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杰先生太极拳之经验谈(1)——我学太极拳(104)

标签:
健身养生 |
十三式架子,三个月可学会。一年习熟,三年练好。日后愈练愈精。但非真传不可,太极拳不得真传,也是身体略壮耳。练拳十年,终是糊涂。焉能知精微与奥妙及知觉运用。若得真传,如法练去,金刚罗汉体不难得矣。不但体壮,自卫防身之能力寓焉。早晚练拳最宜。饭后休息半小时或一小时,方可运动。如体质弱者,量力练之。服食中西药品或打针后,皆不可即时运动。必须休息。至复元方可继续练习。练拳每早晚两次或三次均可。夏天练拳,正燥热之候千万不可以冷水沐浴。恐致闭热,稍息无妨。冬天练拳,速穿衣服,恐易受凉。练毕勿立即就坐。可步行五分钟,使血脉调和。用功时须澄心息虑,心无所思。意无所感,专心练拳。太极对敌法甚妙,非不能用。只缘今之同志,大多单练皮毛,不肯深究。不求高师访益友。但说太极拳不能实用。如此岂能怪授者不授耶。此拳由道而生,初学每日可学一两式,不可担率。初学略难,一月后拳式入门后则易学矣。同志常有于初学一两月,觉拳甚好。再学三四月后,反觉不如从前。遂感烦燥,须知此正是进步境象。尽如无进步,不能自知拳式好坏也。初学拳者必经此阶段,切勿因此懈志。
习太极拳程序:初学拳时,少理论。但听先生所教,首须不用力。全身放松软。每日一两式,不可过多。三个月后,可以学完全套。再三个月,练习与校正姿势。姿势正确八九成时,可作为个人健身运动,如怀健身之实。如愿再进一步,再学三个月。学转动路线及太极之意义。再三个月,学太极拳之劲气。开始窥视太极拳门径。期约一年,然非高明老师教授,不能达到目的。学拳六个月后就可学推手初步练习。第一个月亦是不用力,先学两人粘黏打圈。第二个月,学棚、履、挤、按四个方法。第三个月学化劲。先学肘化,次学腰化。再学两肩化,更要有柔软圆滑。然后学随机应变全身化。后再三个月,学棚履挤按之用法。然后再学运化劲带打法。以上为期一年。以后有暇可并学太极剑。如肯用功,再加半年,共为期年半,拳剑推手三样皆熟,略有本领,身体健康矣。此算一小乘,再续用功一年半,在此期内,可学太极枪,学推手以外各种手法,此期间内,加紧实地练习,为其约三年。拳剑枪各用法皆熟,健身妨身自卫皆可。本身有拳,兵刃短有剑,长有枪,其功夫足供一生练习矣。此可称为中乘。三年后,练拳法又不同,要聚精会神,苦心求高明老师传授,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坠入上乘门径。太极拳分三乘,推手大圈为初乘,学化小圈为中乘,连化带打无圈为上乘。无圈之中有圈,专打不化,打中又有化。就是大圈套小圈,小圈变无圈。此即无极生太极,阴阳八卦五行。千变万化而归一。得上乘之功,天下无敌矣。为期若干年,则不能预定,须视个人天份聪明与用功程度矣。本来学艺无止境,然肯下功夫者,无论如何,必一日技精一日。学者须耐心练拳。达到神化境界,非难事也。
虚实二字,按前人指示其意义,非如字面之简单。兹再简释之。如欲上右脚,则用意将身躯重心微移至左腿立实。右腿重力既移去后变为虚。即能轻便活动,提起迈步,步之大小随各人而定。如两脚站稳,则两脚皆为实。若左足想上步,右足尖向外转移,将身重心移至右腿。此时始分虚实。右腿立实,左足轻便。总而言之,如站定方式后,足不可虚,须分虚实时,多数前足可虚,后足为实。尽力从根起(即足后跟也)。如运用进步变步,两腿虚实变换,比穿梭更快。两足可虚可实。虚者为五分力,亦有二三分者,实者为八九分力。如丝毫不着力,足部即不听自己指挥。如实十分用力,则转动不灵矣。
身法:提起精神、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松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
练法:不强用力、以心行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