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华
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27,673
  • 关注人气:7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树,既像一本书,更像一个人——读李国文散文《读树》

(2023-03-03 05:12:13)
标签:

读书

               树,既像一本书,更像一个人——读李国文散文《读树》


读树/李国文

 

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

  这些太庙里的,曾经慰我孤独的老树,也许看得多了,久了,它们的身影,居然烂熟于心,如同老朋友那样,有一点变化便会觉察出来。树木如人,都是生命的载体,都有其生命的流程。因此,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尽管,人这本书,没有树这本书厚实,但是,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这就是人和树的不同处。

  所有的人,尤其有了一点名气的人,都会要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惟恐别人漠视,将他忽略或者忘却。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不把他当回事。而树木,没有连根砍掉锯断之前,它的年轮,那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岁月隐秘,都是密藏不露的。在其中所凝固着的她的一生,也许并不费解,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人知道。

  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

  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满世界都对他大惊失色,这是人的性格。

  所以,读一读这些古老的树,能够多少参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古树与老人,相同之处,都有一份难得的历史感;不同之处,古树无言,老人要份;古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苦日无多的老人,却总爱跟世界较劲。这就是树和人的差别所在,树怕拔高,人不怕拔高,树拔高一寸,会死,人拔得天高,也是不会死的;有的人,初老尚好,犹知收敛,更老以后,灵性消失,感觉迟钝,精力不逮,思想麻木,便要做出不拔高不行,拔不高也不行的令人不敢恭维的尴尬事。

  树比人长久,它能活到人的十倍以上的年纪。因为见多,自然识广,因为识广,自然看得要远。所以,巍峨庄重,枝根虬结,苍劲肃穆,气势不凡。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映衬出它的老迈龙钟,也反托出它那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树和树相处,天空很高,大家一齐向上生长,人和人相处,地盘有限,难免就要磕磕碰碰。因此,读树以后,再来读人的话,就会懂得老人再老,也不能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同样,拥有优势的新一代,只有在蓝天白云的上升空间里,才能大展宏图。

  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往事已矣,过去的那些灰暗的记忆,也就让其渐渐淡忘,渐渐消逝。

  如今来到这座太庙,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这就成为今天读树的新篇章。

  所以,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比起老树来,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的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机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看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历史,总是要往前走的,那些懊丧,那些悔恨,那些苦痛,那些沉沦,就让它留在树木的年轮里,随风而去吧! 


                       树,既像一本书,更像一个人——读李国文散文《读树》

 【读与评】

 读李国文先生的散文《树》,颇有感想。先生说得太对了,“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她。

 精神的富裕与物质的贫瘠,灵魂的高傲与肉体的卑微,让她一直有一种故作姿态的坚强,在她渐渐远去的青春岁月里面,为了掩饰内心的迷茫,借助一脸的冷然,扮演着一个所谓清高的角色,让她的一身弱骨,隐隐有了一点傲骨的味道。但是,内心的自卑却如梦魇一般始终笼罩着她的生活,再加之见识的浅薄,总让她产生一种逃离人群的渴望。在逝去的岁月,为了避免无话可说的尴尬,也为了躲避周围的冷嘲热讽,于是,除了在文字所能带给她的快乐,远离人群的山林成了她唯一可去的地方。

 那些沧桑的树,是她充满忧伤的青春唯一的依靠。

 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承诺都被现实所呑噬。一直以为会做一辈子的朋友,因为生活,我们渐渐的拉开了距离,那些年少的豪言壮语,在很多年后看来,依旧令人感动,可在感动之外,更多的是深深的失落。熟悉的面孔渐渐变得陌生,在现实的生活中,她的脸上也开始充满了她自己所厌恶的虚伪的笑,很多东西都已经改变,只有那些曾经被她依靠过的树还依旧和当初一样,静静地立在那里,好像很多年都不曾变过一样。

 成长的历程充满了无尽的疼痛,家境贫寒所招致的嘲讽,因为人生低谷所受到的践踏,还有那些没有理由的中伤,劈头盖脸而来的时候,她对一切充满了绝望,那几年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每次回想起那种心情的时候,她的心里总会浮出撕裂般的疼痛。除了亲人,她一无所有,而亲人们对她的事根本无能为力。于是,她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让自己的肉体和灵魂都裹上了厚厚的铠甲。逃避着亲人的关心,也逃避着红尘的纷扰,更多的时间,她都会躲在林中的一角,在冰冷的一个石块上坐着。待到暮色降临,眼前的一切都变成朦胧一片的时候,她才会拍拍身上的泥土,慢慢地走回去。

 那些比她高大得多的树们,总给她一种洗尽铅华的沧桑,每次面对它们的时候,她都会不自觉地把腰板挺直,因为她能感觉到它们正在用她听不懂的语言,对她进行洗脑。现在,经历了更多的人生的风雨,她慢慢懂得了它们所说的那些话语。它们一定是这样说的:风雨再大,也别趴下,只要你还活着,一切都有可能;我们这么多年一直站在这里,什么严寒酷暑没有经历,什么风吹日晒没有承受,你看,我们还不是继续在活着。

