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具匠心描山水,风情韵致景一色——读王充闾散文《读三峡》

(2023-02-27 06:03:59)
标签:

读书

独具匠心描山水,风情韵致景一色——读王充闾散文《读三峡》


读三峡/王充闾


“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浑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记事珠和备忘录。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律动着乾坤的吐纳,展现着大自然的启示;里面映照着尧时日、秦时月、汉时云,浸透了造化的情思与眼泪。

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然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在这锦山秀水之间,早在五千年前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水河里,载着一位绝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托付给他的军师。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

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江山亦不可复识矣。就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朦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比之于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那群峰竞秀、断岸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峰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灵境:始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卒读之,会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融为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再读之,则深入画境,浓酣忘我,冲然而澹,悠然而远,进入《易经》中那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独具匠心描山水,风情韵致景一色——读王充闾散文《读三峡》

 【读与评】

 王充闾先生的散文《读三峡》特色在于其厚重的历史积淀,先生紧扣这一特点,在文中回顾了相关历史风云,讲述了三峡一带发生的著名历史事件,表现了历史巨变中人的渺小。

 先生对三峡风物的描写独具匠心,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如写意山水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意境,表现了先生对三峡由来已久的仰慕与赞美之情。

 首先,写山。先生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又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紧接着,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其次写水。水是山的眼睛。先生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先生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先生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再次,写景。先生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之景,用“寒”、“素”、“凄”、“哀”数字,寥寥几个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大笔点染就是抓住景物特征,轻轻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神韵。

 细细品读本文,我感到,先生《读三峡》具有鲜明的语言特点,文中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先写山,后写水,概括写景,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行,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啸,悲凉的渔歌,构成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读之,印象深刻。


独具匠心描山水,风情韵致景一色——读王充闾散文《读三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