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华
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7,304
  • 关注人气: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拥有大海般胸怀的人——读丁宁散文《幽燕诗魂》

(2022-03-29 06:32:31)
标签:

读书

          一个拥有大海般胸怀的人——读丁宁散文《幽燕诗魂》

         幽燕诗魂/丁宁

 

大海哟,你是最美的诗。

你广阔的胸怀,深深藏着一个纯洁的诗魂。

诗魂啊,你回来吧!

十多年前,渤海之滨,秀丽的北戴河,有个小小的文学界的疗养所,每年一进暑期,便活跃起来。作家、文学工作者,还有艺术家,三三两两,陆陆续续,汇集到那里,让碧波洗涤身上的风尘,让清风拂去额上的汗渍。良辰美景,岂肯辜负,勤奋的作家,铺开新的稿纸,继续埋头写作。

一九六一年七月初,我第一次来到避暑胜地。当日,便去观赏大海。那大海,浩浩渺渺,无边无际,只觉得它太深奥莫测了。归来,疗养所的餐厅,响彻着热烈的争辩,原来,几位同志正在探讨大海的秘密。大海,有时和悦,有时狂暴,是善良还是凶恶?对它的性格究竟怎样理解?

“只要肯去理解。它包涵着人民的肝胆和智慧。”

这个具有独到见解的人是谁?原来他就是杨朔同志。他一向恬静优雅,不善于与人争辩,但他生长在大海之滨,热爱大海,也理解大海,所以他的论点具有权威。

杨朔是个被人尊敬的同志。他衣着整洁,文质彬彬,但给人的感觉,似乎形单影孤,内心深处,好像埋藏着神秘的东西。我和他同在一个单位工作,但却并不了解他。

......

第二天一早,饭厅又是谈笑风生。杨朔用诗的语言在描述他夜卧小楼最初一宵的感受:大海的狂涛,有如千军万马,他仿佛又回到炮火连天的战场,陶醉在杀敌的激情之中;夜阑人静,风声、涛声,组成雄壮的交响乐,那是真正悦耳的催眠曲,一直把他送到奇妙的仙境……他的结论:大海是最美的诗。

当晚,正值明月之夜,同志们三五成群,在海滩上踏着月光欣赏海的夜景。只见水天茫茫,银波闪闪,轻轻拂岸的浪花,一卷卷,一丛丛,如歌如诉;大海更宁静,更神秘,同志们不约而同地背诵:“……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有个人向一位画家提出,请他画一幅大海夜景,那画家未及回答,杨朔便说:“大海的夜景并不难画,难的是如何画出大海深邃的心胸。”又有一个同志提议,每人背诵一首诗,不论旧体或新诗,都必须带一个“月”字。轮到杨朔,他以优美的姿态,清亮的口齿,吟咏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吟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他的声音,突然喑哑,神情迷离。我不禁猜想,他在怀念战友或亲人,也许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心上的人?

接着,作家们论起诗来,都认为苏轼这首词,意境很深,艺术高超;天上、地下、幻想、现实,都融为一体。在古人的诗词中,可算得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杨朔对苏东坡的诗,有独特的喜爱。有一次,他出游归来,兴致很好,疾笔录下苏轼另一首词。那词的下阕是:“难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他赞美东坡居士在这首词中,表现了积极乐观的思想。他说:“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共产党人又怎能不是革命的乐观主义者呢!”

他不仅喜欢诗,而且有自己的见解。他在一篇文章中说,他写小说和散文,也常常寻求诗的意境,他说:“我向来爱好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思想、感情,耐人寻味。”至于什么是诗意,他认为:“杏花春雨,固然有诗,铁马金戈的英雄气概,更富有鼓舞人心的诗力。你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快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

杨朔的确每时每刻都在寻找诗,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诗的意境之中。他自有个人的生活情趣,他喜欢沉思,也乐于和同志们聊天,在交谈时,爱寻求话题的意义和其中的哲理。他的房间,总是静悄悄,偶尔,微风传出轻轻的朗读声,那是他在读外文,在吟咏诗词。

清晨,他独自出去,海滩上留下一串串的足迹,山林之间,也传送着他徘徊的脚步之声。出游归来,薄薄的衣衫,沾着露水侵袭的痕迹,斑斑点点。

有时,我问他:“你独自散步,不觉寂寞?

他说:“不,我和大海说话。”

“那林深之处,可有乐趣?”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他读着欧阳修“醉翁”的佳句,乐在其中。

夜来风雨,休养所的果园中,低矮的苹果树,瘦弱的碧桃,东倒西歪,有的匍匐在地,像受了欺凌的孩子,杨朔一大早起来,怀着怜悯之情,拿起铁铲,用心地把它们一棵一棵地扶起来,给它们培上新鲜泥土。休养所的管理员老赵,是个纯朴勤劳的“园艺家”,杨朔很佩服他。老赵把一大片果园修梳得很出色,鸭梨、蜜桃压弯了枝头,各种品种的苹果,香飘十里。杨朔常常赞叹说:“老赵干起活来不仅灵巧,而且优美,既有节奏感,又富于音乐性,劳动确实创造了艺术,老赵是真正的艺术家啊!”

