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辞令 / 培根
有些人在他们的谈论中喜欢以反复辩见称为有才,却不甚注意以能辨真伪而见称为有识;好像知道应当说什么而不知道应当如何思想是一件可称赞的事情似的。有些人善于谈论某种平常习见的题目,可是缺乏变化;这种贫乏大半令人生厌,而一旦被人发见,则是可笑的。辞令中最可贵者是引起他人的话头的话;以及能节制自己的言语并转移到别的题目上去的那种话;如果能这样,那末这说话的人就可算是舞蹈的领袖了。在言谈之中,最好是有所变化。在当前的所谈之中参以辩驳,在叙事中夹以议论,发问中杂以发抒己见,诙谐中和以庄语,因为一个人若是总是谈论一个题目,如今语所谓“鞭策过度”,则将使人厌倦也。至于诙谐的话,则有几种题目,应当避免,不可涉及者,如宗教,国事、要人、任何人目前的要务,以及任何值得怜悯的事情皆是也。然而有些人却一定要锋锐幸辣,伤人之心,以为不如此则他们的机智是迟钝了,这是一种应当制止的脾气。
童子,少使刺棒,多拉缰绳,即此之谓也。一般言之,人们应当辨别出来咸与苦之间的不同。那喜欢讽刺,使别人怕他的语锋的人,将不能不因此而怕那人的记忆,这是一定的。多问的人将多闻,而且多得人的欢心,尤其是如果他能使他的问题适合于被问者的长技的时候为然;因为这样他就可以使他们乐于说话,而他自己则可以继续地得到知识也。但是他的问题却不可烦琐惹厌;因为那就成了审问者的问题了。一个人还应当注意,务使他人有说话的机会。不但如此,如果有人要霸占一切说话的时间,就应当设法把这种人移开而使别的人开言,就好像乐师们看见有人跳“欢乐舞”跳得过久的时候的所为一样。假如别人认为你知道的事情而你假作不知的话,则以后你所真不知道的事情,人家也要以为你是知道的。关于自己的话应该少说,而且应当谨慎择言。我认得一个人,当他说及他所看不起的某人的时候,常说:“他一定是个智者,因为他关于自己有那么多的话说”。一个人称扬自己而不显丑态的唯一的时候,就在他称扬别人的长处的时候,尤其是在所说的长处是与他自己可说的有的那种长处一类的时候。伤及他人的话应当少说,因为谈论应当像一片广田,人可以在里面东西行走;而不应当象一条大道,直达某家的门口也。我知道有两位贵族,都是英国西部的人。其中的一位喜欢菲薄他人,但是在家中宴客的时候却总是肴馔极丰的;另外的一位常常问那些曾经与宴的人,“老实告诉我,在他的席上没人受他的嘲弄或玩笑么“?对这个问题那作过客的人就答道:“有某事某事在宴上发生了”。于是这位贵族就说:“我早就料到他一定会把一桌好筵席弄坏的”。慎言甚于雄辩,用适当的话向我们与之交涉的人谈话是比我们言辞优美,条理井然还要紧的。一个人若会说一篇滔滔不绝的言辞,而不善于问答,则显得他的说话迟滞;若善于应答而不能作持久而有始终的言辞,则显得其人的言语之浅薄无力。这就如我们在动物界所见的一样,最不善走者却最敏于转身,如猎犬与野兔之分别是也。在说到正题以前叙述许许多多的枝节话是可厌的;若全然不顾枝节,则又太率直了。
【读与评】
读培根《论辞令》,猛然间我想到了一个话题:“你会说话吗?“
有的人会觉得问的奇怪,又不是哑巴,谁不会讲话?没错,说话人人都会,但要把话说得得体,叙述有章,通过说话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却未必是每个人的专长。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门并不容易学的艺术。说话艺术在人际关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好的想法要有好的合理的方式来表达,这就需要说话的技巧。想要说好话并不容易,必须用心努力将说话当做艺术精心研究。我认为没有满足三个条件,不算会讲话。第一是把话讲清楚,对于每个字,都必须说清楚,说话的速度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要让对方领悟你的意思,必须运用思想去说话,不要辞不达意。我们也常见到许多人,有着独到的见解、独辟蹊径的观点,却无法清楚、准确地将他们的想法表达出来。而有些人则说话没有经过大脑,话语粗鲁,让人不敢领教,甚至冒犯了他人也不自知。第二是“言之有物”,讲话须有内容才有价值,有内容的话是:知道的才说、实话实说、有用的才说。第三是“有趣”。有趣的话可以引人入胜。要使说话有趣,可以运用几个小技巧:如引用故事、善用譬喻、多用成语等。
说话艺术在人际关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你觉得一个人多说话好呢?还是沉默好?按言语是铁,沉默是金的说法便是沉默比多话好。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言多必失,多言多败,有时沉默就是最好的发言。一个说话随便的人,往往没有责任心。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我们绝对要少说话,尤其当有陌生人比我们有经验,或者有更了解的人在坐时,因为如果多说了,便是不打自招地露出了自己的弱点,也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和经验的机会。说话要说得少而且说得好。因此,在我们人生中,有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如果我们不会机智的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是很不幸的。我们常因说话而后悔,所以,当你对某事无深刻了解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
少说话的人就能静静地思索,使自己说出来的话更为精彩。
说话不容易,然而语言又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要能达到双方沟通的效果,说话就必须有要领,否则就会有“做人难,难做人”之苦。那么,要如何说话呢?
言必契理——有的人见到老农老圃,就说如何种植稻谷菜蔬;见到商人,就说出一套生意经;见到工人,就说各种工巧技艺;这表示其说话能契合众生的根机。契机固然必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言论能够合理、也就是契合道理。
言可承领——这是说所有的言论,要让别人能接纳领受。社会生活中,有时出现老师的话,学生不接受;父母的言论,儿女反抗……如何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言说呢?这是说对众生要慈悲多说好话,不要吝于赞美。此外,即使说好话也要能适时适地,简洁透澈明了,让人生起欢喜心,而接受我们的美言。否则,有好话不能使人承意领受,岂不可惜!
言则信用——“言而无信,如何立身?”所以,说话要有信用。我们一生说话童叟无欺,不虚伪,能让人相信我们的言说,人格必为人所肯定。
言无可讥——这是说我们所说的话要圆融,面面俱到,令人无懈可击。要慎言,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而随意发言,让人有讥讽的口实。什么话可以让大家接受、欢喜而不讥评呢?说“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言论,则能不为人所讥讽。
下面这些说话分寸可供我们每一个人参考:
敬而不畏——与上级说话;严而不傲——与下级说话;平而不谩——与同事说话;雅而不俗——与朋友说话;爱而不露——与亲人说话;实而不虚——与百姓说话;礼而不迂——与长辈说话。
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见证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的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的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如果,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请一定要对我说!
总之,一个懂得讲究说话艺术的人,一定是一个懂得如何做人做事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