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晋初期,当时的文武百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谁履新,都要请一次客,意思意思。
有个叫羊曼的人,出任丹阳郡尹,照例也得请一回。他请客的那天,来得早的人可以吃到美味佳肴,来得晚的人却只能吃残汤剩饭。而且,宴席上最好的位置,谁来得早谁坐,不分贵贱。
还有一个叫羊固的人,官拜临海太守。他请客跟羊曼不一样,整个一天,都是丰盛的美味佳肴,即便来得再晚的人,也不至于吃到残羹冷炙。按道理讲,羊固谁也不怠慢,谁也不冷落,这客请得应该算够讲究吧。但《晋书》把这件事叙述完之后,来了一句:“论者以固之丰腆,不如曼之真率也。”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时的人们议论说:羊固的宴席虽然丰盛,但为人不如羊曼真诚!
人心真是一杆秤啊!处世奸猾者,一眼就被看出来了。你跟谁都好,你谁也不想得罪,看似和气周道,实则精明世故。羊固的问题,就是把事情做得太完满了,他超过羊曼的部分,其实都属于心计。临海太守羊固也许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大凡真诚都会有一点瑕疵,只有圆滑才滴水不漏。
(消息来源《读者》)
【思与悟】
文章的要点并不在请客时菜肴备的够不够多,主人是否慷慨周到,而是为了告诉我们凡事求圆满求滴水不漏实际上是为人世故圆滑的一种表现。我们常常能听到“做人难”的叹息,细究一番,难就难在为人处事的分寸把握,难就难在不可能时时刻刻做到滴水不漏,难就难在我们自己深陷于想要做到凡事圆满的陷阱而不自觉!须知与圆满相比不圆满是常态,与滴水不漏相比偶有滴水漏泄是常态。所以,做人真的不必为欲求事事圆满却不得而苦恼,更不必为待人接物偶有闪失而自责。只要记得“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便好。
记得从小父母就谆谆教诲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真诚的人。几十年来的生活让我懂得,真诚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
真诚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我喜欢真诚。所以无论在现实和网络里,我都坚持用我真诚的一颗心去对待他人,去对待生活之中的一切。有时候我在想,假如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时候,人人都考虑到了用真诚二个字。那么在我们的生活里。就将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爱,多一份关怀,多一份和谐,多一份美丽。少去一份莫名其妙的幽愁,哀伤,误会。争执与怀疑,平添一颗快乐心。
做个真诚的人,你会时时感到身心都很轻松,你也会不断的为一种很愉悦的氛围所包围着,所以你坦坦然然,你的心永远宁静。古人有云:“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却可得百人”说得真是好极了。以真诚报真诚,方能终身不渝。真诚的朋友,也会让你一生受益。
当然,也有太多的事例告知我们,真诚也有被误解的时候。真诚有时也会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甚至付出代价。但过后想想,却也释然,至少我的心不会内疚,不会不安。有些事,我付出了,我对得起自己,不也不太在意结果和回报了。
我和朋友在交流中也议论到,从现实中看,有时事干多了的确会遭人议论、被人妒忌,被说成“出风头”、“好表现”,甚至还会一不小心得罪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人重“做人”少做事甚至不做事,反而有好处、有甜头。在这样的不良现象影响之下,一些人抱着不干不够意思、干点“意思意思”的想法,浅尝辄止、敷衍了事,只求“过得去”。更有甚者,一门心思琢磨所谓的“圆滑做人”,不愿也不敢真正地做事。这些人“做人”重于做事,热衷于做明哲保身的“老好人”、吹吹拍拍会来事的人、拉拉扯扯搞小圈子的人、包装炒作善作秀的人。不是堂堂正正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人,归根结底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作祟。这种所谓“做人”,说穿了就是为一己私利。
我以为,这种“做人”是万万不可取的,也最终会害人误己。
加载中,请稍候......