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是稀有的珍珠——读培根《论善》

标签:
读书 |

论善/培根
我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这也就是古希腊人所谓“仁(Philanthropia)。或者“人道精神”(humanity),但意义还要深。
利人的品德人我认为就是善。在性格中具有这种天然倾向的人,就是“仁者”。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因为它是属于神的品格。如果人不具有这种品格,他就成为一种自私的、比禽兽好不了多少的东西。这种善的品格也许会犯错误,但却永远不会过分。过分的权势欲曾使得撒旦变成魔鬼。过分的求知欲也曾使人类的祖先堕落。但唯有善的品格,无论对于神或人,都永远不会成为过分的东西。
向善的倾向可以说是人性所固有的。如果这种仁爱之心不施于人,也会施之于其他生物的。例如土耳其人是一个对人很残忍的民族,但他们对狗和鸟等动物却很仁慈。据伯斯贝斯的记述,有一个欧洲人在君士坦木丁堡,由于戏弄一只鸟,险些被当地人用石块击死。
但人性中这种仁善的倾向,有时也会犯错误。所以意大利有句嘲讽话:“他由于太仁慈,而成了一个窝囊废。”马基雅弗利曾写道:“基督教的教义使人成为软弱的羔羊,以供那些暴君享用。”他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确实没有任何其他法律、宗教或学说,比基督教更鼓励人与人的爱了。但是为了不做滥施仁爱的傻子,我们就要注意,不要受有些人的假面具和私欲的欺弄,而变得太轻信和软心肠。轻信和软心肠其实常常是束缚老实人的枷锁。比如我们就绝不应该把一颗珍珠赠给伊索那只公鸡——因为它本来只配得到一颗麦粒的。
《圣经》中曾说:“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但上帝绝不把财富、荣誉和才能对人人平均分配。一般的福利应该人人均沾。而特殊的荣耀就必须有所选择。另外要小心,我们在做好事时,不要先毁了自己。神告诉我们:要像别人爱你那样爱别人。——“去卖掉你所有的财产,赠给穷人,把财富积存在天上,然后跟我来”。但除非你已要跟神一道走,否则还是不要把你的一切都卖掉。
在人类中既有天然向善的倾向,也有天然向恶的倾向。那种虚荣、急躁、固执的性格还不是最坏的,最恶的乃是嫉妒以至祸害他人。有一种人专靠落井下石,给别人制造灾祸来谋生——他们简直还不如《圣经》里那条以舔疮为生的恶狗,而更像那种吸吮死尸汁液的苍蝇。这种“憎厌人类者”(misanthropi)与雅典的泰门是正相反——虽然他们的园子里并没有一棵能供他人使用的树,却不能做栋梁。因为船是注定要在海里颠簸的,而栋梁却是必须能立定脚跟的。
善的天性有很多特征。如果一个人对外邦人也能温和有礼,那么他就可以被称作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与五洲四海是相通的。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有同情之心,那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治伤痛的珍贵树木。如果他能原谅宽容别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乃是超越了一切伤害的。如果他并不轻视别人对他的微不帮助,那就证他更重视的乃是人心而不是钱财。最后,如果一个人竟能像《圣经》中的圣保罗那样,肯为了兄弟们的得救甚至甘于忍受神的诅咒;那么他就必定超越了凡人,而且有真正基督徒的品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