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绝”奇景,美妙的杰作——读季羡林散文《登黄山记》

(2022-07-05 05:41:19)
标签:

读书

“四绝”奇景,美妙的杰作——读季羡林散文《登黄山记》

登黄山记(节选)/季羡林

 

黄山有所谓四大奇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温泉一进山就可以看到,上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再提了。其他三奇,除了云海以外,一进山也都陆续可以看到。从慈光阁开始,只要你注意,奇松、怪石,到处可见。简直是让你一步一吃惊,一步一感叹。

到了北海算是达到了顶峰,所谓集大成者就是。

那么,人们也许要问,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初次听说奇松时,心里也泛起过这个问题。我游遍了黄山,到了北海,要想答复这个问题,也还感到非常困难,简直可以说是回答不出。我常常想,世间一切松树无不是奇的。奇就奇在它同其他一切树都不一样。其他树木的枝子一般都是往上长的,但是松树的枝干却偏平行着长或者甚至往下长。其他树木从远处看上去都能给人一个轮廓,虽然茂密,却杂乱;然而松树给人的轮廓却是挺拔、秀丽,如飞龙,如翔凤,秩序井然,线条分明。松柏是常常并称的。如果它们站在一起,人们从远处看,立刻就能够分清哪是松,哪是柏。总之一句话,我们脑中一切关于树的规律,松树无不违反。此之所谓奇也。

但是,黄山上的松树比其他地方的更奇,是奇中之奇。你只要看一看黄山上有名字的名松,你就可以知道:蒲团松、连理松、扇子松、黑虎松、团结松、迎客松、送客松、飞虎松、双龙松、龙爪松、接引松,此外还不知道有多少松。连那些不知名的大松、小松、古松、新松,长在悬崖上的松,长在峭壁上的松,长在任何人都不能想象的地方的松,千姿百态,石破天惊,更是违反了一切树木生长的规律。别的地方的松树长上一千多年,恐怕早已老态龙钟了,在这里却偏偏俊秀如少女,枝干也并不很粗。在别的地方,松树只能生长在土中,在这里却偏偏生长在光溜溜的石头上。在别的地方,松树的根总是要埋在土里的,在这里却偏偏就把大根、小根、粗根、细根,一股脑儿地、毫不隐瞒地、赤裸裸地摆在石头上,让你看了以后,心里不禁替它担起忧来。黄山松奇就奇在这里。看松而看到黄山松,真可以说是达到顶峰了。

谈到怪石,也真是够怪的。那么,这些石头怪又怪在何处呢?在别的名山胜地中,也有一些有名有姓的山峰,也有一些有名有姓的石头。但是在黄山,这种山峰和石头却多得出奇:虎头岩、郑公钓鱼台、莺谷石、碰头石、鲫鱼背、羊子过江、仙人飘海、仙桃石、蓬莱三岛、鹦哥石、飞鱼石、采莲船、孔雀戏莲花、象石、金龟望月、仙鼠跳天都、仙人下轿、仙人把洞门、姜太公钓鱼、犀牛望月、指路石、金龟探海、老僧入定、老僧观海、仙人绣花、鳌鱼吃螺蛳、容成朝轩辕、鳌背驮金鱼、仙人下棋、仙人背包、飞来钟、老翁钓鱼、梦笔生花、猪八戒吃西瓜、书箱峰、达摩面壁、仙人晒靴、老虎驮羊、天鹅孵蛋、关公挡曹、仙人铺路、太白醉酒、五老荡船、天狗望月、双猫捕鼠、苏武牧羊、老僧采药、仙人指路、喜鹊登梅、猴子捧桃,等等,等等。名目确实够繁多的了。名目之所以这样繁多,决定因素就是这里的石头长得怪。如果不怪的话,就绝不会有这样多的名目。你以为这些五花八门的名目已经把黄山的怪石都数尽了吗?不,还差得很远。如果你有时间,静坐在黄山的某一个地方,面对眼前的奇峰怪石,让自己的幻想展翅驰骋,你还可以想出一大批新鲜动人的名目。比如我们几个人在西海排云亭附近面对深涧对面的山,我看出了一座“国际饭店”。这个名字一提出,你就越看越像,像得不能再像了,我们都为这个天才的发现而狂欢。假我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为黄山创立一大批新鲜、别致,不但神似而且形似的名目,再为黄山增添光彩。

在怪石中最怪的,当然要数飞来石。顾名思义,人们认为这块大石头是从天外飞来的。我们从玉屏楼到北海的路上,快到北海的时候,已经从远处看到了它。它是在一座小山峰的顶上,孑然耸立在那里,上粗下细,同山峰接触的地方只是一个点,在山风中好像摇摇欲坠,让人不禁替它捏一把汗。后来我们从北海到西海,在回去的路上,爬了上去,一直爬到峰顶上,同黄山别的山头一样,小小的一个峰顶,下临万丈深涧。看到飞来石,我们都大吃一惊:原来同峰顶连接的地方有一条缝。这样一块巨石,上粗下细,又不固定在峰顶上,怎能巍然屹立在那里,而且还不知已经屹立了多少年呢?在这漫长的时间内,谁知道它已经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山崩地震呢?而它到今天仍然是岿然不动,简直违反了物理的定律。我们没有别的话可说,只能说它是奇中之奇了。

至于黄山的云海,更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一座大山竟然有北海、西海、天海、前海、后海,这样许多海,初听时难道不真是让人不解吗?原来这些海都是云海。我从小读王维的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觉得这个境界真是奇妙,心向往之久矣。可是活了六十多岁,也从来没能看到云起究竟是什么样子。一天,我们正在北海的一个山头上,猛回头,看到隔山的深涧忽然冒起白色的浓烟。我直觉地认为这是炊烟。但是继而一想,炊烟哪能有这样的势头呢?我才恍然:这就是云起。升起来的云彩,初时还成丝成缕,慢慢地转成一片一团,颜色由淡白转浓。最初群山的影子还隐约可见,转瞬就成了一片云海,所有的山影都被遮住,云气翻滚,宛若海涛。然而又一转瞬,被隐藏起来的山峰的影子又逐渐清晰,终于又由浓转淡,直到山峰露出了真面目,云气全消,依然青山滴翠,红日皓皓。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几分钟之内。这算不算是云海呢?旁边有人说:“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云海。那要大雨之后。”我只好相信他的话。但是,“慰情聊胜无”,不是比没有看到这种近似云海的景象要好得多吗?

