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沉默会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读书之思与悟(183)

(2016-09-24 05:31:53)
标签:

读书

        沉默会使自己变得更强大——读书之思与悟(183)

沉默是金。在纷乱的时刻,沉默静守才能让自己保持清醒。当生活的巨浪袭来的时候,语言是苍白的,就算你使尽全力也喊不出和浪涛声相抗衡的音量,所以你只有沉默。沉默不是退让,而是一个积蓄、酝酿、等待出击的过程。

春秋时,楚庄王继位三年,没有颁布一条法令。左司马问他:一只大鸟落在山丘上,三年来不飞不叫,为什么?楚庄王答道:三年不展翅,是要使翅膀长大;三年不鸣叫,是要观察与准备。虽不飞,飞必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果然,半年后,楚庄王废除了十项政令,发布了九项政令,处死了五个奸臣,提拔了六个隐士。于是国家昌盛,天下归服。楚庄王不做没有把握的事,不过早暴露自己的意图,所以能成就大业。苏轼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没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沉寂期,没有在沉寂中的反思与积淀,哪有成功者的喜悦,哪有胜利者的欢呼?人们往往只看到人前侃侃而谈的博学者,却忽视了他寒窗苦读的沉默和艰辛。

 

【思与悟】

读此文,想起曾经读过的左思发愤创作《三都赋》,厚积薄发的例子,很有启迪意义。

我国古代西晋时期,文坛成就最高的诗人左思,是晋朝时临淄人(今山东临淄)。他创作的《三都赋》名噪一时,至今仍被人传诵。

然而,左思小时候智商很低,口齿迟钝,学习成绩平平常常,没有一点过人之处。他稍大之后,便志存高远,决心写一篇赞颂魏、蜀、吴三国都城的文章《三都赋》。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一片大哗,他受到了不少文人墨客的嘲弄,当时的著名文学家陆机就不怀好意地讥讽他说:你这样一个斗大的字不识一升的老粗先生,还想作一篇《三都赋》?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等你写成了,也只配给我盖酒坛子罢了!

左思听了之后,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淡淡地一笑,可是在心里却暗暗下了决心:你说我写不成,我偏要写出来,并且写得让你们心里羡慕!左思有了这样的决心,在别人的嘲笑和讥讽里,进行了广泛的阅读,深入的调查,大量收集有关三国都城繁荣昌盛的相关资料。

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他便关上房门,深居简出,专心致志地构思,创作。他简直有些痴迷入魔,在室内、院中,甚至茅厕内都放上了纸,不管在什么时间,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想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便立即用笔记下来,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就这样,他向隅面壁,熬过了整整十年的酷暑严冬,不懈努力,专心著书,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

《三都赋》果然是绝美佳作,文笔流畅,精彩传神,让人读后叹为观止。当时京城洛阳传抄的人非常多,以至于纸价大涨。成语洛阳纸贵就来源于这里。过去曾讥讽、嘲弄过左思的陆机读了《三都赋》后,既愧悔万分,又赞不绝口,佩服得五体投地。

左思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没有低下羞涩的头,丧失自己坚强的意志,而是在逆境中奋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终于不负众望,完成了自己的惊世之作,这就是对那些嘲讽者的最好反击。

每个人都想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模样。成功不易,需要自身不断的修炼。跬步不积,千里难至。知识的修炼,正如东坡先生所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个人只有广见博识,才能择其精要者而取之;只有积累丰厚,才能得心应手为我所用。知识积累之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满腹诗文,方能出口成章。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三百多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才能创造出“无韵之《离骚》”。

  我想说,时下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刚走上领导岗位的年青领导干部,应从酒局饭局中走出来,从喧哗浮躁中静下来,多读书,读好书,知识面宽了,理论水平高了,能力全面了,事业自会取得成功。读书虽然孤独但并不寂寞,跃然于字里行间的画面可以解读一切好奇。当真正共情于读物时,思想境界将脱俗超群。

  许多年轻人经常抱怨"怀才不遇",疑忌谩骂别人的平步青云“不循常理”,可是你是否真的准备好,成为那个更合适的人。与其抱怨,不如修炼,优势不是永恒的,防止昨日之“长”变成今日之“短”.知识是很奇怪的东西,懂得越多越发现无知。所以,徜徉书海吧。

记得毛泽东同志说过,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对青春负责,年华才不会虚度。读书益心,山林逸兴,体健易行。量的慢慢积累才能引起质变,由普通而变得与众不同。成功都是从决定开始的那一刻,持续修炼而来的。如果有一天我们因为准备不足而与机会失之交臂,追悔莫及的就不该是机会的丧失而是青春的流逝。

  厚积而薄发,让生命垂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