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茫茫行程中经常明灭于心间的宁静光点——读余秋雨散文《腊梅》

(2021-04-05 06:02:04)
标签:

读书

茫茫行程中经常明灭于心间的宁静光点——读余秋雨散文《腊梅》

腊梅/余秋雨

人真是奇怪,蜗居都是纵横千里的遐想,而当时我在写各地名山大川游历记的时候,倒反而常常有一些静定的小点在眼前隐约,也许是一位偶然路遇的老人,也许是一只老是停在我身边赶也赶不走的小鸟,也许是一个让我打了一次瞌睡的草垛。有时也未必是旅途中遇到的,而是走到哪儿都会浮现出来的记忆亮点,一闪一闪的,使飘飘忽忽的人生线络落下了几个针脚。

是的,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那未,具有留存价值的只能是一些点。

把那些枯萎的长线头省略掉吧,只记着那几个点,实在也够富足的了。

为此,我要在我的游记集中破例写一枝花。它是一枝腊梅,地处不远,就在上海西部的一个病院里。

它就是我在茫茫行程中经常明灭于心间的一个宁静光点。

步履再矫健的人也会有生病的时候,住医院对一个旅行者来说可能是心理反差最大的一件事。要体力没体力;要空间没空间,在局促和无奈中等待着,不知何时能跨出人生的下一站。

看来天道酬勤,也罚勤。你们往常的脚步太洒泼了,就驱赶到达个小院里停驻一些时日,一张一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习惯不习惯。

那次我住的医院原是一位外国富商的私人宅邸,院子里树木不少,可惜已是冬天,都凋零了。平日看惯了山水秀色,两眼全是饥渴,成天在树丛间寻找绿色。但是,看到的只是土褐色的交错,只是一簇簇相同式样的病房服在反复转圈,越看心越烦。病人偶尔停步攀谈几句,三句不离病,出于礼貌又不敢互相多问。只有两个病人一有机会就高声谈笑,护士说,他们得的是绝症。他们的开朗很受人尊敬,但谁都知道,这里有一种很下力气的精神支撑。他们的谈笑很少有人倾听,因为大家拿不出那么多安慰的反应、勉强的笑声。常常是护士陪着他们散步,大家远远地看着背影。

病人都喜欢早睡早起,天蒙蒙亮,院子里已挤满了人。大家赶紧在那里做深呼吸,动动手脚,生怕天亮透,看清那光秃秃的树枝和病恹恹的面容。只有这时,一切都将醒未醒,空气又冷又清爽,张口开鼻,抢得一角影影绰绰的清晨。

一天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突然有一大清晨,大家都觉得空气中有点异样,惊恐四顾,发现院子一角已簇拥着一群人。连忙走过去,踮脚一看,人群中间是一技腊梅,淡淡的晨曦映着刚长出的嫩黄花瓣,赶近过去的人还在口中念叨着它的名字,一到它身边都不再作声,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已把大家全都慑住。故意吸口气去嗅,闻不到什么,不嗅时却满鼻都是,一下子染透身心。

花,仅仅是一技刚开的花。但在这儿,是沙漠驼铃,是荒山凉亭,是久旱见雨,是久雨放晴,病友们看了一会,慢慢侧身,把位置让给挤在后面的人,自己在院子里踱了两圈,又在这儿停下,在人群背后耐心等待。从此,病院散步,全成了一圈一圈以腊梅为中心的圆弧线。

住院病人多少都有一点神经质。天地狭小,身心脆弱,想住了什么事怎么也排遣不开。听人说,许多住院病人都会与热情姣好的护士产生一点情感牵连,这不能全然责怪病人们逢场作戏,而是一种脆弱心态的自然投射。待他们出院,身心恢复正常,一切也就成为过眼烟云。

现在,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射在腊梅上了,带着一种超常的执迷。与我同病房的两个病友,一早醒来就说闻到了腊梅的香气,有一位甚至说他简直是被香气熏醒的,而事实上我们的病房离腊梅不近,至少隔着四五十米。

依我看来,这枝腊梅确也当得起病人们的执迷。各种杂树乱枝在它身边让开了,它大模大样地站在一片空地间,让人们可以看清它的全部姿态。枝干虬曲苍劲,黑黑地缠满了岁月的皱纹,光看这枝干,好像早就枯死,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怆的历史造型。实在难于想象,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花瓣黄得不夹一丝混浊,轻得没有质地,只剩片片色影,娇怯而透明。整个院子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叶落枝黄地闹了一个秋天,天寒地冻地闹了一个冬天,全是在为这枝腊梅铺垫。梅瓣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能把整个铅蓝色的天空摇撼。病人们不再厌恶冬天,在腊梅眼前,大家全部懂了,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随。这里的美学概念只剩下一个词冷艳。

它每天都要增加几朵,于是,计算花朵和花蕾,成了各个病房的一件大事。争论是经常发生的,争执不下了就一起到花枝前仔细数点。这种情况有时发生在夜里,病人们甚至会披衣起床在寒夜月色下把头埋在花枝间。月光下的腊梅尤显圣洁,四周暗暗的,唯有晶莹的花瓣与明月遥遥相对。清香和夜气一拌和,浓人心魄。

有一天早晨起来,天气奇寒,推窗一看,大雪纷飞,整个院子一片银白,腊梅变得更醒目了,袅袅停停地兀自站立着,被银白世界烘托成仙风道骨,气韵翩然。几个年轻的病人要冒雪赶去观看,被护士们阻止了。护士低声说,都是病人,哪能受得住这般风寒?还不快回!

