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华
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7,304
  • 关注人气: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抒己见,精辟深刻——读谢肇淛散文随笔《好书三病》

(2021-01-17 06:20:32)
标签:

读书

          独抒己见,精辟深刻——读谢肇淛散文随笔《好书三病》

好书三病/谢肇淛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衒曜,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一,博学多识,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译文

古代喜欢书的人有三种病一种是贪图当时的一时大名,只为了书架上的美观,用象牙做的书签,用丝绸装裱的卷轴,除了外表之外,什么也不知道,这种称之为没有书也可以一种是到处搜集,只是贪图数量的多,不会去讨论内容,只有沾染污垢,藏在高高的楼阁之中,这种称之为书的摆设一种是博才多学,见多识广,勤劳不懈的样子,但是不够聪明,不能够自己理解运用,只会倒背如流,但是没有创造发挥,把他看作是当肉吃,当墙看或者不问世事的都可以。习得知识才能产生兴趣爱好,进而掌握运用,古时的人尚很难做到,况且现在的人呢

 

 【读与评】

 按一般常理而言,一个人不好名,不好利,唯独好书,这似乎还是有见识的。但好书竟然成病,则只有像谢肇淛这样的知名藏书家、文学家能够窥破其成病之由。虽然时过境迁,他所批评的时弊到今天仍然很有价值。

  这绝非套话。记得一张小报上登载的类似笑话的一则新闻:某君新婚,室内装饰、家具都极为新潮,尤惹人注目者乃一合金钢质书柜里一列列耀眼的豪华本精装书,此君还对贺喜的诸友夸耀说,我最喜欢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莎士比亚的这一套。其不学无术、信口开河,徒为自己招耻惹笑还洋洋自得,岂不令人为之悲哀此君之好书真可谓谢氏批评的“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的当代代表人物了。他对书的所谓爱好,不过是装点门面,借以卖弄。此种人真是“谓之无书可也”。

  至于害了“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为上之病者,同样不懂得好书之真义。好藏书乃是为了多读书。就像一位名人曾说过的,如果一个人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这是表明一个人靠自己的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世界上中外古今一切有价值的好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个人都必须通过阅读来获取间接的知识,以增长见识。如果只求藏书多多益善,但一律束之高阁,并不问津,这和时下卖酒的宣传广告倒颇为合拍,所谓“醉不在酒,醉在拥有”。只要酒买得越多,不喝似乎也就醉了同理,只要拥有的书越多,不读似乎知识也有了。这岂不真正成了“书肆”!

 当然,读书不是目的,读了要消化,更要运用、发挥,所以谢氏对第三种人的批评就更深刻。这种人真好书,也真读书,且“矻矻穷年”、“记诵如流”、“博学多识”,不可谓不用心也。此种人虽和浅陋不学者有别,但不能运用,更说不上有创见,不过是记了一肚子死知识的活书柜,于世又有何补益

 谢氏对此三种人分别称之为“无书”、“书肆”、“肉食面墙”,可谓入木三分。以精短的篇幅层层列举,虽多用四字短句,但用语生动,描画传神,妙意丛生,令人如见。

 三层否定之中,其实已包含了谢氏的正面命意,故结尾处只以八字意赅言简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知而能好,好而能运”,“知书”是“好书”的基础,“能运”是“好书”的目的,精辟而深刻。

 谢氏本人既是好书的藏书家,又是有真才实学的学问家。他于阅读中自有独特的体会。他的《<金瓶梅>跋》,其观点之新颖、论述之全面,可谓同期作家评《金瓶梅》的权威之作。道学家们都将《金瓶梅》嗤为“淫书”之时,他却称道其为“稗官之上乘,炉锤之妙手”,赞赏其对世事能“穷极境象,駴意快心”,对人物之描写则“不徒有其貌,且并其神传之”,足见其功力与胆识。

  全文不到二百字,但能层层深入揭出好书之病,并提出不要死读书的精辟见解,且用词精当、生动,三种害好书病者的特征活现。这正是谢氏博览群书,功底深厚又能运用自如独抒己见的表现!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不时看到谢氏所绘“好书三病”者的影子,这正是今天读此文的意义但我以为,谢氏过于强调人的“慧根”,且流露了今人不及古人的看法,却不可一概接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