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3)——我学太极拳(117)

(2018-01-16 09:27:47)
标签:

健身养生

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3)——我学太极拳(117)

【雅翁精论】突出抓几个重要环节——   

松静柔软:在练习的时候,周身关节和肌肉务须放松,不可留有丝毫的拘滞之力以自缚其身,须全身松软到“柔曲百折若无骨”才对。

 

【评赏】人们在练习太极拳时特别强调松,并以为松是太极拳最为独特的东西。其实不然,通过放松让身体变得柔软的运动多的是,可以说人类的所有活动,不论体育运动也好,生产劳动也好,日常生活也好,都要求人们身心放松。尤其是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活动,如骑自行车、使用筷子等,都是最自然放松的状态,熟能生巧,效用最好。另如瑜伽、体操、舞蹈、杂技、外家拳等等都有各自的放松要求。当然,太极拳对放松的要求更为极端更为彻底。太极拳的放松,主要是通过松弛肌肉,延伸关节,宁静思想,最后达到整体的、内外一致的放松,从而让自己回归到婴儿般柔软顺随的状态。

松与柔软都不是太极拳的终始目的,它只是实现舍己从人我顺人背的手段和结果。因此太极拳的松与其它运动或活动的松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区别之一是整体的松与局部的松;之二是太极拳特别注重心意的松(即内外均松)不仅是肢体的松;之三是太极拳的松是“轻松”,是丝毫不用拙力的松,体现出来的效果是“轻”。还需要特别指出的区别是,太极拳不需要超越身体极限的痛苦训练过程,而是通过慢慢养练,不知不觉地从享受中获得松的结果的。如果刻意追求松,反而不能松,正如越想睡着越睡不着觉一样。

在这里,雅翁是把松与静并提的,而“静”字是个大话题,另文阐述。

雅翁所谓“拘滞之力”,是指要逐渐把自己的紊乱的小肌肉群理顺,随时处于松弛状态,正如那些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仔细看他们的肌肉群,在没有发力的时候,就是处于非常松弛状态的。有理由相信,如果长期坚持练习正确的太极拳,四肢将会变得秀挺健美,灵活有力。

“柔曲”句宜理解为“柔身百折若无骨”为好,将“柔曲”更正为“柔身”,这样不容易失去中正。

 

【雅翁精论】 行气用意:须手势贯以意识,虽松而不懈,以意气贯注到每手每势的动作上为准则。呼吸要自然深长,不可稍有勉强。一举手,一动脚,都要有神气的向往,并配合以呼吸的鼓荡,使动作随着呼吸的鼓荡以开合,使呼吸顺着动作……

行气用意:须手势贯以意识,虽松而不懈,以意气贯注到每手每势的动作上为准则。呼吸要自然深长,不可稍有勉强。一举手,一动脚,都要有神气的向往,并配合以呼吸的鼓荡,使动作随着呼吸的鼓荡以开合,使呼吸顺着动作的开合而吐纳。

 

【评赏】这条最难,非口授身传不易理解。“气”与“意”的概念太复杂,它既是哲学概念,也是中医学概念,同时也是古代修炼者的修行概念,本人不敢妄解。

雅翁此处说的“行气”,可以肯定不是呼吸之气,但好像又与呼吸之气相关连。如果弄不懂“气”,就暂时不管它,记住孟子的话“气以直养而无害”,即保持自然呼吸“不可稍有勉强”就行了。在初级阶段没有必要非要把“气”这个概念弄个清楚明白。

至于“意”,那倒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因为,太极拳的特点或者说与其它运动的根本区别,就是“用意不用力”。雅翁提出“行气用意”后又专项提出“用意”一条,可见其重要。

怎么叫“用意”?雅翁已经明确指出,一举手,一动脚,都要有意识的贯注、神气的向往,简单的讲,这就叫用意。什么叫松?什么叫懈,这也是需要认真辨别的。窃以为贯注了意识的松,才是真松,就是不懈,如果说这样还难以理解,那么,什么叫“行气用意”呢,老论曰:“精神能提得起”、“全身意在精神”,就把它理解为精神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