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受气,方成器——读书之思与悟(213)

标签:
读书 |
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是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人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是栋梁之材。”
但时任翰林院任庶吉士的李鸿章运气实在不怎么样,每次向皇帝呈奏折都被晾在一边,弄得他心里很郁闷。听说曾国藩要带湘军出境,他立刻想去投奔。当时朝廷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只有在部队,才有机会得到发展。再说,曾国藩是自己的老师,投奔他,一定错不了。
这天,李鸿章精心修饰了一番,前去拜见曾国藩。帖子递上后,差役将他领到了便室,告之曾大人在洗脚,让他稍等。这一等,就等了两个时辰,正在李鸿章窝着满肚子火时,差役适时而来,这回径直将他领到内室门口,并向里喊道:“李大人来了!”里面答道:“进来!”李鸿章一脚跨进去,只见曾国藩捧着一本书,很悠闲地坐在椅子上,面前的水盆正冒着热气。他全无一点礼节,头也不抬,一面低头泡脚,一面冷漠地说:“坐吧。”
李鸿章大小也是朝中官员,从来没受过这样的冷遇。他终于没能压住火气,大声质问:“先前差役告诉我你在洗脚,我等了好长时间,你的脚怎么还没洗完?”
曾国藩并不恼,慢吞吞地回答:“脚是百穴之地,洗脚乃健康大事,百病之扰,一洗了之。”
李鸿章气坏了,这是什么话,我来拜见是有要事相商,又不是来听你讲中医的。他气得脸色发紫,这时只听候在门外的仆人们都“哧哧”也笑了起来。这一笑,让李鸿章更觉没面子,于是他站起身来,气呼呼地拂袖而去。
曾国藩并不挽留,说了句“少年气盛,如何做事”,接着哈哈大笑。听着刺耳的笑声,李鸿章又羞又气,恨不得立刻回头把曾国藩的洗脚盆掀翻。他强忍住怒火,大步跨出门外,发誓再也不到这个地方来了。
出了门,李鸿章仍是怒气冲天,他挥着马鞭,使劲抽打着马。走到桥边时,忽听背后传来洪亮的喊声:“兄弟慢走。”回头一看,只见他的老同学程学启骑在马背上,正冲着他微笑。
李鸿章调整了一下情绪,停下马,与老同学打了声招呼。程学启一开口就告诉他中了曾国藩的计,程学启说:“老师说你才大如海,可惜锋芒太露,如果能改掉这个毛病,你将是一个全才。老师故意怠慢你,好让你自己醒悟,这不,他让我来找你府上叙谈。”
李鸿章听到这儿,心里既震惊又惭愧,自己从没意识到自身性格上的狭隘,更没想到老师竟会用心良苦,想出这样的办法。于是,他和程学启策马回头,拜见老师。只见曾国藩盛装站在通道上迎接他们,笑容满面,同先前好似换了一个人。
曾国藩为什么要当面羞辱李鸿章呢?他有一句名言:器量比才干重要,有才干者为人所用,有器量者才能用人。曾国藩深知,李鸿章是个人才,但他一向才高气盛,要让他成为栋梁之材,性格必须圆润通达。于是,曾国藩由怠慢开始,处处磨练他。让李鸿章参与大事,锻炼他的决断能力;与能言善辩之士争论,收敛其锐气;用全体人士等他吃饭,逼他改掉早睡晚起的毛病;数次当着众人的面批评他说大话的毛病等。在曾国藩的苦心孤诣下,李鸿章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习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消息来源《人物》)
【思与悟】
人生于世,有谁不受气?
受气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受人气,来自家人、同事、朋友、陌生人等等。通常是某人给你施加某种言语或行为上的压力,让你感到压抑和不爽。另一种是受物气,来自家庭、单位、甚至一个垃圾桶。比方说,你用的电脑老是死机,气的你团团转。诸如此类。
受气的后果可大可小。有人受了气就赔上了性命:三国时,周瑜受不了诸葛亮的气,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后,一命呜呼。有人受了气就引起天下大乱:明末大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开山海关让清军长驱直入,终致改朝换代。还有人受了气后,气定神闲,方寸不乱:诸葛亮率兵出祁山,被司马懿拒于渭水。诸葛亮长途跋涉,需速战速决,而司马懿奈于敌手强大需打消耗战,每每遇到诸葛亮挑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诸葛亮见挑战不成,便挑起司马懿的头盔百般污辱,司马懿一笑置之。诸葛亮便命人送去女人衣物给司马懿,耻笑他象个女人。司马懿不为所动,反而穿着女人衣服翩翩起舞。沉住气的司马懿终于得到了安全。
真的,没有人觉得不受气。只是在受了气之后,人们的反应各有不同。有拔刀相向的;有针锋相对的;有意气消沉的;……不一而足。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受气使很多人的生活被搅得一塌糊涂。还有很多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目的是争一口气,却致使两败俱伤。
平心而论,受气时如果采取过激的态度对待,必将使事态发展到与自己的愿望背道而驰的方向。学会受气,才能无往不胜。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战败与战胜不一样,战败不是不战的理由,是要战的理由,从败中找经验,经验里面出结果,天才是重复出来的,成器的人从受气里面总结经验,我为什么要受气,是小事情没有做好,是你的细节出问题,让人不爽了,是没有给对方好的印象,你不受气谁来受气,当我们学会受气,学会利益,损失,合作关系,我们离成器还远吗?记住古人的卧薪尝胆和韬光养晦,不但对个人,还会对家庭甚至国家都大有裨益。
人生受得了大气的人才能成大器。
人间美景何常在,暮然回首景在心,体会,心情好什么都美,曙光要看远,胸怀要宽广,格局要大,心就能装天下,向内学习,向上超越,在受气中磨练,
追求快乐,减少痛苦——是我们每一个人高质量生活的期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