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盈盈诗意中的生命佳酿——读张晓风散文《不是爱酒》

(2020-10-17 10:28:36)
标签:

读书

盈盈诗意中的生命佳酿——读张晓风散文《不是爱酒》

不是爱酒/张晓风

 

——

不知道冬日是不是读诗的季节?我常在冬夜里想到翻诗,书架上的,以及心底的。我不喜欢哲学书,如果我读过哲学,大概都是从诗里读到的。

读诗让我想到许多事。

不是人人就酒的,白居易爱的是一个“晚来天欲雪”的黄昏,去邀一位故人来赴“红泥小火炉”的约会的情趣。那位叫刘十九的朋友或赴约,或不赴约,我们只读到千年前那一点点的闲情雅兴,那夜的酒早已挥发,不朽的是那一片情怀。
    而元曲中的刘致也用“瘿瓢,带糟”去舀酒的句子来刻画村洒的原始粗犷:一只疙疙瘩瘩的葫芦瓢,狠狠地伸入酒缸,连糟带酒,胡乱地舀起来就喝,自有一番金杯玉盏之外的豪情。

而关汉卿的句子尤其迷人: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那样的饮酒情趣又岂在饮?

中国诗人好像都是如此。他们爱花,但爱的是花所能完成的隐逸、高洁或烂漫的意象;他们爱月,但爱的是故乡的或故人的联想;他们爱玉,但永远不愿以克拉计算它的价值,因为它是被用来象征“君子之德”的(由于它的致密、坚实、润泽);他们爱马,爱的是那种振鬣长鸣,万谷回应的雄风。

记得陶渊明吗?他幽默地给自己弄了一张无弦琴,并且题诗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他爱琴,爱的竟是众弦寂然之后的“琴趣”。

生命,何尝不是一样的呢?所有的垂死者几乎都恋栈生命,但我们真正深爱的,是生命中的什么呢?

如果生命是一瓮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酒精成分,而是那若隐若现的芬芳。

如果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娇红艳紫,而是那和风丽日下的深情舒放

如果生命是月球,我们爱的不是那些冷硬的岩石,而是在静夜里那正缓缓流下来的温柔的白丝练。

如果生命是玉,我们爱的不是它的估价表,而是那暖暖柔光中所透露的讯息。

如果生命是琴,让我们忘记这长达一百六十厘米或一百八十厘米的梧桐木,我们爱的是音符和节拍上的音乐??也许别人听不到,但我们知道,它在那里,在一个小小的划拨的动作里,可以触动多少音乐啊!

如果我们爱生命,也必有什么是在这血、肉、脂肪、皮肤、毛发之外的美好。我这样说,你能同意吗?我不是说酒不够美,我是说美酒之外必然还有什么饮趣

圣经上说:“看得见的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是永久的。”我们喜欢自己这健康的、有弹力的身体,但我们更爱的是这身体之外的一种更动人的什么……

我因而相信心灵,相信灵魂。

你能同意吗?如果我们相信饮趣比酒更重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必有什么是比这七尺之躯更为昂然、更为敏锐、更为美好的。

 

 【读与评】

 品读张晓风女士散文《不是爱酒》,那灵性飞动的语言,铺排优美的结构形式,对生命深层意义的探索,,对生民本质的透悟,宛如一道佳酿,散发着淡淡馨香。

 张女士一开篇用“你——”独立成段,如轻轻耳语般开始了她的娓娓叙谈,“不知道冬日是不是读诗的季节?我常在冬夜里想到翻诗,书架上的,以及心底的。”读着,仿佛被带到了冬夜的火炉旁,与素面净身的张女士一同手捧诗卷,品味诗中人生、哲学。静寂的深夜最易使人浮想联翩,“读诗让我想到许多事”夜与诗,触动了张女士内心几点已久的情愫,于是思绪飘飞......

 张女士从酒写起。“白居易爱的是一个‘晚来天欲雪’的黄昏,去邀一位故人来赴‘红泥小火炉’的约会的情趣。那位叫刘十九的朋友或赴约,或不赴约,我们只读到千年前那一点点的闲情雅兴,那夜的酒早已挥发,不朽的是那一片情怀”。这段中,那“晚来天欲雪”的迷蒙景致,那“红泥小火炉”所创造的温馨氛围,还有张女士那诗化般的感慨“那夜的酒早已挥发,不朽的是那一片情怀”,诸多的优美意境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张女士接着又引用刘致、关汉卿的诗句,“瘿瓢,带糟”、“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俏皮、活泼的诗句与上文白居易的诗句形成对比,让人想到“雅俗共赏”四字,也让人感到了张女士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妙的是张女士别具匠心的点评——“自有一番金杯玉盏之外的豪情”、“那样的饮酒情趣又岂在饮”。中国诗人爱酒,其实是更爱其中的饮趣,由此,张女士自然地联想到他们“爱花”、“爱月”、“爱玉”、“爱马”的实质,他们爱的是其中的内在精神。

 文章前半部分,张女士煞费心思,却又不着痕迹,从诗人爱酒写起,却又不拘泥于写酒,充分地铺排之后,她又深入一步,“生命,何尝不是一样的呢?”文章很自然地过渡到对生命的探索。张女士没有高深地谈论,而是运用一系列比喻,给了读者形象地阐释:

 “如果生命是一瓮酒,我们爱的不是那百分之几的酒精成分,而是那若隐若现的芬芳。”

 “如果生命是花,我们爱的不是那娇红艳紫,而是那和风丽日下的深情舒放。”

 “如果生命是月球,我们爱的不是那些冷硬的岩石,而是在静夜里那正缓缓流下来的温柔的白丝练。”

 散文诗般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述,尽显生命的内在之美;排列优美的结构形式,与文章的第一部分遥相呼应。所有这些都在无声中激起读者如歌的情怀,惹人驰思遐想。

 结尾部分,水到渠成,张女士很自然地引出本文的写作主旨:“你能同意吗?如果我们相信饮趣比酒更重要,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必有什么是比这七尺之躯更为昂然、更为敏锐、更为美好的。”至于比生命更重要的是什么?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品味。

 “你能同意吗?”我们从中似乎看到张女士那包含睿智的双眸,没有咄咄逼人,没有居高临下。全文虽短短几百字,但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在她心灵沃土上深情绽放的花瓣,它们的芳香沁人心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