 也许,它们什么也没说,和她一样,对于外界的一切,它们是沉默的,可是就因为与树相伴的日子,也以为它们的风雨不动,傲然挺立,她竟然走出了自己的心魔,拥有了一份平和的心态。

 很多年过去了,那段痛苦的日子早已在记忆中渐渐泛黄,如今的她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曾经的孤傲清高不过是慢慢淡去的回忆,于是,她对这人生,少了几分责难,多了几许宽容。红尘世俗的那些看得见、看不见、有意无意的伤害,她都一概视而不见,正如那些年树们所告诉她的,无论你怎么做,对于别人你都无法改变;你所做的,只是让自己在风雨中努力地活着而已。

 读书的时候,需要一页一页地翻过,年轮,就是树的页码。如果说,书的页码记载着人类的沧桑,那树的年轮则书写着自然的变迁。在那一圈圈的循环中,丰年歉年雨季旱季,都化作了永恒的记忆。每一棵树,都是最好的史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可是,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用这样那样的理由,强迫自己忘记很多东西,在亲人面前说过的很多理想,在朋友面前做过的承诺,很多年后,无论是否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记起呢?

 正如哲人所说的那样,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自然也就没有相同的两棵树了,在硕大的自然界,每一棵树都以自己的风格活着。即使是同一属种,无论是山峰的傲然挺立,还是峡谷的直奔蓝天,无论是旷野上的连片成群,还是园林里的彼此相邻,无论是玩着凉凉的云的莽莽丛林,还是披一身烟尘的三三两两,都始终是形态各异、姿势不一。与树的数目相比,我们人类要少很多,我们本应该都有自己活着的风格。我承认,从外貌上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可是更多的时候,为了很多说得出口说不出口的理由,我们强迫着自己改变,是迎合别人的需要,渐渐地,在灵魂深处,我们已经变成了跟自己所迎合的人一样了。

 在树的世界里面,无论是高大的还是矮小的,它们都那么直直地立着,就算是因为认为的力量改变了它们生长角度,它们也会再一次挺直腰杆,向着天空进发。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它们都是那样庄重自敬,从容不迫。也许为了争取阳光的缘故,有的树会生出很多的枝丫,但是它们的主干始终是向上的,就算是偶尔有斜生的,我相信,那也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取一片挺直腰杆的空间,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需要。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对这个地方烂熟于心。她因为长期停留在树下的缘故,像老朋友一样互相倾诉,它们的每一点变化,她都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在树的生活里承载了太多的东西。回过头来细想想,我以为,书,是一棵扁平的树,而树,则是一本垂直生长的书,在它们的里面,有很多的内容值得我们用心去读。至于我们人,从某个角度看来,既是一棵扁平的树,也是一本垂直生长的书。相对于书和树而言,我们人生要复杂得多,借助工具书,我们可以读懂每一本书,借助科学仪器,我们可以读懂每一棵树,可是,无论借助什么,却不可能完全读懂身边的人。

 大多数人,尤其是有了一点名气的人,总是用各种方式来昭示着自己的存在,唯恐别人把他漠视,把他忽略。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也只是生物的本性罢了,原无可厚非。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所展现出来的,是我们的浅薄无知,我们所大声说的深刻道理,不过是妇孺皆知的通识而已,如果是因为生存的需要,那也是一个正当的理由。对于这样的喧嚣,我们可以一笑置之,听之任之。但更多的时候,我们所听到的却是与生存无关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样一些人,要么对别人的困境予以嘲笑,对别人的富贵给予讽刺,要么就是无中生有地制造着东家西家的流言,于是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龌龊。

 而树木,则在更多的时候选择沉默。如果从外表来看,每一棵树都是呆呆的,傻傻的,很多时候我们还在感叹它们的无知。可是当我们把它们连根锯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内涵确实如此地丰富。在树的一生中,它们所作的只是努力生长而已,尽量让自己距离天空更近一些,在树的世界里面,是不会有流言的,有风吹过的时候,树们也会发出窸窸窣窣的交谈。我相信它们所说的,仅仅只是自己的人生感悟罢了,绝对不会有哪一棵树会因为闲着无聊来恶意中伤别人。

 相对于我们人类的多变,树们却闲的安静许多,在正常的自然情况下,每一棵树的一生,都会固定在一个地方,简单的生长。对于生活,它们没有什么苛求,因为只有这样,它们的根才会扎得很深,才会让自己离天空更近。而我们,因为有了太多的欲望,于是我们复杂了,只要经历一点风雨,就会很轻易地倒下。

 她的话一直让我记得:“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简单的树,简单地生活着。”

 是啊,时间总是推着历史向前走,我们的人生亦复如此。那些不快乐,与其让它们时刻压在我们的心头,不如就像树一样,把它留在自己的年轮里面。因为明年,又将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