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想是成功的动力——读罗兰散文《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2020-10-21 09:27:47)
标签:

读书

      梦想是成功的动力——读罗兰散文《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不要放弃你的梦想——罗兰

假如一个人终生也没有找到他活着的意义,那不是很悲哀吗?

我们此生不一定要成大名,立大功。可是,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梦想;并把它具体起来,使它成为可能,然后去追求它,去实现它。追寻一个梦想是一种绝大的幸福和快乐。你也曾体会过这种幸福和快乐吗?

有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从前进的行列中败退下来,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意志。

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人好像不在自己意志指挥之下过活,而是在别人给他划定的范围之内兜圈子。他们所奉为圭臬,所赖以决定自己动向的,是“别人认为怎样怎样”;“我如不这样做,别人会怎样说”,或“假如我这样做,别人会怎样批评”。不幸的是,别人的批评又是那么不一致;张三认为应该向东,李四认为应该向西,赵五认为应该向南,王六认为应该向北。你如选择其一,其他三人总会指责你。

于是,时常顾虑到“别人怎样说”的人,他就只好一年到头在不知究竟怎样才好的为难紧张之中团团转,总也走不出一条路来。

这种人,即使侥幸由于他天生的善于应付,而能做到“不受批评”的地步,他最大的成就也不过是个乡愿之类的人物。别人所给他的最大的敬意,也不过是说他一句圆滑周到而已。而在他自己本身来说,因为他终生被驱策在“别人”的意见之下,一定感到头晕眼花,疲于奔命,把精力全部消耗在应付环境、讨好别人上,以致没有余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当然,我并不是说,一个人应该独断独行,不顾是非黑白。而是说,我们在听取别人的意见之后,一定要经过自己的认定和理解。我们应该自己有定见,用足够的理智去认清事实;在决定方向之后,就不再受别人意见的左右。

古人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也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没有办法使所有的人都同意我们,没有办法听从每一个人的意见。所以,我们尽可不必顾虑到“别人怎样说”或“怎样想”,而只要顾虑到自己的理智怎样说,自己的良心怎样想。也就是说,“我只对自己负责”。

一个人的所做所为,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即使瓜田李下之嫌也可以不避。也只有如此,才可以避免瞻前顾后、左右为难的苦恼,才可以使自己的梦想实现。

胡适博士曾鼓励青年人做“梦”。因为“梦”代表一种想象力,一点抱负,一些愿望,以及一些对现实的不满。正如一位西哲所说:“如果你有胆量堂皇高贵地做梦,这梦会成为预言。”

 

 【读与评】

 读罗兰散文《不要放弃你的梦想》,我想起曾经读过的一个故事中说,当一个孩子走进森林,他没有功利性地以砍伐为目的,他也不像科学家去关注光温土质。他所做的是对树而歌。他欣然跃动时树摇曳多姿,他沉思默察时树也静默无语。即使森林里会出现让人害怕的蛇和其他动物,但是他依然热爱着充满绿色、充满生机的大森林。最开始的梦想,或许就是这么一片森林。因为喜欢而去梦想,如此简单纯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的结果却不可预测。因为偶然没有坚持,因为生活让人暂时淡忘了梦想。因梦想而生的全部迷惘、痛苦、彷徨,也就发生了。

 尽管这样,我觉得人要有梦想。梦想的最高层次,是和人的价值观、人生信仰、事业目标完全相融合的。追求梦想,就是追求梦想所包含的全部价值的过程。一个10岁的孩子有梦想,那很容易;20岁的青年有梦想,也属理所当然,然而过了而立将近不惑,仍然有着梦想的激情,像孩童一样朝着自己的目标执著努力,实在难得。

 我以为,梦想是一种值得珍惜的品质,即要去保护和激发人的梦想。梦想被激发出来后,需要心灵的力量去保护,需要持之以恒的行为去支撑,所以会有痛苦和焦虑,会有矛盾和挣扎。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放弃了梦想,或者把梦想演变成一种精神寄托,变成白日梦,成日沉溺于幻想而不赋予行动……这样的人生,是有缺憾的人生。一个失去梦想的人,是最值得同情的“穷人”,他毫无斗志,觉得生活百无聊赖,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记住,美好的梦想要落实在行动上才能得以实现。很多人都有自己追求的梦想,也曾制订过目标,可那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制定完了就把它束之高阁,没有为此付出行动,最后仍然是一事无成。要知道,一张地图,不论多么详尽,比例多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看它的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只有行动才能达到目标,让梦想变为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