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华
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7,304
  • 关注人气: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自然:净化人类灵魂的殿堂——读屠格涅夫散文《白净草原》2

(2022-10-20 05:09:59)
标签:

读书

大自然:净化人类灵魂的殿堂——读屠格涅夫散文《白净草原》2


白净草原(节选)/屠格涅夫2

 

这是七月里明媚的一天,接连几个好天气后,这天的天气格外明媚。一大清早,天空澄澈空明,霞光和煦,没有如火般的灼热,柔和的光芒沐浴大地。太阳——不是旱季特有的那种刺眼的火红色,也不是暴雨前荧荧的深紫色,而是一种明亮而温和的暖暖的颜色,徐徐地从一条狭长的云后浮出,新鲜地闪耀,光芒融进了紫丁香色的云层中。云朵纤细的金边,像一条发着光的小蛇,其光芒犹如抛光的银子般耀眼。忽然,舞动的光线突然清晰了,于是耀眼的,欢快的,绚烂的朝阳飞也似的升了起来。

到了正午,高高的天空就常常会出现许多云团,金灰色的,包裹在银白色的边际线里。它们软绵绵地呆在天空,好似茫茫碧波中的岛屿,四周围绕着极其澄澈的深蓝色水流,而云朵,则在其间一动也不动。在天空的更远处,云朵们相互靠近,这时它们之间的深蓝色天空已经看不见了,但它们本身的颜色也就跟那片蔚蓝一样,浸透了光和热,融为一体。远在天际的地平线,带有一点淡紫色,一整天都没有变幻过,绵延向两边。整个天幕,没有聚集黑压的云层,只是有些地方透出浅蓝色的光线,这是淅淅沥沥洒下的小雨。

晚上,云朵都消失了。它们中最后剩下的几朵,黑乎乎的像是不明状态的烟雾,一条一条地横在天空,映着下落的夕阳透出一种粉红色。在夕阳落下的地方,宁静如它初升时一般,一道深红色的光辉久久地映在渐渐黑暗大地的边缘,温润地闪着光。黄昏,星星嵌在夜空中,小心翼翼地闪着光,像极了捧在手中的那团烛火。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地的一切色泽都柔和起来,明亮但不耀眼,万物像被加入了一种名叫温存的动人物质。在这样的日子里,天气有时会热得厉害,走在田野的小斜坡上甚至会有身处蒸笼的感觉,但一阵微风就可以把积郁的闷热吹走,同样也微微扬起了打着旋儿的尘土,这的确是持久好天气的一个征兆。尘土沿着大道飘荡,越过田野,像一小列白色纵队般游移着。洁净干燥的空气中有着苦艾,割断的黑麦和荞麦混杂起来的气味,甚至在天黑前的一小时还感觉不到一丝湿气。这个天气给农人们带来了收获的喜悦……

……

我跟那群孩子们说,我迷路了,所以希望可以跟他们一起坐一会儿。他们问我从哪里来,我如实回答了,又随便聊了几句。我在一丛叶子已经快被牲口吃光的灌木旁躺了下来,开始向周围望去。周围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像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在篝火旁,一圈金红色的光晕在摇曳,似乎随时都会被无尽的黑幕所吞噬;火焰时不时地窜出橘红色的光芒,跳出光晕围成的小圈之外;火舌灵敏的撩拨着干枯的柳枝,又迅速地消失不见;细长的阴影偶尔会扑向火焰,跟焰火共舞一小会儿。此时此刻的情景,真是一场黑暗与光明的争斗。

有时候,火光不那么旺了,光晕也缩小了些。在光线不能触及到的黑暗里,忽然会探出一个马头,有条纹的或是全白的脸,一边瞪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们,一边快速咀嚼着青草,忽然又把头缩回去,一下子就不见了。只能听到它们继续吃草和喷响鼻的声音。从那圈仅有的光圈中很难分辨出黑暗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所有近在咫尺的,似乎被一道巨大的黑幕隔开了,只有遥远的群山和森林映出模糊不清的昏暗轮廓,远远地悬在地平线以上。

此时的天空一片辽阔,无云,深远,充满神秘的威严。周围的气氛让人觉得似乎有一种甜蜜的气息靠近心脏,吸进一口俄罗斯夏夜里特有的气息,芳香沁入心脾,心旷神怡。四周静悄悄一片,只有偶尔的,在靠近河的地方,会忽然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水花洒下激起一阵哗啦啦的水声,岸边的芦苇随着渐近的水波飘荡,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还有两堆篝火热烈地噼啪作响。

