自己在这个世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认真地去做,他就获得了一种内在的自觉、充实和安详。他知道了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种种似是而非的所谓责任、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我坚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他对包括事业以及婚姻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这样的人多了,这个社会一定和谐安康而有效率;如果一个人明了自己的责任,懂得做人是超乎成功幸福之上更有价值的目标,那么,这将使他拥有某种人之永恒的东西。

 倘能这样,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