老赵从桃树的折枝上,摘下一个大桃,亲热地送给杨朔,那桃红扑扑,水灵灵,杨朔把它当作爱物装在一只盘子里,幽默地问老赵:“是不是从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偷来的?”老赵憨直地分辩:“哪能是偷的?那是咱自己树上长的,一点不假。”老赵告诫杨朔,那桃是个“吃物”,不是个“玩物”,得赶快吃掉。杨朔不以为然,说:“这是你创造出来的艺术品,怎能忍心毁掉!”

老赵迷惘不解,憨厚地摇着头。

......

美好的时光,飞快地流逝。......

七八年过去了。谁能想到在一九六八年,这个有才华的同志被林彪、“四人帮”所迫害,一颗火热的诗心,竟停止了跳动!正如他的一首诗所表明的:

自有诗心如火烈,

献身不惜作尘泥。

又是十年过去了。但我相信,他那纯洁的诗魂,仍然活跃在深深的大海中。 

 

          【读与评】

 丁宁女士的《幽燕诗魂》是一篇怀人散文,是十年浩劫之后出现的一大批被命名为“哀悼散文”中的佳作。全文以大海作为背景,在大海的衬托下来表现著名散文家杨朔的宽广胸怀和诗人气质。作品主要记叙了19617月丁宁女士在避暑圣地北戴河与杨朔交往的一些情景,其间又穿插叙述了杨朔往昔岁月的几个生活片段,为读者呈现了杨朔这位具有独特的诗人气质和充满乐观精神的作家形象,并以饱满热情的情调赞美了海魂,更赞美了诗魂——这其实也是丁宁女士写作本文的目的之所在,这诗魂就是杨朔的灵魂。

 杨朔是我国当代散文史上颇有建树的散文家,第一个明确提出“以诗为文”的文艺主张,将散文当作诗来写。杨朔出生在大海之滨的山东蓬莱,深受当地土人熏陶,如丁宁女士所言,他“热爱大海,也理解大海”。所以,在文中,丁宁女士把杨朔和大海深深地联系在一起,用海来契全篇,以诗作为线索。丁宁女士并未对杨朔的生平进行详细的描述,而是选取了几个具有特殊性的细节来表现他的性格、精神状态和人生追求。正是在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见微知著,了解杨朔的人生境界和内心之魂;也正是通过这些描绘,丁宁女士完成了杨朔是“幽燕诗魂”的创作主题。

 丁宁女士从到北戴河度假开始写起,第一个细节就与海有关——在探讨大海的秘密时,杨朔说了一句充满诗意又极富哲理性的话:“只要肯去理解,它包含着人民的肝胆和智慧。”这也注定了全篇文章都离不开诗,因为杨朔本身就是一首诗,诗是杨朔的灵魂。所以,他能用诗的语言描述夜卧小楼最初一夜的感受,可以用诗的语言来理解大海,可以用诗人的感受来理解苏东坡,可以对诗意有独特的见解。正如丁宁女士断言的那样:“杨朔的确每时每刻都在寻找诗,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诗的意境之中。”他可以把自己的心灵与自然交流交融,可以独自对海说话,可以与园丁老赵交流;胶东军民在战争岁月的斗争事迹被他称为“那是动人的诗”,记载他在战争中经历和采访的丰富的斗争的故事的本子使他感叹“这里边都是诗”。这就是杨朔的诗魂。接着丁宁女士又详细描述了杨朔对爱情的执着忠诚和再次救人的情节,进一步提升了杨朔的诗魂。

 本文虽是一篇怀人散文,但大海是杨朔心灵的象征,也是提契全篇的要领,因此,对大海的描述是本文的重中之重。大海的浩浩渺渺,无边无际,大海深邃的心胸,海上雨景的壮观,都通过丁宁女士简练的叙述得到了表现,而这些描写无一不是为了衬托杨朔那宽广的心胸和达观的人生态度。的确,大海是最美的诗,海魂、诗魂自然而然融为了一体。以海魂写诗魂是本文的立意所在,是贯穿全文的,开篇就写大海广阔的胸怀是最美的诗,结尾又以“他那纯洁的诗魂,仍然活跃在深深的大海中“作为呼应。这实际上也显出本文的结构特色,——诗、海便是一条合二为一的情感线索,而且首尾呼应,张弛有致,纵横开阖中又不失细密谨严。

 本文语言典型又不失活泼,古朴又富有时代气息,简练的叙述,细腻传神的白描与丁宁女士充满敬仰与怀念之情的抒情结合在一起,不仅描写了杨朔对大海的理解,也写了丁宁女士自身对杨朔的理解,给读者描绘了一个拥有大海般胸怀的杨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