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累月积,所蓄自富”——读阮葵生《日读三百字》

(2018-11-19 06:57:42)
标签:

读书

      “日累月积,所蓄自富”——读阮葵生《日读三百字》

  

日读三百字/阮葵生

 

姜西溟曰:读书不需务多,但严立课程,勿使作辍。则日累月积,所蓄自富。且可不致遗忘。

  欧阳公言:《孝经》、《论语》、《孟子》、《易》、《尚书》、《诗》、《礼》、《周礼》、《春秋》、《左传》,准以中人之资,日读三百字,不过四年半可毕。稍钝者减中人之半,亦九年可毕。今计九年可毕,则日百五十字也。

东方朔上书自称:年十二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此时朔年正二十二。自十六至二十而毕,皆作三年课程。三年诵二十二万言,每年正得七万三千三百余言。以一年三百六十日成数算之,则一日所诵,才得二百零三言耳。盖中人稍下之课也。

 

 【读与评】

 读阮葵生散文小品《日读三百字》,尽管看不出什么文彩,但我感兴趣的是其文的特点在说理,仔细体会其所言之理和言理之法,我觉得,这是篇很有分量的小品文。

  其所言之理是:学问来自积累,即“日累月积,所蓄自富”。古代有关劝学的故事和名言甚多,如“挂角”、“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大都是激励人们夜以继日苦读不休。而本篇却从别一角度,提出“日读三百字”说,以积少为多而终学有所成,这的确是实实在在、切实可行的为学之道。日读三百字看似少,但这是领悟了的“不致遗忘”的三百字,学一点就真正得到一点,如登泰山,脚踏实地沿阶而上,就能步步逼进顶峰。这既没有冷热病式的一曝十寒,也没有贪多之癖,是科学、实际的读书之法。宋代陈善谈到这样的两种读书方式:“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准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见《扪虱新话》)显然,前者似少而实多,“日计不足,岁计有余”;后者似多而实少,“旋读旋忘”,终无所获。陈善之言是对本文为学之道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本文的说理之法,也是值得称道的。大致可归纳这样两种:其一,“引用法”——引用名人的话语来说明道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姜西溟曰”、“欧阳公言”、“东方朔上书自称”即是。其二,“数字法”——运用精确的数字来说明事理,这看似枯燥而却很有说服力。作者以东方朔读书为典型事例,详加剖析:“三年诵二十二万言,每年正得七万三千三百余言。以一年三百六十日成数算之,则一日所诵,才得二百零三言耳。”真是计算数字不厌其烦,用意何在?其中的“潜台词”是:日读三百言为“中人之资”,二百零三言“中人稍下之课也”,那么常人能不能完成呢?为什么有些人作不到呢?人们又该怎样来读书呢?作者不加一言,而读者当有所悟,这就是数字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