这些男孩儿们围着篝火坐着,刚才两只急切地想要吃掉我的狗如今也坐在一旁,就算是过了这么长时间了,它们还是不肯向我低头,只是半睁着迷离的眼睛,望向篝火,每隔一段时间就带着一种自尊心受伤的情绪向我嚎叫,一开始只是低声的咕噜,接着是又尖又细的轻叫,声音里充满了一种不满的抱怨。围着篝火的一共有五个男孩儿,他们分别是:费佳,帕夫卢沙,伊柳沙,科斯佳和瓦尼亚。这些名字都是我听他们聊天的时候提及的。

……

我就躺在一棵灌木的下面,看着这些孩子们。一个小铁锅悬挂在篝火上,里面煮着几个马铃薯。帕夫卢沙跪在一旁照看炉火,把一片木头探进锅子里搅着。费佳躺在地上,一手支着头,另一只手抚着衣服的下摆。伊柳沙坐在科斯佳旁边,强迫症似的不断眨着眼睛。科斯佳沮丧地歪着头,眼睛望向遥远的地方。瓦尼亚还是一动不动地睡在毯子下面。我闭着眼睛,假装睡着了。男孩子们有一句没一句地开始聊开了。

……

他们都不说话了。忽然,从远方传来一阵拖得长长的,嘹亮而悲哀的声音,这种声音难以名状,不知从何而来。一声声,打破深沉的寂静,升腾到半空,在空气中回荡摇曳,渐行渐远,最后消失。仔细听一下呢,好像是什么都没有,但还有回音在缭绕。似乎是有个人,站在地平线的边沿,持续地哭喊,悠长的,一声一声的,余音回响在心头;又像是有人躲在林子里,用尖锐无比的笑声回应着他,河面上飘过一阵低低的嘶嘶声。那群男孩们向四周看了看,微微地缩了缩身子。

……

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一直跟这些孩子们在一起。月亮终于升了起来,起先我还没有注意到,它只是一弯小小的新月。刚刚那没有月亮的夜空,显得无比肃穆寂静,而现在这些星星们,挂在夜幕的时间所剩不多,要不了多久,就要沉入茫茫的宇宙。周遭的一切都出奇的肃静,所有的一切都沉沉入睡,享受着黎明前最后一点点酣畅的时光。空气里的香气此时也开始消散,一股湿气似乎在蔓延……夏天的黑夜是多么短暂!……孩子们的说话声跟篝火一样,渐渐熄灭了。两只狗也在打盹儿,远处的马群,借着昏暗的光线,我只能隐约看见它们低着头的轮廓——它们也都睡了……而我,也渐渐陷入一种疲乏的意识空洞状态,不多一会儿,也进入了梦乡。

一阵清风拂过,我睁开眼睛,天已经微亮了。东方微微泛起了鱼肚白,霞光尚没有出现。然而,目之所及的一切都已经清晰可辨。浅灰色的天空此时正越来越亮,越来越鲜红,星星一闪一闪地发出最后昏暗的光亮,有一些已经淡得看不见了。整个大地充满了潮湿的气息,每一片树叶上都挂着露珠。人声和喧闹声从远处传来,一阵轻轻的晨风在泥土地上欢愉地飘动游荡。我的身体兴奋得轻轻打颤,以回应这完美的晨景。我迅速爬了起来,走向那群孩子们。他们躺在尚有一丝余热的篝火旁睡得死死的,只有帕夫卢沙半抬着身子,专注地看着我。

我对他点了一点头,便顺着雾气重重的河岸往家的方向走了。走了不到两英里路,我周围那沾满露水的、辽阔的白净草原,前方层层叠叠的绿色树林,后面扬尘的小路和路边闪着红光的灌木丛,笼罩着晨雾的淡蓝色河水,水里还反射着晨光,起先是粉红色,然后是鲜红色,接着变成了金灿灿的颜色……所有这些都开始苏醒过来,它们开始唱歌,喧闹,交流。四周挂满了大颗大颗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亮如钻石的光芒。纯洁清澈如同沐浴在清晨的清新中,远处的钟声像是在欢迎我的到来。忽然,那群我刚刚分别的孩子们驾着精神抖擞的马儿们,从我身旁疾驰而去……