站在底楼檐廊和二楼阳台上的病人,都柔情柔意地看着腊梅。有人说,这么大的雪一定打落了好些花瓣,有人不同意,说大雪只会催开更多的蓓蕾。这番争论终于感动了一位护士,她自告奋勇要冒雪去数点。这位护士年轻苗条,刚迈出去,一身白衣便消融在大雪之间。她步履轻巧地走到腊梅前,捋了捋头发,便低头仰头细数起来。她一定学过一点舞蹈,数花时的身段让人联想到《天女散花》。最后,她终于直起身来向大楼微微一笑,冲着大雪报出一个数字,惹得楼上楼下的病人全都欢呼起来。数字证明,承受了一夜大雪,腊梅反而增加了许多朵,没有调残。

这个月底,医院让病人评选优秀护士,这位冒雪数花的护士得了全票。

过不了几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上海的冬天一般不下这么大的雨,所有的病人又一下子拥到了檐廊、阳台前。准都明白,我们的腊梅这下真的遭了难,几个眼尖的,分明已看到花枝地下的片片花瓣。雨越来越大,有些花瓣已冲到檐下,病人们忧愁满面地仰头看天,声声惋叹。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我去架伞!”

这是另一位护士的声音,冒雪数梅的护士今天没上班。这位护士虽然身材颀长,却还有点孩子气,手上夹把红绸伞,眸子四下一转。人们像遇到救星一样,默默看着她,忘记了道谢。有一位病人突然阻止了她,说红伞太刺眼,与腊梅不太搭配。护士噘嘴一笑。转身回到办公室。拿出来一把黄绸伞。病人中又有人反对,说黄色对黄色会把腊梅盖住。好在护士们用的伞色彩繁多,最后终于挑定了一把紫绸伞。

护士穿着乳白色雨靴,打着紫伞来到花前,拿一根绳子把伞捆扎在枝干上,等她捆好,另一位护士打着伞前去接应,两个姑娘互搂着肩膀回来。

春天来了,腊梅终于凋谢。病人一批批出院了,出院前都到腊梅树前看一会儿。

各种树木都绽出了绿芽,地上的青草也开始抖擞起来,病人的面色和眼神都渐渐明朗,不久,这儿有许多鲜花都要开放,蜜蜂和蝴蝶也会穿墙进来。

病房最难捱的是冬天,冬天,我们有过一技腊梅。

这时,腊梅又萎谢躲避了,斑剥苍老,若枯枝然。

几个病人在打赌:“今年冬天,我要死缠活缠闯进来,再看,一回腊梅!”

护士说:“你们不会再回来了,我们也不希望健康人来胡调。健康了,赶路是正经。这腊梅,只开给病人看。”

说罢,微微红了点脸。 茫茫行程中经常明灭于心间的宁静光点——读余秋雨散文《腊梅》


 【读与评】

 自古至今,有许许多多文人墨客赋做文,广为赞誉梅花。王安石的《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卢梅坡的《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有柳宗元《早梅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有陆游《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欣赏这些诗句时,我自然就会想起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不,散文大师余秋雨先生也来颂梅了——我要在我的游记集中破例写一它是一枝腊梅

 品读先生的散文《腊梅》,感到先生视角新颖,寓意别样,含蕴深刻。这篇文章从题目来看是一篇咏物散文写的是一年冬天上海西郊一所医院的院子里一枝腊梅盛开了给住院病人带来了莫大的喜悦先生恰好是住院病人中的一员记录了围绕腊梅发生的动人故事咏腊梅是这篇文章中的明线其实文章中还巧妙地穿插了一条暗线那就是赞美护士的美好心灵腊梅的美和护士的心灵美交相辉映构成了这篇文章的情思内核先生以浓郁的诗情借腊梅表达一种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生存展示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魅力

 已阅读过先生多篇文字,都是名山名水一类,突然出现一枝腊梅,叫人眼前一亮,先生更是将其比作“在茫茫行程中经常明灭于心间的宁静光点”,更是吸引读者去观一观此集中描写的一枝梅而这支梅更是特殊地绽放在一个病院中。

 先生巧妙地文对病人的心理、动作、行为等形象刻画,让人体会到病人的局促、无奈、担心、强颜欢笑,特别是对两个身患绝症一有机会就高声说笑的病人的评价“他们的开朗是很受人尊敬的,但谁都知道,这里有一种很下力气的精神支撑,他们的谈笑很少有人倾听,因为大家拿不出那么多安慰的反应、勉强的笑声。”短短的几行话语,着着实实地渲溢出独属于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脆弱。医院给人的感觉是清一色的白,无论墙的粉刷,还是床或服装,都是如此,给人一种洁净却冷清、孤寂的感觉,更别说先生所叙的发生在冬天里的此事,那些光秃秃的树枝和其病恹恹的面容,更是在白中凭添了一抹灰色,使得天地间仿佛都没了生气,而周遭之景更是触动病人。这一切描述为后文寒冬里腊梅的绽放进行了一种铺垫,也就更容易理解面对纯黄的花瓣,面对猛地一下子涌出的鲜活生命,伴着高雅的清香,病人们激动、欢悦、执迷,甚至有些疯狂的行为了。因为这腊梅为病人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病人们不再厌恶冬天,……”“病人们甚至会披衣起床……”病人消除了阴暗心理,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增长了生活的勇气。病人们对梅朵的计算与争执、疼惜,也就因梅的到来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有了返璞归真的喜悦。——梅开朵朵,傲人冷艳,却是寄托着人们对于生命希望的向往

 先生所写的冒雨数梅和冒雨为梅打伞的护士也就隐隐间和梅形成了一种相,因为她们的举动守护了病人们的希望和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