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华
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3,747
  • 关注人气: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既讽刺而幽默,言虽尽意无穷——读夏衍《“废名论”存疑》

(2019-02-07 09:31:42)

既讽刺而幽默,言虽尽意无穷——读夏衍《“废名论”存疑》

废名论存疑/夏衍

星期六到颐和园去,在附近看到一所中学,校名是第一一中学。一位同游者脱口而出:学校办在这样一个好地方,叫颐和中学多好。

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件事情。在一个科学家的集会上,我听到过以下的对话:

您以前在……”

清华。一九三二年毕业的。

啊,那是老学友了。我也是清华,比你晚五年。

这次会上,咱们清华的人可不少啊。”“咱们清华这四个字充满了感情。

这样,他们就谈到校园,谈到校风,谈到当时的学生风气,谈到老教授们的癖好,……两个人都沉浸在欢乐的回忆中了。

让学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让它保存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校风和传统,让这个名字成为先后校友的精神上的联系,我想,这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会有什么害处吧。可是这几年来,废名排号却已经成了风气。

不仅教育界如此,其他各界也未能免俗。在知识分子心中有相当深厚印象的开明书店这个名称,不是早已不见了么?甚至许许多多老百姓熟悉的老铺老店,不是也纷纷改为第七门市部、第八供应站了么?

这种风气也流行到了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文艺界。我们的文艺杂志、文艺团体似乎有了一套正名规律,不是人民,就是中国,如人民文学人民音乐中国评剧院等等。最彻底,也最有讽刺性的是漫画杂志。在外国,这一类杂志有的叫鳄鱼,有的叫,有的叫牧鹅少年马季,而我们中国,就直截了当地叫做漫画。正像一个人的名片上只印着一个字:

这种废名论的理论根据,据说第一是为了整齐,为了统一;第二是因为旧时代的名称都有封建性。那么,像福建、安徽这一类省名,宛平、长治这一类县名,也都应该废名排号了吧。我设想若干年后,人们的履历表将如下式:

姓名:王十七。

籍贯:第五省、第三十八县,第二二六乡。

学历:第十一省第九十八中学毕业。

职业:第十五省第九市第三副食品商店第七门市部经理。

 

 【读与评】

 优秀的杂文不采用一般的分析综合,讲究把议论和文艺两种因素很好地融合起来,巧妙地寓逻辑推理于具体事物的表述之中,从而给读者以诱导、启发和深思。夏衍先生的这篇《废名论存疑》可说是这方面的典范。

 文章从星期六到颐和园去,同游者认为附近的“101中学不如叫颐和中学好这件事起笔,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先描述在一个科学家的集会上两个清华毕业的老校友沉浸在欢乐和回忆中的对话,将读者引入和谐、亲切的氛围中。接着,笔锋一转便提出了废名排号”“已经成了风气这种社会现象:学校名称按号排,许许多多老百姓熟悉的老铺老店的名称改成了数字,连在知识分子心中有相当深厚印象的开明书店这个名称也不见了;而且,这种风气也流行到了应该是丰富多采的文艺界,文艺杂志、文艺团体有了一套正名规律不是人民就是中国’”,甚至漫画杂志也直截了当地叫做漫画’”等等。对先生所描述的这些社会现象,初看平平淡淡,细想起来,却感到很,很有味儿,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些现象不是可以让我们想到那些为了显示其革命,无论干什么都要一刀切的做法么?不是可以让我们想到那些影响至今的只强调共性而不顾个性的所谓理论么?在十年浩劫期间,动辄破,真是兴废无常,废名之举,更有过之。到处是东方红的雅号,许多人更改名字,人们叫惯了的路名、地名,也不避雷同地换上向阳大道向阳大院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谓废名,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大千世界,纭纭众生,本来是纷纭复杂的,却不顾实际情况,偏要整齐划一,结果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影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几段,先生运用对比的手法,一波三折地把要表达的题旨蕴含在所描述的事实之中,睿智而巧妙地显露了文章的锋芒。正因为这篇杂文击中了要害,就不免引起问题,出过毛病为了这件事,先生还搁笔了一个时期。”(夏衍:《杂文复兴首先要学鲁迅》)

 当读者展开联想、思考问题的时候,文章的结尾又抛出了一张虚拟的履历表,把先生感触的不合理现象按其本身的逻辑用归谬法推至极端,实属别开生面,出奇制胜。这张履历表极为讽刺、幽默,使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令人去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