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轩先生太极拳精论(5)——我学太极拳(111)

标签:
健身养生 |


太极拳呼吸之道,主要是气沉丹田,鼓荡丹田内息,以与连绵不断之动作相应。因内息之鼓荡不停,亦自能抽动外面呼吸之气往来不辍,且细匀深长,如胶似漆。但我们并不去注意它,须让它自然出入,出则势开而放,入则势合而收,且身势开放收合到极点,或转换时,更往往与呼吸首尾相应。详言之,如身势由合而开,气即随之由吸转呼。当开到极点时,则为一呼之尾,亦可能为一吸之首。当身势由开而合时,气即随之由呼转吸,当合至极点时,则为一吸之尾,亦可能为一呼之首。
但有些姿式亦可能有开反气息吸入,合反气息呼出。又还有一开之中,可能不止一呼,须加一吸(即一开势呼起吸止),或须再加一呼(即一开势之中,两头呼,中间吸);一合之中,可能不止一吸,须加一呼,或须再加一吸。总而言之,动作不断,呼吸亦不断,动与息应,息与动连,如是而已。若必固定某一动作配合吸,某一动作配合呼,则必机械呆板,恐非太极拳行气之道也。
太极拳是一种柔软缓和的运动,是以无论男女老幼无不适宜。以表面看来虽是无什么精彩好看的地方,可是它对健康身体确有很好的效果。体育运动贵在上下相随,发育平均,如果只图有局部的奇特好看,那就不能得到平均的运动,使发育不够全面。
太极拳在练习的身势方面,是周身俱要柔软松开,这种柔软松开的好处,可以使呼吸自然地深长,气血流行自然地畅通,所以有祛病健身的功效。其动是在稳静上作出发点,动是静中之动,虽动仍保持其静,所以每练之后感觉心身舒适,非常愉快。这种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强筋壮骨,并且有稳静神经、修养脑力、消除疲劳、增长灵慧的效能。练后无面青气喘,血气闭塞之害,所以对身体有百益而无一害,殊非外功专从事于筋肉的锻炼运动所可同日而语也。
其动作是一致的、是整个的,先由思想发动腰脊,由腰脊达于肩胯,带动四肢,这样有系统有先后的整个的运动。每动时,一动全身没有不动,要静时全身没有不静。全身各部位没有哪一部分自动,没有哪一部分不动,或者妄动、迟动、早动之敝。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又如抽丝挂线、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无凸凹处,无断续处,稳静安舒、慢而无间、缓缓而行,故可使神经命脉各得其所,得着适合的修养,使身上的细胞血球等自然发挥它的健身功能。
其气的出入是随着缓和的动作而运行的,所以能呼吸深长直达腹部,所以非常顺随。其动作是趁着呼吸而伸缩鼓荡的,所以非常的协调。这叫做动作与呼吸互相为用,身体与心神内外兼修。
太极拳是稳静柔软和缓而又有弹性的一种运动,如练之得法可以强筋壮骨,增长气力。又可以使呼吸深长,无疑对人身各部、血液循环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修养心性、调剂脑力、增长智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练之可消除疲倦,如身体多病之人练之可以转弱为强,所以它在医疗体育上有很高的评价。如经常练习可以养中气,使之充实,可以转变气色使之红润,可以头智清醒,使思想锐敏,气血舒畅,精神饱满。故不练力而有力,不练快而能快。盖从未见气血衰弱、精神不振而能有力而灵快者也。
太极拳对身体之好处
(一)如伏案办公用脑过度、以致神志不清,精神倦怠,日久必得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如经常练太极拳者可免。
(二)如劳动太过疲倦不堪,日久必大受亏损,如经常练太极拳者可免。
(三)思虑过多,忧郁填胸,久必成病,如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免。
(四)性情粗暴,举动狂妄,久必违法乱纪之人,如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免。盖太极拳有陶冶性情之功效也。
(五)事务烦多,应接不暇,心神忙乱不得安定,久之必精神恍惚,如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免。
(六)先天不足,身体瘦弱,每办事精力不支,久则恐成劳疾,如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免。
(七)气血不和,血压过高,或充血、或贫身等症,久恐发生危症,如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免。
(八)血管硬化,有中风之危险,关节硬化,步履维艰,久必不堪行动,如经常练习太极拳者可免。
然以上所言,是指由真太极拳传授的人的所教导方可收效,如是由练硬功夫的人指导,则无益矣。
凡做任何事,一切都要有魄力,有力量,则一切事才能迎刃而解,这是个千古不易的道理。然而练太极拳为什么要说不用力,其理安在哉?
太极拳说不用力者,是说不用明力,如用明力被对方早知,使对方有备,我去攻击则无效矣。
明力则是以筋骨肌肉之力为之,这种力虽大而变化不快,在打斗方面不够巧妙。
说太极拳不用力,是不用这种以筋骨为主的明力。然而是要用以气、以神为主的内力,来去变化极快,可以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
练这种以神为主的力量须将筋骨肌肉上的力放松,如不松就练不出这种以神为主的力量来。
所以说练太极拳不用力就是这个道理。
练太极拳不用力,但要用意,用意就是神的意思,就是说练太极拳要用意用神的力,有了这种力,凡事可以迎刃而解了。这与老论是不违背的。
用意不用力是存在的,实际上是叫人不用后天的僵劲。僵劲是后天的生活习惯,要把它丢掉、丢干净。如果不丢干净,让它老是呆在身体里,就阻碍气血运行,阻碍练习的进境。正如人一辈子要同自己的毛病作斗争,克服自己的毛病一样,练习太极拳的人也要一辈子与自己身上的僵劲作斗争,做到大松大软。比如揉面,将面揉得越软越透,面筋才能拉出来,太极拳是极柔软才能做到极坚刚。
所谓一松百松,松得周身毫无拘滞之力,松得两臂如绳儿吊着重物一样,经常有沉甸甸重砣砣的感觉。身势松得软弱无骨的样子,但是这种大松大软,不是软得软塌塌,不是松懈懈,不是松得软得如一滩稀泥,死塌塌的软,而是以神气将身势鼓动起来,使它动荡起来,有强大而又灵敏的柔弹力。此为真正的放松。
要想功夫成熟,还是要在大松大软的舒适稳静中练功夫,久之方可。如不按我的话,再有十年也成熟不了。每练拳要照我练拳的神气,要按照我练拳的样子,如把这个丢在思想以外,而自己东想西想,那就达不到这个目的。
练太极拳功夫有五忌:
(一)择师不慎,误入杂门外道,养成习惯,日后虽遇真传,亦难改正。
(二)对老师信仰不坚,不本老师所教之道理用功,自作聪明,东想西想,参入其它道理。以致心神杂乱,暗病百出,若藏若露,此毛病不易改正的。
(三)有不良嗜好,如烟、赌、色等,将人身三宝精气神耗费枯竭,昏头胀脑,不能悟道矣。
(四)平素曾练外家硬功太过,如吞气努力,咬牙瞪目,鼓肚子打肚以及排打周身,油槌贯顶等等,已将身体最宝贵之神经练死,麻木状态,毫无灵感,不能操太极功夫。
(五)人道未深,离师太早,即想在人前显能,致被外门功夫引诱歧途而无法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