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井游记/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反。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流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终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读与评】
明人张岱曾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他把袁宏道和郦道元、柳宗元相提并论,可见袁宏道在山水游记方面的造诣之高。但是他的山水散文又与郦道元和柳宗元的不同。郦道元注《水经》,游历名山大川,所记多是一些奇险壮美之景,重视自然景观本身的描绘。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多以记述一些清幽之境为主,内中多渗透着寂寥落寞的情怀,使人读来总不免有一种清冷之感。而袁宏道的游记却在风格上独树一帜,清新明朗,自然流畅,洋溢着一股欢欣明快的气息。《满井游记》是其游记散文的代表作,突出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文章并不长,只有二百多字,而历来写景的高手,便是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写出丰富的内容,开掘出新意来,这篇文章也不例外。
文章并未直接写游满井,而是先描述一番北方之地寒气袭人,飞沙走砾的恶劣天气,强调春天的难得,突出自己“局促一室”、“欲出不得”的急切心情,与下文的初春美景和欣喜的情绪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文章先抑后扬,富于变化,使得文情摇曳多姿,而避免了呆板的平铺直叙。
中间一段主要写游满井的见闻和感受,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这里,作者细腻地描绘了一幅郊外的初春美景,一事一物中都流露出一种喜悦的心情。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久居尘嚣密布的城市,心境也仿佛布满了灰尘一般的沉闷,一旦呼吸到新鲜湿润的空气,嗅到泥土的芳香,就会有一种“久居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于是就象“脱笼之鹄”一般的轻松自在。在这种情绪感染下,见物则觉晶莹剔透,见人则觉情趣盎然,连鱼鸟的毛羽鳞鬣之间都有了喜气,而这些实际上都是作者自己心情的外化。作者描写景物时用了比喻的手法,这些比喻贴切而富有情致,且不落俗套,颇有新意。文中描写的事物虽多,却不使人有繁冗之感,相反的,由于这些事物反映的情绪都是一致的,因而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袁宏道主张诗文要“从自己胸臆中流出”,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的作品正体现了他的主张。《满井游记》这篇文章完全是自然写来,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抒发的都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样就使文章摆脱了单调呆板、毫无变化的八股之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