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中国——读闻一多诗《一个观念》

标签:
读书 |

一个观念/闻一多
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
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
一点亲密的意义,一股火,
一缕缥缈的呼声,你是什么?
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
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
既然是节奏,就不该抱怨歌。
呵,横暴的威灵,你降伏了我,
你降伏了我!你绚缦的长虹——
五千多年的记忆,你不要动,
如今我只问怎样抱得紧你……
你是那样的横蛮,那样美丽!
细品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一个观念》,体悟先生所言的“一个观念”,就是爱中国。
先生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了与祖国的距离,在第一节中,他连着用七个比喻,让读者具体地了解“一个观念”的魅力:“你隽永的神秘,你美丽的谎,/你倔强的质问,你一道金光,/一点亲密的意义,一股火,/一缕缥缈的呼声。你是什么?”
祖国山河壮丽、文化灿烂,她的“隽永的神秘”在外人听来,反倒如“美丽的谎”。先生不屑过多解释。她“倔强的质问”自己的儿女:这话如“一道金光”,让炎黄子孙猛然清醒。祖国的爱,就是那“一点亲密的意义”,意义里蕴着“一股火”。这一连串的比喻,璀璨夺目,一往深情。
紧接着,先生没有直面回答“你是什么”,而是以一种自省的口气坦陈着一个人的宿命“我不疑,这因缘一点也不假,/我知道海洋不骗他的浪花。/既然是节奏,就不该抱怨歌”,是的,一个人既是社会的一员、历史的一页,也是文化的一分子、传统的一分子。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仅要接受地域、家族、个人禀赋、现实政治的宰割,其命运也必将受到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他更多的是承受,而不是选择。先生自美回国,面对着“这不是我的中华”的残酷现实,思想感情充满着更复杂的矛盾,内心压抑而沉重。但他是一个“靠理智控制比情感的驱遣多些”(梁实秋)的诗人,他有怨,却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怨;他有爱,却不是不加选择的爱。对于自己的祖国,对于祖国的文化、历史和传统,他是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所以,面对残酷的现实环境,面对个人的宿命,他才会写出这样亦怨亦颂的诗歌。
先生直抒胸臆,祖国这个观念,对他来说最确切的就是“五千多年的记忆”,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而这历史文化像“横暴的威灵”神力无比,不容分说就把“我”的整个身心紧紧地吸引住,使“我”来不及思索就“降伏”在了她的脚下;这历史文化又像“绚缦的长虹”,光彩夺目,深深地打动“我”的心灵,使“我”身不由己地心悦诚服,感到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能与她媲美的东西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降伏”了诗人,于是,诗人希望她“不要动”,希望“抱得紧”她,诗人要尽情地欣赏、拥抱具有无限魅力的无比优越的祖国文化。诗中的“一个观念”,实际上是他理想的爱国观念,透过《一个观念》可看到先生水晶般纯洁而明亮的内心世界和那颗搏动着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