 

 【读与评】

 读季羡林先生散文《登黄山记》,深感先生观察细致,思考细密,着笔细腻,把黄山的绝色之景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展示在人们面前。我是已经两次去过黄山的,读之,身同感受,着实流恋往返。

 被誉为黄山的“四绝”奇景分别是: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傍崖生长,千曲枝虬,苍翠挺拔。

 黄山奇石——灵幻奇巧,形象逼真,若静若动,一步一景。

 黄山云海——瑰丽壮观,聚散奔突,排山倒海,变幻无穷。

 黄山温泉——常流不息,水温适宜,可饮可浴,治病健身。

 为什么黄山的松树特别奇?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闻名天下。其中奇松又是黄山最具特色之处。奇特多姿的古松,屹立于岩石缝间,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苍劲古雅,令人百看不厌。

 之所以黄山出奇松,这是因为,黄山松的奇形怪态,是松树适应周围环境,特别是长期以来经受刮风、下雪和低温而形成的。黄山气候凉爽湿润,而到了冬季又特别寒冷,强风飕飕。由于受强风劲吹的影响,山上松树的枝叶往往呈现明显的畸形,迎风的枝条被风吹得扭曲或呈螺旋状生长,而且背风面枝叶较多较密。另外,风还对这些松树起着生理上的影响。因为风可加快水分的蒸腾速度,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松的针叶变得更细更短,蜡质增厚。风还影响着土质。因为风大,山上表层的土壤很少,松根扎得很深。为了适应环境,生长在岩缝中的树根只能不断分泌酸液,才能啃裂石头,把根扎下去。由于个体松树生活区域的不同,外界因素作用的结果也不同,这就形成了黄山松的奇形怪状。

 例如,长在山麓路边的松树,常常多向外伸出枝干,正好与里面的斜坡配合形成奇突而又平衡的感觉。像玉屏楼东面的迎客松,树不高,但它的分枝伸出来像条巨臂,犹如打出欢迎客人的手势,给人印象很深。而生在地势平坦处的松树,四面八方阳光雨露比较均衡,枝叶就像一把大伞,四面匀盖,如云谷寺旁的异萝松就是。

 在北海的蒲力松,树虽不高,但枝叶密集于树冠,密得几乎不透光,由于紧密的关系,上面能坐几个人,甚至可放张席子睡觉,这是它长期承受冬天大雪压顶的威胁而形成的。

 黄山还有些松树长在悬崖峭壁上,更为奇特,如西海和石笋峰等处的松树,有的枝干伸出几米远像条长臂,有的枝干盘曲甚至绕过旁边的树后又再向上生长,有的则倒生向下至10多米之处……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峭壁上的松树,它们的近根部分从岩石缝中长出来时,只有碗口那样粗,往上长时,树干变大成盆口粗了,这是松树与石头顽强斗争求得生存的最好例证。

 黄山松奇,还在于它具有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黄山的松树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它们长在峰顶 、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此外,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 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

 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

 黄山奇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

 黄山奇石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目前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

 黄山奇石,奇在像很多事物,惟妙惟肖。有的酷似珍禽异兽,诸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鳌鱼驮金龟”、“乌龟爬山”,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有的宛如各式人物,诸如:“仙人下棋”、“天女绣花”、“夫妻谈心”、“童子拜观音”。有的形同各种物品,诸如“梦笔生花”、“笔架峰”、“仙人晒靴”、“飞来钟”。有的又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而命名,有“苏武牧羊”、“太白醉旧”、“武松打虎”、“达摩面壁”等。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鱼,是大自然风景给人类最美好的馈赠。

 黄山的云,是轻盈的美,是梦幻的美。那缥缈的云有时织起一条白色的围巾,环在山的颈子上,有时悄悄地曳过你的眼前,有时穿梭在树梢,笼罩着山姑娘的脸庞。站在高处看,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一座座山峰的山尖,像大海里的小岛,让人仿佛置于仙境一般,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云,不仅飘飘悠悠,而且变幻莫测。过了一会儿,先是来了一只大狗,后面跟着几只“汪汪”叫的小狗。紧接着,大狗变成羚羊,慢条斯理地吃着草。随着云雾的扩张,羚羊变成骏马,那马儿仿佛在草原上撒蹄飞奔,卷起重重的泥土。忽然,骏马成了一条巨龙,在山顶上空盘旋,如同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让人身临其境,给人以诗意般的感觉。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缎,又恍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飘动;黄山的云可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的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可真妙啊,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

 去过黄山,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字:“奇”——山是奇的,松是奇的,石是奇的,云是奇的。我归纳一个字:“美”——天然的美,野性的美,惊险的美,磅礴的美!

  “四绝”奇景,美妙的杰作——读季羡林散文《登黄山记》

        黄山奇松

           “四绝”奇景,美妙的杰作——读季羡林散文《登黄山记》

         黄山奇石

  “四绝”奇景,美妙的杰作——读季羡林散文《登黄山记》

       黄山云海

  “四绝”奇景,美妙的杰作——读季羡林散文《登黄山记》
                  黄山温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