大自然:净化人类灵魂的殿堂——读屠格涅夫散文《白净草原》2

 【读与评】

 大自然——人类生活的空间,它是那样宽广无边,神秘莫测,又是那样美好可爱,多姿多彩。人们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会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与忧伤,心灵会变得清如止水,读了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一种感受油然而生:大自然——确确实实是净化人类灵魂的殿堂。

 屠格涅夫是描写大自然的能手。在《白净草原》中,描写如诗如画的风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那白净草原上,清晨——胭红柔和的霞光,明丽清暖的初阳,淡紫色的轻纱似的薄雾;中午——任性泛滥的河水,散发着光和热的云朵;傍晚——落日斜辉中渐渐昏睡的大地;夜晚——明灯似的悄悄在天空闪烁的太白星……屠格涅夫在我们面前展现的大自然,仿佛在闪耀它多姿多彩的生命,让我们尽情观赏它的容貌、体态、神情和一日之中的无穷变化。置身于屠格涅夫所描写的大自然中,那纯真多变的自然美景,使我们感同身受,心灵默默地得到净化。

 屠格涅夫笔下的风景画面,声、色、香兼而有之,新奇、清丽而迷人。文中,风景是和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一同描写的,这就别有一番韵致。你瞧,一群农家孩子,在盛暑的夜晚,把马群赶到野地里吃草,天朦朦亮再把它们赶回来,在他们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快乐。五个孩子围坐在旷野的篝火旁。篝火上挂着小罐,煮着马铃薯。他们用一个个神奇的故事送走黑夜,迎来黎明。这里的富有概括性的俄罗斯景物逼真的描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诗意盎然。

 别林斯基说,屠格涅夫笔下的大自然,是“他所理解的”大自然。大自然和它怀抱中的万物,在屠格涅夫笔下,好像是一种独立于人之外的有生命有灵魂甚至有思想的实体和存在。屠格涅夫对于这个有独特生命的伟大的大自然是欣赏、热爱、而且敬仰的。在《白净草原》画面上,孩子们个个天真无邪,活泼勇敢。深夜里,巴夫路霞手里没有一根棍棒,却毫不躇踌地独自去赶狼。他又去河里打水,分明听到这里淹死的华西亚似乎在水里喊他,他退了几步,还是把水打回来了。他不怕狼,更不怕鬼。这些孩子在屠格涅夫笔下,和他周围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成了它的一部分。他们崇拜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了他们力量,给了他们勇气。

 其实屠格涅夫对于大自然不仅欣赏、热爱、敬仰,崇拜,而且,大自然在他眼中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人的一切思想、性格、习惯、感情,本领……都是在这种力量中形成的。在白净草原上放牧的那群可爱的孩子,他们的情绪、幻想、对周围世界的看法,都决定于他们在其中生活,成长的大自然。这些孩子热爱着大自然,依赖着大自然,大自然影响着他们,给他们以智慧和力量。他们天真活泼,聪明勇敢,富于想象力,对美好未来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陶醉在如画的自然风光中,用稚气的眼光观察世界,想要解开宇宙之谜,人生之谜。

 在作品中的凡尼亚似乎对同伴们讲的优美动人的故事不感兴趣,“天上的星星”、“蜜蜂那样挤在一起”的星星对他特别具有吸引力。他从席子底下探出他那稚嫩的小脸儿,用小拳头支撑着,那双沉静的大眼睛凝视着天空:“看呀,看呀,伙伴们。”孩子们的眼睛都随着他的童稚声音仰望天空,好久不低下来。他们思考起什么来了。

 “是什么?”科斯佳突然抬起头来问。

 巴夫路霞倾听了一下。

 “这是小山鸪飞过发出的叫声。”

 “它们飞到哪儿去?”

 “飞到一个地方,听说那儿没有冬天。”

 “有这样的地方吗?”

 “有的”。

 “很远吗?”

 “很远很远,在暖海的那边。”

 深夜外界的一切沉浸在黎明前寂静的酣睡中。而横卧在火堆面前,准备入睡的孩子们用这段沉思遐想结束讲述的故事。科斯佳、巴夫路霞多想变成一只小山鸪,多想自由自在,展翅飞翔,脱离这牢笼、苦海,飞到暖海那边没有严寒的地方去!

 他们作为农奴的后代,那幼小的心灵在渴望自由。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才可以让思想任意驰骋。他们编造出了“可怕的”故事来消磨时间。屠格涅夫以高度的技巧把“可怕的”故事分派给其中三个孩子(伊柳霞,科斯佳和巴夫路霞)来讲述。选择什么样的迷信传说,怎样来阐明这个迷信传说,都是由每个孩子性格特点来决定的。

 用迷信传说的描绘来刻画孩子的性格特征,是这篇作品的特色之一。讲述传说的能手是伊柳霞。他讲的是最可怕的故事:关于家神、林魔、小白羊、死人、在地上寻找断锁草的老爷,以及那个已经去世的老爷从埋葬地里跑出来的故事。选择这种迷信传说的故事完全符合他的特点:他的脸孔“不很好看,钩鼻子,长脸孔,目光无力,脸上表现出一种愚钝的,病态不安的神气。”

 第二个讲故事的是科斯佳,他的眼神是“沉思的,悲伤的,”“他的大而黑的液体似的发光的眼睛……似乎想倾吐出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某种东西”。他选择了关于人鱼的迷信传说,并且在叙述中表现出一种敏感的怜悯心:“她(人鱼)全身非常光亮,非常雪白,坐在树枝上,好像一条白杨鱼……他(人鱼叫来的木匠卡夫利拉)画了十字之后,我的朋友啊,那人鱼不笑了,忽然哭起来了……她哭着,我的朋友啊,用头发来揩眼睛……”

 第三个讲故事人巴夫路霞没有讲任何迷信传说,讲的是一件真事——“天的预兆,也就是日蚀的事。农村中把日蚀当作世界的末日。巴夫路霞的叙述同别的孩子不同,表现出一种批评精神,对迷信的人们采取一种讽剌的态度。

 别林斯基说:“诗人永远是自己民族精神的代表,以自己民族的眼睛观察事物并按下他的印记。“民族性是《白净草原》的内含特征。在文中,屠格涅夫直接描绘了农家孩子诗意的内心世界、细腻的感情、棱角分明的个性。文章的重心转移到大幅度的描写民族性这方面来,并在俄罗斯孩子们身上挖掘出俄罗斯的民族性。意识到个人的尊严和自身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自立、发展的必要条件。屠格涅夫对巴夫路霞发自内心的赞赏,是因为他身上具有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性格。他刚强坚毅、英勇无畏,这正是俄罗斯的民族性格的体现。故事的字里行间,还洋溢着孩子们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和探索。

 《白净草原》中的异常朴素的叙述和忠于现实的描写,以及艺术家巧妙的感情抒发,也使我们看到他对俄罗斯人民充满了信心,他揭示了潜藏在人民内部的力量、才能和优秀品质;尤其令人叹服的是,他把对人民的赞美和对祖国大自然的爱结合在一起。大自然是展示人的生活、活动的场所,它受人影响,它本身也支配着人。屠格涅夫热爱祖国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他的心早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得到净化,在他眼中自然万物都是“人化了的自然“。文中的太阳是一个刚刚露面的美少年,”灿烂可爱“,甚至林中的一切色彩都变得娴淡素雅,脉脉含情,”带着动人的温柔感“,这无不引导着读者去深入领略大自然的美以及了解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类的真实面貌。平淡的语言中充满了屠格涅夫对大自然及大自然中的人的热爱之情。

 《白净草原》中抒情性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都是屠格涅夫主观感情的表露。屠格涅夫对于人物的褒贬,对于事物的评价,他的愿望和理想,无不在抒情中得到体现。屠格涅夫把自己的主观态度与艺术描写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富有魅力的氛围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使读者在白净草原上流连忘返。正如杜勃留波夫说的,屠格涅夫叙述主人公“就像谈论他的亲近的人们一样,,他从他们的胸膛里提炼出热烈的情感来,他跟自己所创造的人物一起欢乐、悲伤,他自己就神往于他一直把喜欢使他们置身共间的那种诗意的环境。“

 在屠格涅夫笔下的大自然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所。这一群可爱的农家孩子是真正自然之子,屠格涅夫与他们一起在白净草原的夜里得到净化、解脱,在清晨的微雾中走向光明。美好而伟大的大自然默默地对人发生无限的诱导力,使人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灵慧得到激发。心地纯洁的人常常带有大自然的灵性。白净草原上的那一群在夜间放牧看守马群的农家孩子,他们坐在火堆旁,天真活泼地讲着故事,他们求知的欲望,温惋的忧愁,机灵的性格,大胆的举止,以及他们饶有诗意的心灵,不正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大自然的赋予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